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基础施工中浅基础施工的类型,并对浅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材料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浅基础 类型 材料
一、刚性基础
当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承受这强度为p的地基反力,基础的悬出部分,相当于承受着强度我为p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在荷载作用下,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基础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断面 吧u会出现裂痕,这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这种基础只适合于受压而不适合受弯、受拉和受剪,基础剖面尺+寸必须满足刚性条件的要求。一般砖混结构房屋的基础常采用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有砖、灰土、三合土、石、混泥土等它们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需具有非常大的抗弯刚度,受荷后不允许挠曲变形和开裂。所以,设计时必须规定基础材料强度及质量、限制台阶宽高比、控制建筑物层高和一定的地基承载力,而无需进行复杂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目的是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刚性基础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手工简便、能承载受较大的荷载。它的主要缺点是自重大,并且当持力层为软弱土时,由于扩大基础面积有一定限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后才能采用否则会因为所受的何在压力超过地基强度而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荷载大或上部结构对沉降差较敏感的结构物,当持力层的土质较差有较厚时,刚性基础作为浅基础是不适宜的。刚性基础按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砖基础
砖基础 多用于底层建筑的墙下基础,砖基础的剖面图。基础的下部一般做成阶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载能均匀地传到地基上。阶梯放大的部分一般称作“大放脚”。在砖基础下面,先做100mm厚的C10混泥土垫层。大放脚从垫层上开始砌筑,每一阶梯挑出的长度为砖长的1/4.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大放脚的砌法有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可减少基础高度。一皮即一层砖,标志尺寸为60mm。
其特点是:用粘土砖砌筑基础,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施工方便,适应面广,目前仍被大量采用;但强度、耐久性、抗冻性和整体性均较差。
2.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用强度较高而未风化的毛石砌筑而成。通常毛石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砂浆等级不低于M5,且毛石基础每台阶高度和基础墙厚不宜小于400mm,每阶两边各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当基础底宽小于700mm时,应做成矩形基础,由于毛石之间间隙较大,如果砂浆黏结性能较差则不能用于多层建筑,也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常与砖基础公用,作砖基础的底层。毛石基础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优点,可以就地取材,但整体欠佳,故有震动的房屋很少采用。
3.灰土基础
灰土基础有熟化后的石灰和土料按比例混合而成。其体积配合比做基础时为3:7或2:8,一般多用3:7,即3分石灰7分粘性土,通常称为“三七灰土”。在灰土里加入适量水拌匀,铺入基槽内,每层虚铺220~250mm,夯实至150mm为1步,一般可铺2~3步。三层以下建筑灰土可做2步,三层以上建筑可做3步。
灰土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就地取材,可以节省水泥、砖石等材料。用粉状生石灰和松散粘土加少少量水拌和而成,因其抗冻、耐水性能差,所以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并与其他材料基础公用,充当基础垫层。
4. 三合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是用石灰、砂和骨料(矿渣、碎石和石子),。按体积比1:2:4或1:3:6配制而成,经加适量水拌和后,铺入基槽内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前虚铺220mm,夯实至150mm,三合土铺筑至设计标高后,在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注石灰浆,待表面会将略为风干后,再铺上一层砂子,最后正平夯实。这种基础在我国南方地区应用很广。他的造价低廉,施工简单,但强度较低所以只能用于四层以下房屋的基础。
5.毛石混泥土基础
为了节约水泥用量,对于体积较大的混泥土基础,可以在浇注混泥土时加入20%~30%的毛石,这种基础称为毛石混泥土基础,由于在混泥土中加入适量毛石,可节省混泥土用量,可减缓大体积混泥土在混泥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热量不易散发而引起开裂。
二、柔性基础
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a—a断面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若超过了基础的强度极限值,为了防止基础在a—a断面开裂甚至断裂,必须在基础底部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主要是用钢筋混泥土灌注,常见的形式有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钢筋混泥土条件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及壳体基础等。其抗弯(拉)、抗剪性能好,且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在同样条件下,采用钢筋混泥土基础比混泥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泥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1. 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
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多用于多层框架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小,基础埋深较大时,也可用于承重墙下,但需设基础梁。墙下独立基础当房屋为墙承重结构,地基上层为软土时,如采用条形基础则必须把基础埋在下层好土上,这时要开挖较深的基槽,土方量大。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墙下独立基础。墙下独立基础构造方法是在墙下设基基础梁承托墙身,基梁手支撑在基础上。独立基础穿过软土层,把荷载传给下层好土。墙下独立基础布置在墙的转角处,以及纵横墙相交处,当墙较长时中间也应设置。
2.钢筋混泥土条件基础
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是连续带形,也称带形基础,有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和钢筋混泥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三类。1)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当上部墙体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考虑采用“宽基浅埋”的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其截面根据受力条件可分为不带肋和带肋两种。若地基不均匀,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和抗弯能力,可以采用肋的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肋部配置足够的钢筋和箍筋,一承受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弯曲应力。2)柱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在框架结构中,当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时,若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可能因基础底面积很大而使基础边缘互相接近甚至重叠,为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并方便施工,可将同一排的柱基础联通成为柱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使整个房屋的基础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柱下条形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均匀沉降。3)钢筋混泥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当荷载很大,单向条形基础的底面积不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要求时,可把纵横柱的基础匀连在一起,形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这种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具有一定的刚度,当地基软弱且在两个方向的荷载和土质不均匀时,十字交叉时,只字交叉基础具有良好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关键词:浅基础 类型 材料
一、刚性基础
当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承受这强度为p的地基反力,基础的悬出部分,相当于承受着强度我为p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在荷载作用下,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基础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断面 吧u会出现裂痕,这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这种基础只适合于受压而不适合受弯、受拉和受剪,基础剖面尺+寸必须满足刚性条件的要求。一般砖混结构房屋的基础常采用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有砖、灰土、三合土、石、混泥土等它们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需具有非常大的抗弯刚度,受荷后不允许挠曲变形和开裂。所以,设计时必须规定基础材料强度及质量、限制台阶宽高比、控制建筑物层高和一定的地基承载力,而无需进行复杂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目的是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刚性基础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手工简便、能承载受较大的荷载。它的主要缺点是自重大,并且当持力层为软弱土时,由于扩大基础面积有一定限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后才能采用否则会因为所受的何在压力超过地基强度而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荷载大或上部结构对沉降差较敏感的结构物,当持力层的土质较差有较厚时,刚性基础作为浅基础是不适宜的。刚性基础按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砖基础
砖基础 多用于底层建筑的墙下基础,砖基础的剖面图。基础的下部一般做成阶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载能均匀地传到地基上。阶梯放大的部分一般称作“大放脚”。在砖基础下面,先做100mm厚的C10混泥土垫层。大放脚从垫层上开始砌筑,每一阶梯挑出的长度为砖长的1/4.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大放脚的砌法有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可减少基础高度。一皮即一层砖,标志尺寸为60mm。
其特点是:用粘土砖砌筑基础,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施工方便,适应面广,目前仍被大量采用;但强度、耐久性、抗冻性和整体性均较差。
2.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用强度较高而未风化的毛石砌筑而成。通常毛石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砂浆等级不低于M5,且毛石基础每台阶高度和基础墙厚不宜小于400mm,每阶两边各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当基础底宽小于700mm时,应做成矩形基础,由于毛石之间间隙较大,如果砂浆黏结性能较差则不能用于多层建筑,也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常与砖基础公用,作砖基础的底层。毛石基础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优点,可以就地取材,但整体欠佳,故有震动的房屋很少采用。
3.灰土基础
灰土基础有熟化后的石灰和土料按比例混合而成。其体积配合比做基础时为3:7或2:8,一般多用3:7,即3分石灰7分粘性土,通常称为“三七灰土”。在灰土里加入适量水拌匀,铺入基槽内,每层虚铺220~250mm,夯实至150mm为1步,一般可铺2~3步。三层以下建筑灰土可做2步,三层以上建筑可做3步。
灰土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就地取材,可以节省水泥、砖石等材料。用粉状生石灰和松散粘土加少少量水拌和而成,因其抗冻、耐水性能差,所以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并与其他材料基础公用,充当基础垫层。
4. 三合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是用石灰、砂和骨料(矿渣、碎石和石子),。按体积比1:2:4或1:3:6配制而成,经加适量水拌和后,铺入基槽内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前虚铺220mm,夯实至150mm,三合土铺筑至设计标高后,在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注石灰浆,待表面会将略为风干后,再铺上一层砂子,最后正平夯实。这种基础在我国南方地区应用很广。他的造价低廉,施工简单,但强度较低所以只能用于四层以下房屋的基础。
5.毛石混泥土基础
为了节约水泥用量,对于体积较大的混泥土基础,可以在浇注混泥土时加入20%~30%的毛石,这种基础称为毛石混泥土基础,由于在混泥土中加入适量毛石,可节省混泥土用量,可减缓大体积混泥土在混泥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热量不易散发而引起开裂。
二、柔性基础
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a—a断面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若超过了基础的强度极限值,为了防止基础在a—a断面开裂甚至断裂,必须在基础底部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主要是用钢筋混泥土灌注,常见的形式有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钢筋混泥土条件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及壳体基础等。其抗弯(拉)、抗剪性能好,且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在同样条件下,采用钢筋混泥土基础比混泥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泥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1. 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
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多用于多层框架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小,基础埋深较大时,也可用于承重墙下,但需设基础梁。墙下独立基础当房屋为墙承重结构,地基上层为软土时,如采用条形基础则必须把基础埋在下层好土上,这时要开挖较深的基槽,土方量大。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墙下独立基础。墙下独立基础构造方法是在墙下设基基础梁承托墙身,基梁手支撑在基础上。独立基础穿过软土层,把荷载传给下层好土。墙下独立基础布置在墙的转角处,以及纵横墙相交处,当墙较长时中间也应设置。
2.钢筋混泥土条件基础
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是连续带形,也称带形基础,有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和钢筋混泥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三类。1)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当上部墙体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考虑采用“宽基浅埋”的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其截面根据受力条件可分为不带肋和带肋两种。若地基不均匀,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和抗弯能力,可以采用肋的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肋部配置足够的钢筋和箍筋,一承受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弯曲应力。2)柱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在框架结构中,当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时,若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可能因基础底面积很大而使基础边缘互相接近甚至重叠,为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并方便施工,可将同一排的柱基础联通成为柱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使整个房屋的基础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柱下条形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均匀沉降。3)钢筋混泥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当荷载很大,单向条形基础的底面积不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要求时,可把纵横柱的基础匀连在一起,形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这种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具有一定的刚度,当地基软弱且在两个方向的荷载和土质不均匀时,十字交叉时,只字交叉基础具有良好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