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情景写作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以下情景: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
  请依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代替S。②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创作;还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这是一篇新颖的作文题目,它的情景化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就要求从自身的日常生活情境和日常生活体验出发,结合熟悉且深有感受的日常经历,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可以说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但是,情景化设定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同时,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一定要求,还有适当限制,避免学生套题套作、泛泛而谈。
  审题先审关键词:“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微信朋友圈……”这一情景中“读书”、“微信朋友圈”是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境,大致会有以下几种作文的可能性:一部分学生会阐述对传统“读书”与电子化阅读的思考;另一部分学生会从S对朋友圈的认识和理解入手——被视为干扰读书的微信朋友圈,会是浪费时间消耗专注力的不良生活习惯;朋友圈是另一个生活的世界,读有字书可以,读“微信朋友圈”这本无字书也未尝不是一种阅读。
  总之,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解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着笔前思考清楚,下笔才会清晰流畅。比如:这样定位两个关键词:朋友圈中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读书感受的是真实美好的现实世界。那么,晒圈是展示生活一部分内容的途径,分享可以,若是掺杂炫耀、宣泄、广告、虚荣,那么朋友圈就会被物化欲化。这样迷失自我,扭曲个性的朋友圈,不妨退出来,用读书来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的解读就是有深度的,是可以列入優秀作文行列的。
  审题后,发现写作提示当中讲可以是任何人称代替“S”。“人称”这个既专业又好懂的术语,让学生更加能够任意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个不同人称角度来展开后续想象。学生可以把自己设定为“S”,叙述自己被朋友圈耽误的读书时间等;设定为父母或朋友,来与S来一次关于自律、手机成瘾等话题的对话;设定为第三人称,以小说笔法进行想象,最后用引人深思的结尾唤醒人们对被手机控制的人生思考。在文章开头,学生大可以直接进入情景开始发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
  1.没有读懂导语“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以下情景: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学生只是看到“微信朋友圈”就简单地把对“朋友圈”的看法拼接起来,有感而发。这就是严重偏题。也有学生读懂导语,但是行文时捡哪儿说哪儿,思维流于表面,叙述朋友圈的真实现象,却缺乏深入,少了思辨性,作文也难得高分。
  2.更有部分学生就“阅读”而展开写作,单写读书中体味生活、人生等。全然没有对“读书”“朋友圈的”的关系思考,即便文采如何了得,也是徒劳。
其他文献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谪守 属予作文(zhǔ)  一碧万顷 樯顷楫摧  B.骚人 浩浩汤汤(dàng)   静影沉璧 心旷神怡  C.嗟夫 薄暮冥冥(míng)  皓月千里 沙鸥翔集  D.诗赋 阴风怒号(háo)  淫雨霏霏 锦粼游泳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
期刊
妈妈带回来的红色布袋中,装着几十个颜色鲜红、小巧玲珑的山楂。  我随手抓起一个,洗了洗便塞入口中,在牙齿咬破那层薄薄的果皮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口中绽放开来——真酸。实在忍不住了,我跑到垃圾桶前,把它吐了出来。  其实,我打小就不喜欢吃山楂,但母亲任教的小学有十几棵山楂树,每到秋季,山楂泛滥,母亲就会提着几袋山楂回家,对我来说这时就是噩梦。那几袋山楂,除了送人还是送人,家中根本没人吃,只有奶奶會偶尔
期刊
我中华,上下五千年:古有四大发明,今有蛟龙探海、嫦娥奔穹;古有康乾盛世,今有改革谱新篇;古有烽火连城,今有“和谐”巨龙奔腾、C919翱翔苍穹……纵观古今,看我中华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他毕业于英国名校,却不恋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隐身戈壁,不图功名,一生为国铸造核盾;他毅力超凡,
期刊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也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
期刊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喉咙(lóng) 海峡(xiá)  黎明(lí) 窄窄(zǎi)  B.轻灵(líng) 呢喃(lán)  忧戚(qī) 勃發(bó)  C.冠冕(miǎn) 鲜研(yán)  娉婷(pīng) 枉然(wǎng)  D.凝望(níng) 摇曳(yè)  丰润(rùn) 飘逸(yì)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
期刊
我无意怀旧,只想在这个时候去暖风的野外,赴夏天的约请。对于夏天,我真正读懂是在年近不惑之后。其实,凡是拜读过它的人都是知道的,它的任何一块土地、一座山峰、一条河流,都是血肉丰富、情感逼人的生命。民俗、文化、历史像野草一样在其中繁衍、延续,形成史诗。  灵性的绿一团一团挤满山冈,灵性的白云浮在薄雾的峡谷,水的流动更加激越,远近高低的绿,是不可抗拒的燃烧。阳光充足的日子,东风清瘦的手轻轻挽着你,悠然徜
期刊
S在黑板报上看到了“全民阅读”的号召,心血来潮,想好好读读书,既能充实自己,又能消遣时间。  回到家,S重复着每天的动作:扔下书包,拿上手机,躺到床上,点开了微信朋友圈,看看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这不,刚点开就被吸引了:“震惊,一小学校长在教室里……”S眼前一亮,点了进去,看完几个广告,在最后才知道:震惊,一位小学校长在教室里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这种标题党的套路虽然屡见不鲜,但是S总会点进去,
期刊
文题亮相  泰戈尔在《流萤集》中写道:“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被译为:“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其实原文指的并非飛鸟,而是流萤,即萤火虫。  苏轼诗云:“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种种事物匆匆而过,留下的痕迹却令人缅怀思念。  请以“_____的痕迹
期刊
最远的距离不是你离我多远,而是你坐在我对面,却在低头看手机。  ——题记  依稀的歌声传入“曾经是围绕在一起,无话不说的兄弟,现在难得再相聚,却都已低头不语,你拍照分享朋友圈,觉得最有意义,却忘记把简单快乐的留在这里……”时间太短,指缝太宽,不知不觉初中毕业,我们已分别三年,三年的挂念占满了我们的朋友圈,只是朋友圈中一条条问候多了几许精致,少了一丝真诚;一份祝福多了几分重复,少了几缕真情,只是……
期刊
[文题预测]  命题方向:经历与启示  你眼中的夜晚是怎样的?夜,天生便属于黑色,但她并没有因为这点而使人感到黯然无光!她包罗了世上万物,盛满了万般色彩!她隐匿了它们,但她又给万物涂上了更浓重的颜色!夜,无边无垠,在这分不清浓淡的清一色的黑中,你可以任凭思绪随意飞腾,或尽情勾画,或动笔记录。  夜晚,总能给予我们无限遐思,也总能让我们沉下心来,尽情想象。  [模拟考场]  文题亮相:  人生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