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工作面概况
10416工作面是杨柳煤矿104采区第二个工作面,走向长1130m,倾斜宽170m,煤层平均厚度3.1m,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采空区顶板自由垮落。该工作面煤层瓦斯来源主要是本煤层瓦斯和邻近层卸压瓦斯。本煤层瓦斯含量为12.02m3/t,与上邻近煤层8煤的平均间距74m,8煤瓦斯含量为10.92m3/t,工作面采用顺层钻孔、底板穿层钻孔和高位钻孔治理本煤层及邻近层卸压瓦斯,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2.情况记录
10416工作面自8月2日开始抽采纯流量由3.75m3/min陡增至12.283/min,之后两周内抽采纯流量保持10m3/min以上并不断上升趋势,8月下旬抽采总量先后两次突破30m3/min,最高值出现在31日达到33.91m3/min。
与此同时,上隅角袋墙以里及工作面风排瓦斯量也有较大增长。袋墙以里瓦斯浓度最高达到19%,持续多日在10%附近徘徊;风排瓦斯量最高值出现在22日达到13.4m3/min,全月平均值7.5m3/min,高于正常值;受瓦斯异常影响,上隅角探头T0、T1多次接近预警值,并于28日11:47造成T0探头0.94%,超限时长51秒。
瓦斯异常严重制约着10416工作面安全回采。
3.根本原因
本次瓦斯异常主要受工作面推进速度和采空区顶板活动影响。
3.1工作面推进方面
随着工作面推进,支架前方煤壁先后经历支承压力和卸压两个状态,煤壁在收缩、膨胀作用下释放大量瓦斯,加上采煤机破煤、落煤作用,卸压瓦斯涌入工作面,是风排瓦斯的主要构成,推进速度越快,瓦斯释放量越高。8月份10416工作面日平均推进2.4m,相对较快,单位时间内瓦斯释放量增加,进而增加了风排瓦斯量。
3.2采空区顶板活动方面
抽采量增加是采空区顶板活动剧烈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随着工作面推进和采空区顶板缓慢下沉,地面钻孔、高位钻场和上隅角站管能够解决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甚至在地面钻孔最优抽采半径内,一个地面孔就能解决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即实现“涌抽平衡”。但在顶板活动剧烈时期,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打破“涌抽平衡”,抽采总量增加。当瓦斯涌出量超出抽采能力,未被及时抽掉的瓦斯向工作面逼进,必然造成上隅角袋墙内外及整个回风流瓦斯异常显现,同样引起风排瓦斯量的增加。
结合矿压监测数据,将8月份瓦斯抽采变化与工作面周期来压时间的数据汇总后可以看出,10416工作面在过去40天内出现四次周期来压,来压后平均2-4天内抽采量增长较大,说明瓦斯异常与周期来压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有直接关系,初步推断大部分瓦斯来源于冒落裂隙导通的上组煤层。同时,从前三次周期来压步距与抽采量变化可推知,步距越大顶板垮落面积越大,涌出瓦斯量越高。(第四次周期来压期间8#、7#地面孔共同起作用,与前三次不具有可比性)。
4.其它影响因素
4.1断层因素
8月初工作面机巷过F104-21断层(H=6-8m)。8月2日工作面过7#地面孔55m,工作面中部推过该断层13m,当日7#地面孔抽采纯流量由2.66m3/min增加至11.33m3/min、风排瓦斯量连续三日增加了4.83m3/min。分析认为,受采动影响,F104-21断层裂隙与顶板垮落裂隙叠加作用,促進了上组煤瓦斯向采空区和上隅角的涌入。
4.2季节因素
季节影响大气压力值,进而影响采空区瓦斯的涌出。参照《我国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表》可知,淮北地区夏季气压比冬季低15mmHg,8月份处在一年中气压比较低的时期,在同等条件下会增加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的涌入量。在10416工作面瓦斯治理困难时期,8月份上隅角瓦斯异常显现更为突出。
4.3抽采管理方面
7#地面孔自开启至9月3日累计抽采71天,日平均抽采纯流量10.2m3/min;8月份日平均抽采纯流量11.4m3/min;证明7#地面孔作用发挥正常。8月份9#高位钻场累计抽采16天,日平均抽采纯流量仅仅1.07m3/min,其作用发挥不明显,是上隅角瓦斯管理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10#高位钻场抽采初期负压、流量低,没能及时对系统调控,也错过了有利抽采时机。
4.4上隅角管理方面
与地面钻孔、高位钻场相比,上隅角管理是防止工作面超限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工作面瓦斯异常时期其作用尤为重要。职工意识淡薄,袋墙封堵不严实,插管保护和站管管理不到位都容易造成袋墙内瓦斯涌出,造成瓦斯超限。
5.防治策略
(1)地面钻孔要根据断层赋存,论证后适当调整位置及孔间距,避免出现抽采薄弱时期。
(2)工作面快推时期,要优化抽采管网,有条件时启用大功率泵抽采空区,提高抽采能力。即使总抽采能力不变,也要根据需要合理调配抽采资源,增加薄弱环节的抽采量。防突区必须根据井下生产实际,积极主动地调整抽采系统,使之最优。
(3)设计部门要根据高位钻场钻孔实际抽采效果优化钻孔层位,钻孔落点要保证能够抽出高浓瓦斯;施工单位要加强高位钻场施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必须大直径、全程下管封孔,封孔管直径不小于108mm,以减小抽采阻力,增加抽采效率。
(4)站管坚持8m迈步式,尤其瓦斯异常时期,增加站管密度有利于缓解上隅角瓦斯异常。通防部门实行瓦斯异常时期的工作面跟班制度,有利于措施的现场落实。
(5)10412、10416工作面应错开过地面孔的时间,既能避免同时过地面孔时井下抽采能力的富余,又可防止都处在地面孔抽采薄弱时期井下抽采系统的紧张。
(6)周期来压跟采空区瓦斯涌出关系密切,加强工作面矿压监测分析,预测采煤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时间,做到超前防范。
6.推测
10416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5-25m,推进速度慢时取小值,推进快时取大值。受F104-32断层影响,9月份推进速度相比8月份要慢,按照20m周期来压估算,预计9月份三次周期来压采线位置分别在过8#地面孔5m、25m、45m处。
从采掘平面图看,第一次周期来压时F104-32断层处在工作面上隅角位置,防范断层导通瓦斯仍然是上隅角管理的重点。应继续保证10#高位钻场抽采效果。9月份工作面在8#地面孔有效抽采范围内,F104-32断层相对较小,不应该出现类似于8月份的瓦斯异常现象。[科]
10416工作面是杨柳煤矿104采区第二个工作面,走向长1130m,倾斜宽170m,煤层平均厚度3.1m,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采空区顶板自由垮落。该工作面煤层瓦斯来源主要是本煤层瓦斯和邻近层卸压瓦斯。本煤层瓦斯含量为12.02m3/t,与上邻近煤层8煤的平均间距74m,8煤瓦斯含量为10.92m3/t,工作面采用顺层钻孔、底板穿层钻孔和高位钻孔治理本煤层及邻近层卸压瓦斯,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2.情况记录
10416工作面自8月2日开始抽采纯流量由3.75m3/min陡增至12.283/min,之后两周内抽采纯流量保持10m3/min以上并不断上升趋势,8月下旬抽采总量先后两次突破30m3/min,最高值出现在31日达到33.91m3/min。
与此同时,上隅角袋墙以里及工作面风排瓦斯量也有较大增长。袋墙以里瓦斯浓度最高达到19%,持续多日在10%附近徘徊;风排瓦斯量最高值出现在22日达到13.4m3/min,全月平均值7.5m3/min,高于正常值;受瓦斯异常影响,上隅角探头T0、T1多次接近预警值,并于28日11:47造成T0探头0.94%,超限时长51秒。
瓦斯异常严重制约着10416工作面安全回采。
3.根本原因
本次瓦斯异常主要受工作面推进速度和采空区顶板活动影响。
3.1工作面推进方面
随着工作面推进,支架前方煤壁先后经历支承压力和卸压两个状态,煤壁在收缩、膨胀作用下释放大量瓦斯,加上采煤机破煤、落煤作用,卸压瓦斯涌入工作面,是风排瓦斯的主要构成,推进速度越快,瓦斯释放量越高。8月份10416工作面日平均推进2.4m,相对较快,单位时间内瓦斯释放量增加,进而增加了风排瓦斯量。
3.2采空区顶板活动方面
抽采量增加是采空区顶板活动剧烈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随着工作面推进和采空区顶板缓慢下沉,地面钻孔、高位钻场和上隅角站管能够解决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甚至在地面钻孔最优抽采半径内,一个地面孔就能解决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即实现“涌抽平衡”。但在顶板活动剧烈时期,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打破“涌抽平衡”,抽采总量增加。当瓦斯涌出量超出抽采能力,未被及时抽掉的瓦斯向工作面逼进,必然造成上隅角袋墙内外及整个回风流瓦斯异常显现,同样引起风排瓦斯量的增加。
结合矿压监测数据,将8月份瓦斯抽采变化与工作面周期来压时间的数据汇总后可以看出,10416工作面在过去40天内出现四次周期来压,来压后平均2-4天内抽采量增长较大,说明瓦斯异常与周期来压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有直接关系,初步推断大部分瓦斯来源于冒落裂隙导通的上组煤层。同时,从前三次周期来压步距与抽采量变化可推知,步距越大顶板垮落面积越大,涌出瓦斯量越高。(第四次周期来压期间8#、7#地面孔共同起作用,与前三次不具有可比性)。
4.其它影响因素
4.1断层因素
8月初工作面机巷过F104-21断层(H=6-8m)。8月2日工作面过7#地面孔55m,工作面中部推过该断层13m,当日7#地面孔抽采纯流量由2.66m3/min增加至11.33m3/min、风排瓦斯量连续三日增加了4.83m3/min。分析认为,受采动影响,F104-21断层裂隙与顶板垮落裂隙叠加作用,促進了上组煤瓦斯向采空区和上隅角的涌入。
4.2季节因素
季节影响大气压力值,进而影响采空区瓦斯的涌出。参照《我国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表》可知,淮北地区夏季气压比冬季低15mmHg,8月份处在一年中气压比较低的时期,在同等条件下会增加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的涌入量。在10416工作面瓦斯治理困难时期,8月份上隅角瓦斯异常显现更为突出。
4.3抽采管理方面
7#地面孔自开启至9月3日累计抽采71天,日平均抽采纯流量10.2m3/min;8月份日平均抽采纯流量11.4m3/min;证明7#地面孔作用发挥正常。8月份9#高位钻场累计抽采16天,日平均抽采纯流量仅仅1.07m3/min,其作用发挥不明显,是上隅角瓦斯管理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10#高位钻场抽采初期负压、流量低,没能及时对系统调控,也错过了有利抽采时机。
4.4上隅角管理方面
与地面钻孔、高位钻场相比,上隅角管理是防止工作面超限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工作面瓦斯异常时期其作用尤为重要。职工意识淡薄,袋墙封堵不严实,插管保护和站管管理不到位都容易造成袋墙内瓦斯涌出,造成瓦斯超限。
5.防治策略
(1)地面钻孔要根据断层赋存,论证后适当调整位置及孔间距,避免出现抽采薄弱时期。
(2)工作面快推时期,要优化抽采管网,有条件时启用大功率泵抽采空区,提高抽采能力。即使总抽采能力不变,也要根据需要合理调配抽采资源,增加薄弱环节的抽采量。防突区必须根据井下生产实际,积极主动地调整抽采系统,使之最优。
(3)设计部门要根据高位钻场钻孔实际抽采效果优化钻孔层位,钻孔落点要保证能够抽出高浓瓦斯;施工单位要加强高位钻场施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必须大直径、全程下管封孔,封孔管直径不小于108mm,以减小抽采阻力,增加抽采效率。
(4)站管坚持8m迈步式,尤其瓦斯异常时期,增加站管密度有利于缓解上隅角瓦斯异常。通防部门实行瓦斯异常时期的工作面跟班制度,有利于措施的现场落实。
(5)10412、10416工作面应错开过地面孔的时间,既能避免同时过地面孔时井下抽采能力的富余,又可防止都处在地面孔抽采薄弱时期井下抽采系统的紧张。
(6)周期来压跟采空区瓦斯涌出关系密切,加强工作面矿压监测分析,预测采煤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时间,做到超前防范。
6.推测
10416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5-25m,推进速度慢时取小值,推进快时取大值。受F104-32断层影响,9月份推进速度相比8月份要慢,按照20m周期来压估算,预计9月份三次周期来压采线位置分别在过8#地面孔5m、25m、45m处。
从采掘平面图看,第一次周期来压时F104-32断层处在工作面上隅角位置,防范断层导通瓦斯仍然是上隅角管理的重点。应继续保证10#高位钻场抽采效果。9月份工作面在8#地面孔有效抽采范围内,F104-32断层相对较小,不应该出现类似于8月份的瓦斯异常现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