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下的固碳特征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植被自然恢复的碳汇效应和植被群落特征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子午岭地区150 a恢复年限内8个演替阶段[坡耕地、撂荒10 a草地、20 a草地、白刺花[Sophora davidii (Franch.) Skeel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 Mary)+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混交林和辽东栎]下植被-土壤系统的固碳特征,探讨了群落特征变化对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植被群落盖度从坡耕地阶段的85%波动增加到乔木阶段的100%。物种数量、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直至趋向稳定的变化特征,演替中期(白桦)达到峰值。植被各组分(地上生物、地下根系、枯落物)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在演替过程中呈指数函数关系增加,即白桦以前增加缓慢,白桦和油松阶段显著增加(P<0.05);植被生物量和碳密度在辽东栎+油松混交林阶段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858.08 g·m-2和13232.51 g·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植被恢复呈幂函数关系,在撂荒10 a草地和白桦阶段增幅最大,白桦以后总体变化不显著(P>0.05)。演替初期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密度最小(4395.70 g·m-2),其他7个阶段较其分别增加了55.54%、40.37%、69.96%、202.48%、326.35%、357.43%和351.07%。群落盖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生物量与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子午岭地区植被长期自然恢复的碳汇效应显著,种间竞争生长下的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在演替后期趋向稳定,演替过程中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及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提高了植被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研究有助于明确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植被自然恢复的碳汇效应,为促进天然林保护和实现碳中和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对劳动正确认知的关键阶段,通过多样化形式的劳动技能培养可以让他们从小掌握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知行合一。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在大方向上与其他地区相同,但应具备一定的民族特色教育,这在劳动技能培养方面要有所体现。然而,现实中的民族地区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劳动教育认知、实践以及民族色彩上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对这些不足进行了列举,并着重研究了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劳动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的阅读正值起步阶段,如同一棵棵刚刚萌发的新芽,亟须汲取文化的甘霖,才能蓬勃生长。这些甘霖的获取,除了需要依靠教师课堂上有限的教授,更需要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去补充。
报纸
从蜂窝无线接入技术、非蜂窝无线接入技术、异构智融车载网络接入技术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载网络的研究现状;针对非蜂窝无线接入技术和蜂窝无线接入技术的问题,阐述了协同利用轨道交通周边异构无线资源进行网络融合、协同通信的优越性;从网络模型、网络架构两方面论述了异构智融车载网络的融合方案;结合智能轨道交通业务需求,从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两方面对现有的异构智融车载网络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类梳理;从人工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把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变为以学为中心、以培育人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堂。只有在体现大单元教学这一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开发出大单元教学的多种课型,才能让大单元教学走进更多教师的课堂,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类型有:任务前置的大单元教学和任务后置的大单元教学,基于教材的大单元教学和基于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大单元教学,基于单篇的大单元教学和基于整本书
目的:观察锦红片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锦红片安慰剂,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锦红片。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
《围城》是由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刻画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1960年之后,《围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在小说中,钱钟书对人物外貌的勾勒独具特色。该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以我国学者茅国权和美国学者珍妮·凯莉合作完成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对人物形象翻译的得与失,总结功能对等理论下人物形象翻译的局限性。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积极参与碳市场是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国家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必然要求。文章界定了班线客运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组织边界,合理地识别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提供一种企业二氧化碳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