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的财商教育迫在眉睫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商教育与智商教育、情商教育共同构成教育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正确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就是财商。简而言之,财商就是指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财商包括对待财富的观念、知识、行为三个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念,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财富,了解财富增长的规律;其次,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创造财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驾驭财富,正确而合理地应用财富,实现财富合理增长。
  财富是人生的物质基础。人一生都在运用财富、创造财富和管控财富。无论是生活、创业还是管理公司,都离不开良好的财商。如果对财富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很好的管控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很难积累财富以规划、建设更好的生活,很难积累足够的资金来创业。哪怕收入较高,也可能生活品质较差。
  目前,财商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几乎空白。在中小学阶段,仅在初二的政治德育教材中的《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涉及了经济内容,高中教育中虽然有经济常识的内容,却也是十分简单和浅显。中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家庭也很少关注财商教育,这也是大多数人缺乏良好财商的重要原因。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政策上和观念上重农抑商,加上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人们习惯于安贫乐道、满足于自给自足;二是中国传统育人观念对“财”的鄙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理念对我国教育体系造成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就像是一个提款机,只要孩子有需要我们就会满足。大部分父母几乎不和孩子谈钱,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学习,造成孩子财商普遍较低。很多孩子只知道享受、攀比,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不懂珍惜和感恩。许多大学生为了享受、攀比不惜借校园贷,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啃老族,且现实中名校硕士、博士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也不乏其人,靠父母积攒了一辈子的工资买房、供房、结婚。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商,智商再高,一辈子也未必会生活幸福。
  西方国家的财商教育则相当普遍和成熟。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全世界范本。他们从来不认为赚钱是一个需要达到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财商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财商教育。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都相继制定了财商教育计划,并列入学校的必修课。其中,尤以美国和英国的青少年财商教育最为成熟,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
  2001年,美国通过立法把理财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1998年7月,苏格兰课程咨询委员会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赞助下,设置了5~18岁学生的理财教育目标;到了2005年年底,英國教育当局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出台了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在中小学教材中增添两个教学单元的个人理财内容,着重教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财,如何存钱和花钱,并从2006年9月开始全国实施课程教授。2010年9月起,英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决定,“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英国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财商教育?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国家把财商教育纳入到教育中,作为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这样学校和家庭就有动力和压力来进行财商教育了。
  二、国家可以拍摄一些让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财商教育电影、电视,开发一些财商教育游戏。比如“大富翁游戏”,孩子们不仅玩得津津有味,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有利于培养财商。
  三、建立一个以学校教育为导向、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最终考核的财商教育系统。最好的商学院不是大学的商学院,而是社会商学院、家庭商学院。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潮汕人,许多人就是从小给家里的生意打下手,从而成为优秀的商人;犹太人更是从分担家务、有偿生活机制、延迟消费等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财商。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想象飞扬,情感碰撞 
人们常说,“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问题学生的根源来自于问题家庭,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想办法在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之间搭建一座触及心灵深处的连心桥,从而促使亲子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果有可能再化解问题学生家庭内部的矛盾,那么成功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不是没有可能。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才能在问题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之间搭建一座连心桥呢?  一、利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
一、引言  (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思维品质决定每个个体思维成果的质量,有助于我们准确认知现象,快捷地形成解决方案。思维品质的实质是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版(以下简称“
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成功的教育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可以成就壮丽的人生,我们的德育愿景就应该是以核心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用丰富多彩的学校内涵丰满师生教育生活;用多元化的课程支持学生幸福当下,创造未来。  一、育人先育德  核心素养的提出再一次让我明白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现代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成才,专门之才,对成人有严重的忽视,成才必须以成人为基础。这就是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智是一种知识,是中
在大鹏新区第34个教师节上,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同志曾说“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最大的幸运”。我希望成为孩子们做大的幸运。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沟通。  一、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倾听者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现在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正处于一个自我矛盾的状态,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固执性与可变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这种状态下的初中生,在情绪中的表达上会不自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