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迎难而行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内种业还是个“新生儿”,国内企业实力不足,力量薄弱。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才刚起步。
  小小的种子正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
  湖南南县牧鹿湖乡。陈光彩从镇上的种子店里,挑上皖稻153,买了20斤。“一亩地2斤半种子,年份好能产一千四五百斤稻谷,白留科1只能亩产七八百斤。”他告诉《中国对外贸易》记者。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对记者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用种大国,中国种业市场已经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近1000亿元。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市场潜力还很大。
  虽然如此,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指出,中国国内种业还是个“新生儿”,国内企业实力不足,力量薄弱。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才刚起步。
  外资种业虎视眈眈
  4月初的一天,甘肃平凉的许大爷来到自家新翻的地里,把上个月就备好的玉米种逐一点上。“我买的‘正大’,8块钱一斤,‘先锋’要卖到20多块。”他边点种边说。
  许大爷提到的品种均来自国外,“正大”为泰国背景,“先锋”则是美国巨头。据农业部统计,在中国持证从事种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有25家。
  自从2001年《种子法》实施,中国的种业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先锋、拜耳等跨国种子企业相继进入中国。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进口种子量在1.5万吨左右,进口金额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10%。美国、荷兰、日本长年名列中国种子进口国的前三甲。
  目前,外国的蔬菜品种在我国市场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高端品种蔬菜品种超过一半,花卉品种市场超过三分之二。某些特定作物洋品种市场份额更高,洋甜菜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95%。尚勋武举例说,现在市场上的胡萝卜几乎全是日本的品种黑田五寸,原来的地方品种皆被淘汰。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支持的种业研究主要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对小作物的研究和投入几乎是零,投入到新品种中的人力和财力严重不足。打开国门后,大家突然发现,国外的种子没有一个不超过我们的。”尚勋武对记者表示。“国外种子质量好、产量高、抗病抗疫、产品质量好。和它们一比,我们就非常被动了。”
  “我们和国外种子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在交学费,国外育种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只能买它们的种子。国外品种较国内品种普遍都贵,比如说彩椒,1克种子甚至比黄金还贵。但是市场份额还是很大。”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告诉记者。
  对此,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车黎明也不无担忧。据他介绍,吉林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产地,但目前有80%多的玉米种子都用的是国外种子,尤其是美国的先玉335。
  “种子对粮食的增产贡献率很高,达到43%以上,要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农民的选择是自由的、市场化的,如果外国种子好,自然会选外国种子。如果国产种子技术提高了,他们也会选择自产的种子。”车黎明说。
  “如果说那些外国巨头是‘老虎’,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土狼’,培养一大批中小企业都围着它。”尚勋武打了个形象的比方。“美国的作物种子适应性很大,但是总有它不适应的地区,我们的小企业总会占到一块地方。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一旦外国品种涨价或者中国种子质量提高,我们的份额就会慢慢回来。”
  国内种业短板待补
  现代种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高端学科。尚勋武指出,中国企业投人研发力量不足,研究基础弱,技术支撑少。很多品种都是对国外引进的新品种进行局部或微小的改造,然后就做成自己的新品种,放到市场上去。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内种子企业最大的挑战。
  育种创新来自于两方面的保障,一是资金,二是人20据了解,跨国种业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2010-2011年度世界种业十强企业投入在研发上的总金额为44.78亿美元,占同期销售额的18.7%。前五强的研发投入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更是高达20%。
  而农业部首批许可的育繁推一体化32家的企业(需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2012年育种研发投入共3.5亿元,约合5600万美元,仅占销售收入的5%。无论投入比例还是实际金额,和国外种子企业相比,差距还是较大。
  企业科研经费少,还源自于市场规模小,“多、小、散、弱”是我国种子企业的真实写照。据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介绍,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6,296家,注册资本3,0007/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到92%。2012年国内种子企业前十强市场总份额只有109亿,约合17.5亿美元。这还是在同比增长了18%的基础上。而仅瑞士先正达一家公司在2012年年度销售额就达142亿美元。
  人才匮乏是中国种子企业的另一短板。“目前我国整体90%的农业品种来源于科研机构和学校,专业人才主要都集中在这。相比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就薄弱了。”程萍告诉记者。
  另外,我国种子科研人员的流失较大,保护国内育种专家资源已经刻不容缓。来自民进中央的全国政协委员姚立迎大声疾呼:“谁获得了顶级育种人才,就意味着同时获得了这些人所掌握的种质资源。我国种质资源都是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搜集、整理和创造,是国家数亿元科研项目资助的成果。而通常跨国公司仅用年薪几十万元就将这些人才和育种资源占为已有。”
  马淑萍看到了新气象。据她介绍,去年种子企业加快了人才引进,北京德农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人才,山东的冠丰种业一年就引进了13个博士。投入也在加大,去年中种集团投入5亿元在武汉建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隆平高科投资1亿元建研究院,辽宁东亚投资1.2亿元建研究院,势头看好。
  “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们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正在增强,去年新品种保护品种当中,企业申请量第一次超过了科研教学单位。去年国审品种当中,玉米企业申请的占了60%,比2002年增了37个百分点,水稻占了38%,比2002增了27个百分点。”马淑萍说。
  政策扶持注入“强心剂”
  按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的说法,现在正是国内种子企业大展拳脚的好时候,“发展种业的政策出台密度之高、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到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再到2012年年底出台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一系列政策正为国内种子企业的稳步发展注入“强心剂”。
  但对于某些政策,也有专家表示尚存商榷的空间。农业部2011年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人市门槛,把种子企业注册资本从100万提高到了200万元(非主要农作物)和500万元(主要农作物)。
  对此,尚勋武认为,提高门槛的政策其实不利于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反而有利于国外跨国企业,因为它们的财力雄厚,基础好。“建议国家可以不用限制,而是开放的办法管理。某些作物可以大胆的交给市场去竞争。”
  据他透露,现在有很多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愿意为某一个小作物种子做研究,例如扁豆、芝麻、香菜这类很小的作物,但是因为门槛太高,只能放弃。
  “国家政策应该要多鼓励我们的年轻人想做多做这样的研究,做的人多了,才能发展起来,让小企业存在也是一种平衡。”身为大学教授的他更寄望于年轻的研究者。
  此外,目前我国良种补贴政策覆盖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青稞、马铃薯和花生等品种。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表示,从绿化草坪苗木花卉到粮食瓜果,已经有相当多品种来自国外,国际上一些大型良种繁育公司在中国都有分公司,补贴实际上都到国外去了,而且涉及到生物安全问题。
  “近两年,我们能看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力,希望力度还能更大些。”尚勋武呼吁道。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也给予了坚定回应,他表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培养中国自己的优良品种,缩小与外国企业的差距。国家政策会一直支持中国企业培养出更强的面对市场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本书中,时寒冰逐年分析当今经济趋势,纵论宏观经济、战略金融、政策逻辑、地缘政治、投资大势、货币博弈、债务危机、金融围猎、石油之战、大国角逐……未来20年每一位国人如果想要使财富保值增值,都会关注书中透辟论述的这一系列问题:货币为何持续超发?房价转变的趋势如何?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中国经济未来的大趋势将如何演变?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
考虑到技术上的难度和环保方面的问题,各界对可燃冰在可见的未来投入大规模商业化并不乐观,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仍需时日。  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fire ice)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含大量天然气成分的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认为,这意味着日本距离开发一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和高等学校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高等职业(后面简称高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使其为
在《荀子》的近代视界中,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最为接近。两个人对《荀子》的解读与对荀子的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一脉相承,受制于各自的荀子观、学术观和政治观。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