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追求怎样的教学意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xia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变静止的语言文字为动态的思维情境
  
  【课例1】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教师一开始就指明了教学目标,希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揣摩语言,关注王冕的言行。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大家积极思考和自由发言,在亲近和谐的气氛中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堂典型的读读想想、议议说说的语言赏析课。当学生找出“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那段话之后,教师迅速提醒学生:“既然要带几本书去读,那么说明王冕是想读书的,可是怎么又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呢?”揭示出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矛盾点。教师引导大家再去读文,于是发现了母亲的辛酸和无奈、王冕的懂事和孝顺。这个环节教师利用特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贯通前后,引起学生阅读的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在导引上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既抓住了主要矛盾为后阶段展开阅读打下了基础,又帮助学生廓明了阅读思路,走向自主的阅读理解。
  当教学进展到感悟“雨后美景”的环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去寻找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故事和风景,看看王冕是怎样观察、联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教师问道:“为何王冕会萌生去学画荷花的念头呢?”“为什么用这么一大段文字来描绘荷花呢?”,通过朗读和讨论,使得“镶、透、洗、照得、通红、树木葱茏、青翠欲滴、雨水点点、晶莹透亮”等词语得到了强化和品味,学生不自觉地将文字世界与心灵世界对接起来,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得这样的景物描写生动地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阅读教学中能不能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温度,从语言文字中把握思想情感的深度,特别需要语文教师自己具有深厚的阅读修养和灵动的启发方法,巧妙运用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促使阅读者变静态的语言文字为动态的思维情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变内隐的文本价值为鲜明的审美精神
  
  【课例2】《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教学,教师把领悟林肯襟怀坦荡、宽容大度、仁爱正义、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情感朗读和反复研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参议员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相机引读文章的主要章节,让学生主动上黑板板书获得的对林肯其人的分析体会,体现了较为明确的生本理念。
  《鞋匠的儿子》的教学,教师在学生认读有关生词之后就进入到文本阅读之中,教师问:“课文写了林肯的哪件事,文中有哪些词写出了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学生浏览全文之后,迅速做出了反应,发现林肯的演讲让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对文本结构信息的解读,成为深化文本分析的一个基础。
  文本描写林肯的演讲有三段文字,学生在分析每一段文字的时候,教师善于抓住一些重要词句来诱导学生认识人物形象,浸润审美情感。比如,学生在分析第3自然段演讲文字时,注意到了“非常、一定、永远”等关键词,体会到了林肯的宽容大度。教师提醒学生还有一个“忠告”,问学生什么是“忠告”,到底是不是“忠告”?将学生的阅读注意引向了对比性阅读和整体性阅读之中;当学生读到“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时,读出了林肯对父亲的感恩。教师紧跟着问学生,“在林肯的心中什么是‘伟大’,仅仅是父亲的‘伟大’吗”,当学生一致认为“人民是伟大”的时候,教师又补充说,“把平凡的做鞋之事做出艺术,同样是伟大的”。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基于文本价值培植情感生命的教育,文本的解读不再停留一般的文字层面,也不是简单地予以说教,而是通过语言载体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来揭示出内隐的思想意义。
  阅读教学的审美作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能沟通教学双方心灵意象,与文本价值之间形成对应和感化关系,甚至可以超越情感世界,走向精神境界。为此,要激发阅读主体的一种愉悦感、惊异感和自由感,调动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活力与潜力,去发现文本世界蕴藏着的美,去发展心灵世界启悟着的美。
  
  三、变单向的问答交流为多向的探究对话
  
  【课例3】《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教学,是一堂以对话为主要教学形式的阅读教学。教师从交流神话故事中谁的力气最大和谁跑得最快导入课文,大致经历拎出“火种”、细读“受罚”、回到“火种”三个教学环节,通过初读、细读、再读的方式不断深入讨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和体验他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文本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最大的成功在于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断释放自己的阅读能量,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究精神。教师一改 “告诉——接受”式的传统方式,将一问一答的简单提问转化为探究式对话,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与作品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两组相对应的词语,一组是“奥林匹斯圣山、追查、触犯、大发雷霆、决定、惩罚”,另一组是“高加索山、天规、决心、盗火、忍受、折磨、痛苦、不后悔、不屈服、获得自由”,学生读词后将文本的基本内容融入了进来,明白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文本主要发生的事情,然后自然地引出“这个神话为什么要从‘火种’讲起”的疑问。这种阅读思考,激发起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不是简单地围绕着文本绕圈子,而是从整体透视,体察文本的真义。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火种是生命的延续”,有的说“火种是生命的源泉”,有的说“火种代表了未来的发展”,他们发挥出潜在的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表现出对世界的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
  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是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展开的两种形式,最终需要达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的行为”。这堂课中,教师善于给学生以个性思考和感悟的空间,鼓励独特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细读阶段,教师让学生轻轻地读、静静地想:“课文是怎么写普罗米修斯的,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重要,它刺痛了你的心”?通过师生对读的讲述方式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声音”,然后质问学生,“你觉得宙斯和普罗米修斯之间的战争谁是胜利者”?于是,出现了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到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自主争辩和重组加工的场景。教师没有用一成不变的同一个答案去约束和要求个性各异的阅读主体,而是引领学生:“谁的精神更强大,谁就是胜利者,谁就是英雄”;启发大家去体悟这个“火种”,还是“生命之火、精神之火、勇气之火和光明之火”;不仅让学生感悟到播撒了这样的火种,人类的文明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且还给学生播撒了探究和觉醒的火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主的阅读主体,体验到了作为阅读主体释放生命激情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阅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遵循阅读教学的原理,围绕文本内容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向下,有计划有条理地阅读体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并发现人生真理的审美过程。这种阅读教学活动为阅读者的智力生活提供高尚的情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精神,这也许就是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教学意境,是富有鲜明而独特的教学个性在阅读教学中的综合反映。
  (作者单位: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太河水库库区地形图测量和水库特征曲线计算的方法,分析了水库库容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在教师专业化理论背景下,审视我国教师专业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提出基本对策。
高职教育的现代化教学体系离不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支持,自动化立体仓库在高职物流教育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及其运作特点,分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