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内容中,主题语境被列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主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强调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活动,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的探究模式,已经深入学习课堂。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首要的内容,左右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程度和语言学习的效果。针对东莞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着眼小学英语阅读课,本文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活动,引领学生预测文本大意,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发掘深层含义,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发展小学生阅读技能,体现小学英语新课程“学科育人”的课程理念,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主题式教学有清晰的教学主线和突出的教学目标,大多数的学科都适合开展,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意义探究更是备受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验已经深入各科的学习课堂。笔者从教以来专职教英语,同时兼职上科学课,发现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语言学习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对课堂探究活动十分感兴趣,已有多篇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论文获得市级奖项。一年前,在本镇英语培训中,接触到了课题相关知识,进行了前期的观察和尝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围绕主题,用问题链贯穿于阅读活动,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探究过程巧妙地整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对语言知识、主题意义和文化背景的探究。学生通过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能促进他们个性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真正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以语篇知识为基础,围绕语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强调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阅读教学,注重语言在交际生活中的探究使用,主张阅读教学情景化和生活化。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助于解决目前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思维品质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的教学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那么,如何挖掘英语文本主题意义,创设小学探究式阅读课堂呢?
一、以语篇主题学习为主轴线,提高阅读课堂的思维品质
英语课程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英语教学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构筑终身发展平台。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篇,真正意义上的语篇,不是由语言文字和声音简单拼凑,被定义为语篇的文本应该具有特定内容和明确的意义。师生无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语篇的主题和意义。语篇学习要关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维的特点,如,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语篇主题的学习可以提高思维品质这方面的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内容分析、条理推理、思路判断、理性表达、用语言进行多元论证等活动。教师需要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完成阅读教学注重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转变。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出现有关How to control your emotion?的内容,涉及有关“人与社会”的主题,教师应该聚焦人际沟通的主题知识,使学生整体感知词汇,学习有关感觉的句型,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探究故事蕴含的寓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设:如果Robin sat on the ant and killed the ant. What will happened? 学生通过语篇主题的学习,不仅学会和使用了语言,还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这样,阅读活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主题意义无缝连接,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实现“学科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围绕有意义的主题组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
通过阅读活动,人们获取资讯、认识新事物、思考创新和获得独特体验。小学阅读教学更为关键的是:语篇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学习活动要注重英语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聚焦的主题以语篇的主题为基础。虽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还没有明确围绕哪些具体主题进行教学,小学教师已经可以参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主题的界定,英语课程学习包括三大主题,它们分别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在以上三大主题的基础上,三大主题又细分为9个具体的主题群。“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被纳入人与自我的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會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归入人与社会的大主题;最后,“环境与保护”“自然与灾难”和“地球与宇宙”属于人与自然的大主题内容。
(一)灵活设计语篇的主题,促发高阶思维的产生
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具体到小学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故事和小短文等语篇的学习,又标志着学生从图像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由此造成了阅读语篇内在抽象性与学生思维方式具体性之间的矛盾。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一直沿用熟悉的绘本配图和做阅读习题去帮助理解文本的大意。教师需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篇的主题。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都有具体的贴近生活的主题,有关主题的相关语言复现率十分高。根据学生的特点,渗透主题意义探究,语言知识的复现率和使用率会提高,会促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六年级下册的Unit 4 Then and now 的“Story time ”给学生展示了人类文明和环境保护的语篇内容,涉及“人与自然”中“环境与保护”的主题,利用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呈现语篇,设计“Heal the world”为主题的图文设计任务,这种围绕主题,个性化探究学习的方式,避免了枯燥的机械记忆学习形式,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筛选、批判和创造性思维,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
(二)充分整合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网课学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这一学习环境的时候,自主学习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和特殊时期,教育资源丰盈,教学手段新颖,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开展主题式个性化学习。比如,可以将学习资源进行梳理和分类,制作思维导图,并融入语篇主题,梳理备忘、修改方案和解决问题等,新科技课堂,为学习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有关语篇主题的各种探究学习形式。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注重核心问题的产出,并针对核心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深层次地理解或解决主题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会结合主题,梳理出不同的观点,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探究最佳解决问题方案。可见,“主题意义”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学术概念,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语篇时,要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全力做到语篇内容的原汁原味,贴近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符合地道的使用习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和维度地激发。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6 Work quietly!时,教师应紧围绕“安静而有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话题入手,接触新的语言知识;通过多形式的丰富语言输入,使语言学习和主题学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价值观。Part A学习有关工作日的学习时间表,短语doing morning exercises、reading a book和现在进行时句型What’s Chen Jie doing? 等,教师可以利用卡通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导构语篇主题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和使用语言的热情。Part B学习有关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如,Keep to the right. Please take turns.等。“读读写写”课文部分,通过参观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展览,让学生了解个人特长和爱好,围绕主题阅读后,可以从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出发,进行特长和爱好的英语知识梳理,展示有关主题的个性展示活动。
(三)设计主题探究的环节,理顺阅读活动的流程
正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主题语境被列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主题提供语言学习的范围或语境。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从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大意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深层含义,教学过程实现读、思、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和创新思维,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梳理和提炼语篇主题的环节,特别能激发学生辨别、判断的能力。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梳理出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有关觀点提出质疑。对于涉及解决问题的语篇主题,考验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尝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选择出最佳解决方式,最后应用于英语实践中,在语言交际中,反馈之前的学习状况。
比如图1:六年级下册的Unit 2 Story time 有关于weekend活动的合理安排,主要涉及“人与自我”主题中“生活与学习”的内容。结合前面已学的有关周末活动的短语,围绕主题,对活动、时间、地点和交通工具等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自主开展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创新的阅读活动。如图2,教学“人与自我”主题中“做人与做事”有关语篇,指导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时,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成就感,学生的创造和发现是不可限制的,主题之间的知识就像锁链,创新的发现一个接一个,达到自主自发学习的目的。教师应理顺教学流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能做“包办者”。
三、将主题意义融入探究,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在北京发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育人为前提,为了培养社会新型人才,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熟练进入阅读语篇,灵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探究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体验和经历,教师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确定学生通过主题意义探究能发现和实现的主题意义。文本解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把解读出来的内容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和迁移才是阅读教学聚焦的重点。
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活动,学生关注的是语篇的主题,不会仅仅集中在语言的表层形式。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畴受主题的限制,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提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机会。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点和动力来源是探究主题内容和形式决定的,教师对主题的把握和渗透设计,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在主题探究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和语法知识,而且获得了其它方面的体验和经历,对相关主题的生活常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发展。
例如,图3和图4,在探究“人与社会”这一大主题中包含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和“历史、社会与文化”两个子主题的语篇时,教师可以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提供语言的实践平台开始,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认知水平进行分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讨论,并将交流结果,以新知识的形式记录下来,拓展阅读学习的知识领域,突破语言知识学习的局限。阅读活动充分融合学生间、小组间和师生间的多维度交互交流,使得阅读活动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互相评价的主题意义探究过程。
综上所述,主题语境能够整合语篇、语言和文化资源,创设符合课堂实际的主题语境。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始终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始终围绕学生生活实践和语言学习相关的元素。教师设计教学时,要体现语言主题意义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主题语境来学习语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从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大意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深层含义,教学过程实现读、思、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创新的思维品质,既培养了阅读技能,又发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10).
[3]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9):52-56.
[4]施嘉平.“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2):30-35.
[5]刘学惠.“人与自然”主题在英语学科中的教育意涵与教学建构[J].英语学习,2017.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主题式教学有清晰的教学主线和突出的教学目标,大多数的学科都适合开展,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意义探究更是备受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验已经深入各科的学习课堂。笔者从教以来专职教英语,同时兼职上科学课,发现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语言学习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对课堂探究活动十分感兴趣,已有多篇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论文获得市级奖项。一年前,在本镇英语培训中,接触到了课题相关知识,进行了前期的观察和尝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围绕主题,用问题链贯穿于阅读活动,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探究过程巧妙地整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对语言知识、主题意义和文化背景的探究。学生通过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能促进他们个性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真正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以语篇知识为基础,围绕语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强调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阅读教学,注重语言在交际生活中的探究使用,主张阅读教学情景化和生活化。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助于解决目前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思维品质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的教学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那么,如何挖掘英语文本主题意义,创设小学探究式阅读课堂呢?
一、以语篇主题学习为主轴线,提高阅读课堂的思维品质
英语课程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英语教学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构筑终身发展平台。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篇,真正意义上的语篇,不是由语言文字和声音简单拼凑,被定义为语篇的文本应该具有特定内容和明确的意义。师生无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语篇的主题和意义。语篇学习要关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维的特点,如,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语篇主题的学习可以提高思维品质这方面的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内容分析、条理推理、思路判断、理性表达、用语言进行多元论证等活动。教师需要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完成阅读教学注重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转变。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出现有关How to control your emotion?的内容,涉及有关“人与社会”的主题,教师应该聚焦人际沟通的主题知识,使学生整体感知词汇,学习有关感觉的句型,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探究故事蕴含的寓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设:如果Robin sat on the ant and killed the ant. What will happened? 学生通过语篇主题的学习,不仅学会和使用了语言,还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这样,阅读活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主题意义无缝连接,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实现“学科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围绕有意义的主题组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
通过阅读活动,人们获取资讯、认识新事物、思考创新和获得独特体验。小学阅读教学更为关键的是:语篇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学习活动要注重英语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聚焦的主题以语篇的主题为基础。虽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还没有明确围绕哪些具体主题进行教学,小学教师已经可以参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主题的界定,英语课程学习包括三大主题,它们分别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在以上三大主题的基础上,三大主题又细分为9个具体的主题群。“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被纳入人与自我的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會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归入人与社会的大主题;最后,“环境与保护”“自然与灾难”和“地球与宇宙”属于人与自然的大主题内容。
(一)灵活设计语篇的主题,促发高阶思维的产生
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具体到小学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故事和小短文等语篇的学习,又标志着学生从图像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由此造成了阅读语篇内在抽象性与学生思维方式具体性之间的矛盾。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一直沿用熟悉的绘本配图和做阅读习题去帮助理解文本的大意。教师需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篇的主题。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都有具体的贴近生活的主题,有关主题的相关语言复现率十分高。根据学生的特点,渗透主题意义探究,语言知识的复现率和使用率会提高,会促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六年级下册的Unit 4 Then and now 的“Story time ”给学生展示了人类文明和环境保护的语篇内容,涉及“人与自然”中“环境与保护”的主题,利用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呈现语篇,设计“Heal the world”为主题的图文设计任务,这种围绕主题,个性化探究学习的方式,避免了枯燥的机械记忆学习形式,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筛选、批判和创造性思维,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
(二)充分整合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网课学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这一学习环境的时候,自主学习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和特殊时期,教育资源丰盈,教学手段新颖,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开展主题式个性化学习。比如,可以将学习资源进行梳理和分类,制作思维导图,并融入语篇主题,梳理备忘、修改方案和解决问题等,新科技课堂,为学习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有关语篇主题的各种探究学习形式。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注重核心问题的产出,并针对核心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深层次地理解或解决主题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会结合主题,梳理出不同的观点,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探究最佳解决问题方案。可见,“主题意义”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学术概念,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语篇时,要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全力做到语篇内容的原汁原味,贴近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符合地道的使用习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和维度地激发。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6 Work quietly!时,教师应紧围绕“安静而有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话题入手,接触新的语言知识;通过多形式的丰富语言输入,使语言学习和主题学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价值观。Part A学习有关工作日的学习时间表,短语doing morning exercises、reading a book和现在进行时句型What’s Chen Jie doing? 等,教师可以利用卡通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导构语篇主题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和使用语言的热情。Part B学习有关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如,Keep to the right. Please take turns.等。“读读写写”课文部分,通过参观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展览,让学生了解个人特长和爱好,围绕主题阅读后,可以从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出发,进行特长和爱好的英语知识梳理,展示有关主题的个性展示活动。
(三)设计主题探究的环节,理顺阅读活动的流程
正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主题语境被列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主题提供语言学习的范围或语境。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从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大意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深层含义,教学过程实现读、思、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和创新思维,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梳理和提炼语篇主题的环节,特别能激发学生辨别、判断的能力。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梳理出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有关觀点提出质疑。对于涉及解决问题的语篇主题,考验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尝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选择出最佳解决方式,最后应用于英语实践中,在语言交际中,反馈之前的学习状况。
比如图1:六年级下册的Unit 2 Story time 有关于weekend活动的合理安排,主要涉及“人与自我”主题中“生活与学习”的内容。结合前面已学的有关周末活动的短语,围绕主题,对活动、时间、地点和交通工具等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自主开展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创新的阅读活动。如图2,教学“人与自我”主题中“做人与做事”有关语篇,指导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时,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成就感,学生的创造和发现是不可限制的,主题之间的知识就像锁链,创新的发现一个接一个,达到自主自发学习的目的。教师应理顺教学流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能做“包办者”。
三、将主题意义融入探究,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在北京发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育人为前提,为了培养社会新型人才,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熟练进入阅读语篇,灵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探究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体验和经历,教师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确定学生通过主题意义探究能发现和实现的主题意义。文本解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把解读出来的内容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和迁移才是阅读教学聚焦的重点。
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活动,学生关注的是语篇的主题,不会仅仅集中在语言的表层形式。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畴受主题的限制,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提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机会。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点和动力来源是探究主题内容和形式决定的,教师对主题的把握和渗透设计,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在主题探究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和语法知识,而且获得了其它方面的体验和经历,对相关主题的生活常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发展。
例如,图3和图4,在探究“人与社会”这一大主题中包含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和“历史、社会与文化”两个子主题的语篇时,教师可以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提供语言的实践平台开始,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认知水平进行分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讨论,并将交流结果,以新知识的形式记录下来,拓展阅读学习的知识领域,突破语言知识学习的局限。阅读活动充分融合学生间、小组间和师生间的多维度交互交流,使得阅读活动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互相评价的主题意义探究过程。
综上所述,主题语境能够整合语篇、语言和文化资源,创设符合课堂实际的主题语境。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始终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始终围绕学生生活实践和语言学习相关的元素。教师设计教学时,要体现语言主题意义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主题语境来学习语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从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大意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深层含义,教学过程实现读、思、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创新的思维品质,既培养了阅读技能,又发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10).
[3]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9):52-56.
[4]施嘉平.“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2):30-35.
[5]刘学惠.“人与自然”主题在英语学科中的教育意涵与教学建构[J].英语学习,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