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变化, 不少外企开始走进国门,不少国企开始走出国门,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企业对员工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听说能力。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为企业培养员工的摇篮,这是中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英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职学校应该不仅加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还应加强英语教学,使他们能明确学习英语的方向,有目的的学习,将个人需求和职业需求相结合。笔者对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通过该项调查对学生应用能力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希望能以此为突破口,打开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研究的突破口,为今后更加系统地研究中职英语教学打下基础。
1.调查方法及结果统计
(1)调查方法。
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随机抽取近两百名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等级测量。调查问卷包括四大项:①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愿望;②学习英语的认知方式;③英语应用能力及其必要性的调查;④对提高应用能力的信心和学习情绪。共发放问卷204份,收回1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1份,采用统计软件SPSS3.0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①调查对象目前英语应用能力现实水平。
56.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分别调查听、说、读、写、译各项,结果仍显示出“一般”水平的整体趋势。这一方面反映出调查对象对于目前自身英语各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抱有较为肯定的态度,同时证明各项技能也仍有提升的空间。
②调查对象在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方面存在的障碍。
环境障碍。语言环境包括周围使用外语的人数和场合、官方媒介、总体外语水平等。在我国,英语的应用环境要求很高,严格地说,是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缺乏。我国现存的”英语环境”有两种:一是外企、外贸、外交等活动所产生的较完整的环境,这种环境中职生难以接触;一是英语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产生的不完全环境,这是一种比较方便自然的接触环境。多数中职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忽视甚至放弃了这些方便的途径,所以,他们的语言环境极度匮乏。
情感障碍。根据外语教育学和心理学,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指的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方面的阻力及困难,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或对外语的恐惧、厌倦、冷漠、对自己的担心等,学习者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很少获得愉快体验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首先,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态度不端正。据调查,近60%的学生都不太清楚自己为何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或一致认同是父命难违。他们不曾认识到学会一技之长是为将来立足之用。因而对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恣意放纵,学习缺乏必要的动力和意志,遇到困难就投降,不愿意独立思考,把学习当成应付任务,更不用提需要坚持才能学好的英语了。其次,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自信。由于中职学生对学习普遍不太重视,很难长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更不用说让他们感到“望而生畏” 英语了。因此他们对英语除了冷漠之外,很难培养起兴趣。甚至自嘲说自己天生是英语的绝缘体,完全忽视信心的功效。
语言障碍。英语作为完全异于母语的第二语言,中职学生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难免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领会和表达方面。若在他们听不懂、说不出,而教师又不理解的情况下,就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恐惧、紧张、烦躁和抵触心理。若老师不及时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害怕上英语课,甚至是讨厌,不听课,不交作业等心理。
心理障碍。中职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差,尤其是英语。因而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与他人交流。即使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极轻,或拒绝回答。究其原因,还是归因于他们缺乏自信,担心老师的否定评价和其他同学的嘲笑。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害羞、回避、自我封闭、过分依赖或逆反等心理障碍。
造成以上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生源,大都是普通高中的"落榜者"。英语学科本身即是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兴趣的学科,基础差,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对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教师对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没有区分好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同,不能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存在着教学观念定位不明确,沿袭旧有方法,创新能力不强等现象。
课程内容陈旧,与中职学校发展实际脱节,偏重书本知识,缺乏语言实际运用和综合素质能力训练内容。
师生之间缺乏良好沟通和交流,教师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征把握不准,不能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
2.策略研究
(1)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英语教师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根据学生词汇量的匮乏,有必要首先突破中职学生的词汇关。
(2)结合专业,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因此,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明确中职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而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由此,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要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并和相关学科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搞好学生的能力训练。
(3)因材施教,实施有效的分类分层教学。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无论是采用高要求,还是低起点或是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模式,都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使其他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务实有效的方法。在分层次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程度相对接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另一方面便于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4)测评多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英语学科的品位有很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应围绕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建立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评价应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评价结果,又注重评价过程,各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具体而言,在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重,要探索借鉴多种试题类型,除了客观题外,可以安排一些更加灵活的主观性试题,比如翻译题、问答题以及写作题等,从而有助于充分地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英语教学的评价方法。
(5)完善设备,提供有力的基础建设保障。
当今完善教学手段主要是推行多媒体教学。学校要为教学提供切实有用的软硬件设备,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英语教学应在唱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在游戏中运用掌握,而多媒体的应用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针对教学资源的匮乏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教师应尽快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形成“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和鲜明特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和关系,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调查方法及结果统计
(1)调查方法。
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随机抽取近两百名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等级测量。调查问卷包括四大项:①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愿望;②学习英语的认知方式;③英语应用能力及其必要性的调查;④对提高应用能力的信心和学习情绪。共发放问卷204份,收回1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1份,采用统计软件SPSS3.0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①调查对象目前英语应用能力现实水平。
56.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分别调查听、说、读、写、译各项,结果仍显示出“一般”水平的整体趋势。这一方面反映出调查对象对于目前自身英语各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抱有较为肯定的态度,同时证明各项技能也仍有提升的空间。
②调查对象在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方面存在的障碍。
环境障碍。语言环境包括周围使用外语的人数和场合、官方媒介、总体外语水平等。在我国,英语的应用环境要求很高,严格地说,是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缺乏。我国现存的”英语环境”有两种:一是外企、外贸、外交等活动所产生的较完整的环境,这种环境中职生难以接触;一是英语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产生的不完全环境,这是一种比较方便自然的接触环境。多数中职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忽视甚至放弃了这些方便的途径,所以,他们的语言环境极度匮乏。
情感障碍。根据外语教育学和心理学,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指的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方面的阻力及困难,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或对外语的恐惧、厌倦、冷漠、对自己的担心等,学习者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很少获得愉快体验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首先,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态度不端正。据调查,近60%的学生都不太清楚自己为何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或一致认同是父命难违。他们不曾认识到学会一技之长是为将来立足之用。因而对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恣意放纵,学习缺乏必要的动力和意志,遇到困难就投降,不愿意独立思考,把学习当成应付任务,更不用提需要坚持才能学好的英语了。其次,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自信。由于中职学生对学习普遍不太重视,很难长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更不用说让他们感到“望而生畏” 英语了。因此他们对英语除了冷漠之外,很难培养起兴趣。甚至自嘲说自己天生是英语的绝缘体,完全忽视信心的功效。
语言障碍。英语作为完全异于母语的第二语言,中职学生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难免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领会和表达方面。若在他们听不懂、说不出,而教师又不理解的情况下,就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恐惧、紧张、烦躁和抵触心理。若老师不及时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害怕上英语课,甚至是讨厌,不听课,不交作业等心理。
心理障碍。中职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差,尤其是英语。因而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与他人交流。即使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极轻,或拒绝回答。究其原因,还是归因于他们缺乏自信,担心老师的否定评价和其他同学的嘲笑。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害羞、回避、自我封闭、过分依赖或逆反等心理障碍。
造成以上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生源,大都是普通高中的"落榜者"。英语学科本身即是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兴趣的学科,基础差,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对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教师对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没有区分好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同,不能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存在着教学观念定位不明确,沿袭旧有方法,创新能力不强等现象。
课程内容陈旧,与中职学校发展实际脱节,偏重书本知识,缺乏语言实际运用和综合素质能力训练内容。
师生之间缺乏良好沟通和交流,教师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征把握不准,不能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
2.策略研究
(1)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英语教师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根据学生词汇量的匮乏,有必要首先突破中职学生的词汇关。
(2)结合专业,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因此,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明确中职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而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由此,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要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并和相关学科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搞好学生的能力训练。
(3)因材施教,实施有效的分类分层教学。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无论是采用高要求,还是低起点或是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模式,都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使其他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务实有效的方法。在分层次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程度相对接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另一方面便于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4)测评多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英语学科的品位有很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应围绕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建立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评价应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评价结果,又注重评价过程,各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具体而言,在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重,要探索借鉴多种试题类型,除了客观题外,可以安排一些更加灵活的主观性试题,比如翻译题、问答题以及写作题等,从而有助于充分地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英语教学的评价方法。
(5)完善设备,提供有力的基础建设保障。
当今完善教学手段主要是推行多媒体教学。学校要为教学提供切实有用的软硬件设备,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英语教学应在唱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在游戏中运用掌握,而多媒体的应用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针对教学资源的匮乏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教师应尽快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形成“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和鲜明特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和关系,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