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作文成绩在中考卷面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更何况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语文素养,亦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关键词:初中生 初中语文 写作能力
一、积累
古人强调厚积薄发,这个积累就是厚积的过程,厚积就是“博观而约取”,所谓薄发乃是深厚的积累经过思考提炼而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或观点,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也就没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学生们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并有意识的加以提炼和运用,才会让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地提高。这里的积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词句的积累。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求语言富有文采,而所谓的文采无非就是词语的优美准确,句式的灵活多变,修辞的丰富,名言警句的运用,文句有意蕴、意境的勾勒等等。因此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且学着去运用。
如,阿城的《棋王》,“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一个“定”字就可以看出人物的思考的专注程度,“声音大的可怕”一句话就把人物的饥渴和紧张全都写了出来,“冲开一道沟儿”多么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呀,我想学生们有时候玩完篮球之后就会有后两种体验。因此让学生走进广阔深邃的文学世界,从而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治。并准备一个摘抄本,做好读书笔记,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丰富自己的语言,使之成为自己语言的源头活水。
(二)情感和思想观点的积累。
中学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对很多问题还处于懵懂状态,但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阅历着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在引导他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积累别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
二、仿写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起步。比如学习书法,就需要有个临帖的过程,如果不临摹名贴,那就不可能学好书法。写作也是如此。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仿写就像书法的临帖,是语言表达的“临帖”。仿写是根据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修辞、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它是初中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训练过程。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采取这一方法,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仿写首先要选好仿写的语段或例文,让学生大声的诵读感悟,然后明确仿写重点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有时候给学生准备好的语段或作文,有时候干脆就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仿写的对象,然后老师注重把关。很多时候仿写完了之后他们不自主的就进行了创新。很多时候仿写会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个时候的仿写就不仅仅是仿写了而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真正达到了“以仿促创”的目的。
三、写作技巧的指导
有了华丽的语言,有了可用的素材,那么怎么组织素材才能让文章更有魅力,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呢,那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初中阶段涉及到写作技巧还是很多的。教师很有必要在讲课的时候把可用的写作技巧有意识的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学着去运用,熟能生巧,再让他们把这些技巧带到中考的考场以不变应万变。乃至于跟随学生的一生。
四、写作激情的激发
好的文章,无论写什么,都能使人感觉到作者的激情,这种激情就像是一双出神入化的手,在钢琴的琴键上弹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激情的旋律会久久在读者的心中回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激情呢?
(一)观察生活,激发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喜怒哀乐,而这些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个性体验,就是写作激情最基本的激发点。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并用心感悟生活,感受和汲取生活中的点滴营养,寻找和体味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枝末节,比如父母的一句关怀的话语,老师的一句善意的批评,同学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以及一片树叶的翻飞,一朵云彩的游动等等。对这些乍看起来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片段进行观察、体味、联想、想象,从而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诗意的灵感,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二)广泛阅读,激发写作。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写作情感的激发点。读《背影》他们会想到父亲或母亲给自己做过的小事,诱发他们写亲情的激情;读《我的叔叔于勒》他们会对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恶痛绝,激发他们思索和比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歌颂当今社会人间大爱的激情;读《像山那样思考》他们会对自己乃至人类的行为进行反思,产生呼吁人类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激情;读《老人与海》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英雄的身影不断的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怎么不让他们产生一写为快的激情。
引导学生们多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感情波澜,又要用人性的目光去关注人物形象的命运,从而多产生一些感动与思考,进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
关键词:初中生 初中语文 写作能力
一、积累
古人强调厚积薄发,这个积累就是厚积的过程,厚积就是“博观而约取”,所谓薄发乃是深厚的积累经过思考提炼而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或观点,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也就没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学生们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并有意识的加以提炼和运用,才会让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地提高。这里的积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词句的积累。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求语言富有文采,而所谓的文采无非就是词语的优美准确,句式的灵活多变,修辞的丰富,名言警句的运用,文句有意蕴、意境的勾勒等等。因此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且学着去运用。
如,阿城的《棋王》,“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一个“定”字就可以看出人物的思考的专注程度,“声音大的可怕”一句话就把人物的饥渴和紧张全都写了出来,“冲开一道沟儿”多么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呀,我想学生们有时候玩完篮球之后就会有后两种体验。因此让学生走进广阔深邃的文学世界,从而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治。并准备一个摘抄本,做好读书笔记,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丰富自己的语言,使之成为自己语言的源头活水。
(二)情感和思想观点的积累。
中学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对很多问题还处于懵懂状态,但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阅历着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在引导他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积累别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
二、仿写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起步。比如学习书法,就需要有个临帖的过程,如果不临摹名贴,那就不可能学好书法。写作也是如此。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仿写就像书法的临帖,是语言表达的“临帖”。仿写是根据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修辞、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它是初中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训练过程。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采取这一方法,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仿写首先要选好仿写的语段或例文,让学生大声的诵读感悟,然后明确仿写重点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有时候给学生准备好的语段或作文,有时候干脆就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仿写的对象,然后老师注重把关。很多时候仿写完了之后他们不自主的就进行了创新。很多时候仿写会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个时候的仿写就不仅仅是仿写了而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真正达到了“以仿促创”的目的。
三、写作技巧的指导
有了华丽的语言,有了可用的素材,那么怎么组织素材才能让文章更有魅力,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呢,那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初中阶段涉及到写作技巧还是很多的。教师很有必要在讲课的时候把可用的写作技巧有意识的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学着去运用,熟能生巧,再让他们把这些技巧带到中考的考场以不变应万变。乃至于跟随学生的一生。
四、写作激情的激发
好的文章,无论写什么,都能使人感觉到作者的激情,这种激情就像是一双出神入化的手,在钢琴的琴键上弹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激情的旋律会久久在读者的心中回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激情呢?
(一)观察生活,激发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喜怒哀乐,而这些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个性体验,就是写作激情最基本的激发点。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并用心感悟生活,感受和汲取生活中的点滴营养,寻找和体味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枝末节,比如父母的一句关怀的话语,老师的一句善意的批评,同学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以及一片树叶的翻飞,一朵云彩的游动等等。对这些乍看起来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片段进行观察、体味、联想、想象,从而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诗意的灵感,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二)广泛阅读,激发写作。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写作情感的激发点。读《背影》他们会想到父亲或母亲给自己做过的小事,诱发他们写亲情的激情;读《我的叔叔于勒》他们会对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恶痛绝,激发他们思索和比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歌颂当今社会人间大爱的激情;读《像山那样思考》他们会对自己乃至人类的行为进行反思,产生呼吁人类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激情;读《老人与海》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英雄的身影不断的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怎么不让他们产生一写为快的激情。
引导学生们多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感情波澜,又要用人性的目光去关注人物形象的命运,从而多产生一些感动与思考,进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