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当前移动通信3G技术的新发展,比较了三大3G技术,介绍了在3G技术基础上的实现电视新闻直播的情况,探讨了如何利用3G通信平台搭建应用于电视直播的通道,展望了3G技术在电视直播尤其是新闻直播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移动通信 3G技术 电视直播
一、引言
2009年1月7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面向重组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经营牌照,标志着中国“3G”时代正式到来。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核心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实现对视音频等多媒体信号的高速无线传输。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以及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使得电视信号传输除了卫星、微波(定向、全向)、光纤和互联网之外,有了另一种可能,而且方便廉价。这一技术在让人们享受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观看高清视频节目的同时,也为电视新闻的制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实时拍摄、无线传输以及同步直播。将3G技术应用于新闻直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直播手段技术上的不足,并拓展延伸出新的传播形式[1]。
二、3G平台的选择
2.1 中国电信的CDMA2000
CDMA码分多址技术是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新的CDMA2000标准由3GPP2组织制订,版本包括Release 0、Release A、EV-DO和EV-DV。其中EV-DO又是发展的主流,其全称为CDMA2000 1x EV-DO,它的出现让CDMA2000得以成为3G时代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目前被广为接纳与使用的CDMA2000 1x EV-DO Rev.A系统,在1.25MHz标准载波中,理论上能提供下载和上行峰值速率分别达3.1Mbit/s、1.8Mbit/s的无线数据带宽,但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一般不会提供全部的带宽。
2.2 中国联通的WCDMA
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宽带分码多工存取),是具有代表性的3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WCDMA基于R99的版本能提供最大2Mbit/s的传输速率,目前技术支持和提供HSDPA,部分网络开始提供HSUPA商业应用,成为WCDMA发展的主流。HSPA(包含HSDPA、HSUPA技术)技术作为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码资源效率,是提升网络性能和容量的有效方式。
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技术也是以WCDMA+HSDPA为主导,而HSUPA是否建设取决于成本、终端等方面的进展。WCDMA在车载、步行和静止环境分别能达到144kbps、384kbps和2Mbps的用户速率,但只是理论速率,在实际应用中肯定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速率。
2.3 中国移动的TD-SCDMA
TD-SCDMA是中国提出与自主主导的3G标准。从2001年3月开始,正式写入3GPP的Release4版本。TD-SCDMA采用不需要成对频率的TDD双工模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使用1.28Mcps的低码片速率,扩频带宽为1.6MHz。TD-HSDPA下载数据率理论峰值可达2.8Mbps(一个载频5个时隙捆绑,一个时隙560k)。从理论峰值速率看,TD网络单载频不如CDMA2000和WCDMA,但是理论速率到达的前提是一个载频完全给数据通信使用,并且只给一个用户独享。所以在CDMA网络下,一个用户实际能够享受到的速率还要看网络的实际资源配置和用户数量。
高带宽为视频无线传输提供了支持,而且带宽越高可行性越高。单纯从带宽来看,联通的WCDMA最优,其次是电信,最后是中国移动。WCDMA已占据全球商用3G网络超过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因此首选中国联通的WCDMA,但也没有完全排除中国电信的CDMA2000,而中国移动的TD-CDMA排除在选择之外[2]。
三、3G技术电视直播的形式
在实践中,通常采用两种拍摄方式:一是利用3G手机作为拍摄机;二是将专业摄像机接入3G网络。
3.1 3G手机作为拍摄机
由于3G手机就具有视音频采集、传送功能,因此一部3G手机就相当于一台小型摄像机,只要在手机内装入相关软件,手机拍摄到的图像和声音就可以经过3G网络,无线回传到特定的服务器,并解码成为来自现场的实时信号,实现同步直播。目前受制于手机摄像头的分辨率不高等因素,直播图像的清晰度总体不高,只适合小窗口播放。
3.2 专业摄像机接入网络
将专业摄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传递到专用笔记本电脑进行编解码,然后通过3G网卡上传到3G专网,现场画面就可以传回电视台进行直播。由于专业摄像机分辨率高,当网络带宽足够时,所摄图像回传质量较高,色彩饱和度和画面清晰度与磁带拍摄的效果相差不大,播出状况令人满意。
在3G直播中,无论是采用3G手机还是专业摄像机拍摄,其画面质量和信号稳定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这并不影响应用3G技术进行电视新闻直播的热情,3G直播的轻便快捷是首因。
四、3G技术电视直播的优势
4.1 异地采访迅速及时,突破地域限制
电视新闻的魅力在于直播,但直播车最大限度只能报道一定范围内的内容,尤其是偏远地区,出动直播车费时费力,有时候甚至需要租用卫星信号,除了极少数的大台有这种实力,地方台常常要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3G连线不受这种限制,它同样能传回画面,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有它的用武之地,对直播车形成了有益补充,甚至在空间上的触角要更长,比直播车延伸得更远。 4.2 直播成本低,受限制少
电视直播中,出动直播车需要技术和节目部门出动大批人员,成本很高,直播车的维护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G连线则是两名记者和一台摄像机就能完成报道,费用也只是普通的通信费,不需要其他投入。随着这项技术不断成熟,画质逐步改善,完全能适应现场报道的任务,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采访成本,提高了采访效率。
4.3 覆盖面广多
对于突发事件直播来说,时间无疑是最宝贵的,因为新闻事件不会停下来等待拍摄,常常是稍纵即逝。记者出发和到达现场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永远不会为零的“时间差”常常让新闻人员手足无措。配备3G摄像机后,一旦在身边发现新闻就能马上和演播室连线,及时直播,最大限度保证了新闻的快速及时。3G手机普及后,经过功能改造,每一个带手机的人都会成为新闻节目的信息源,节目触角将会遍及各地,新闻报道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4.4 形式新颖
3G报道在我国电视行业还是新事物,观众都感觉非常新颖,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先声夺人,随着报道内容的不断充实,未来还会大有作为。
3G技术为电视新闻提供了一个方便、廉价的传输通道。一人一机、小型化、低成本、实时回传视音频、机动性高、时效强,这一新模式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直播中的重装备、反应慢、操作复杂、受地域局限等问题。3G直播核心的贡献就是使电视直播摆脱了对重装备、高投入的依赖,使电视新闻直播开始走向低成本,新闻现场可以更快捷地出现在直播镜头前,实现常态化运作也真正成为可能。
五、3G技术在电视直播中全面采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拍摄工具的成像技术
手机是最为便捷的拍摄工具,各生产厂商目前仅仅把手机作为一种普通的通讯和娱乐器材,还没有开发供电视传媒使用的专业级别的摄像手机,严格来说还达不到播出信号的专业技术要求。
5.2 图像传输技术
我国的3G网络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建设,相对电视直播的较高要求而言,目前的无线网络传输信号还有完善的空间。
5.3 播出内容的选取
以往在直播连线中电视记者是新闻信息的播出来源,在3G手机越来越普及、每一部3G手机的持有者都有可能是信息提供者的背景下,如何选取既有新闻价值,又能保证真实客观、不违背新闻报道原则的信息,也是各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开始研究的课题。
六、3G电视新闻直播的前景
3G带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闻直播平台,对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方式所带来的冲击之势锐不可挡,必将催生电视节目在生产、传播方式上的深刻变革。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和致胜法宝。但未来在直播资源的获取上,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自拍自播方式,而是要引入手机用户的视频信号,这才是明智之举。随着3G网络覆盖面的铺开和3G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从理论上说,人人一部手机,就是人人一台直播车,职业记者与普通民众的技术壁垒不复存在,它所带来的一个重要可能就是电视将进入到“全民记者”时代。在突发事件现场,即便记者不在场,只要现场有3G手机用户,他能用手机拍摄记录到现场画面,同样可以展开连线直播。这样就拥有了无以计数的公民记者,利用手中的3G手机,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记录者,也将是最有力的电视直播的支撑力量。因此未来的电视媒体,为了抢占新闻制高点,必须千方百计加大新闻直播量,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更多地接入观众对突发事件拍摄的现场画面[4]。
3G直播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强化了观众的参与程度。方便、快捷,既体现了电视媒体的视频传播优势,又体现了观众即时参与节目的互动性。在一些意见表达类节目的制作中,3G同样有着用武之地。普通民众只要用手机对着自己拍摄,信号就可以通过接入平台进入到节目直播现场,在场外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达自我,可与场内嘉宾的观点形成碰撞、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感。
因此未来的电视新闻直播将因为3G手机的普及而大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直播常态化、全民记者、互动直播,正是基于对3G直播技术广泛应用前景的乐观,3G直播将成为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作为电视台这样的传统媒体,应及早搭建起3G手机直播信号的接入平台,让市民拍摄的现场画面能同步在电视荧屏上播出,这也将成为巩固传统电视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3G正在引发电视新闻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期待借助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电视新闻直播能够驶入快车道,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拥军. 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2006,(4):59-61
[2] 朱炳成,蔡家麟. 数字电视视频广播的关健技术—OFDM及其同步[J].中国有线电视,2005,(22):2190-2192
[3]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
[4] 阎怡南,邵钰武.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浅辨[J]. 宁波大学学报,2005(03)
【关键词】 移动通信 3G技术 电视直播
一、引言
2009年1月7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面向重组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经营牌照,标志着中国“3G”时代正式到来。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核心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实现对视音频等多媒体信号的高速无线传输。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以及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使得电视信号传输除了卫星、微波(定向、全向)、光纤和互联网之外,有了另一种可能,而且方便廉价。这一技术在让人们享受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观看高清视频节目的同时,也为电视新闻的制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实时拍摄、无线传输以及同步直播。将3G技术应用于新闻直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直播手段技术上的不足,并拓展延伸出新的传播形式[1]。
二、3G平台的选择
2.1 中国电信的CDMA2000
CDMA码分多址技术是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新的CDMA2000标准由3GPP2组织制订,版本包括Release 0、Release A、EV-DO和EV-DV。其中EV-DO又是发展的主流,其全称为CDMA2000 1x EV-DO,它的出现让CDMA2000得以成为3G时代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目前被广为接纳与使用的CDMA2000 1x EV-DO Rev.A系统,在1.25MHz标准载波中,理论上能提供下载和上行峰值速率分别达3.1Mbit/s、1.8Mbit/s的无线数据带宽,但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一般不会提供全部的带宽。
2.2 中国联通的WCDMA
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宽带分码多工存取),是具有代表性的3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WCDMA基于R99的版本能提供最大2Mbit/s的传输速率,目前技术支持和提供HSDPA,部分网络开始提供HSUPA商业应用,成为WCDMA发展的主流。HSPA(包含HSDPA、HSUPA技术)技术作为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码资源效率,是提升网络性能和容量的有效方式。
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技术也是以WCDMA+HSDPA为主导,而HSUPA是否建设取决于成本、终端等方面的进展。WCDMA在车载、步行和静止环境分别能达到144kbps、384kbps和2Mbps的用户速率,但只是理论速率,在实际应用中肯定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速率。
2.3 中国移动的TD-SCDMA
TD-SCDMA是中国提出与自主主导的3G标准。从2001年3月开始,正式写入3GPP的Release4版本。TD-SCDMA采用不需要成对频率的TDD双工模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使用1.28Mcps的低码片速率,扩频带宽为1.6MHz。TD-HSDPA下载数据率理论峰值可达2.8Mbps(一个载频5个时隙捆绑,一个时隙560k)。从理论峰值速率看,TD网络单载频不如CDMA2000和WCDMA,但是理论速率到达的前提是一个载频完全给数据通信使用,并且只给一个用户独享。所以在CDMA网络下,一个用户实际能够享受到的速率还要看网络的实际资源配置和用户数量。
高带宽为视频无线传输提供了支持,而且带宽越高可行性越高。单纯从带宽来看,联通的WCDMA最优,其次是电信,最后是中国移动。WCDMA已占据全球商用3G网络超过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因此首选中国联通的WCDMA,但也没有完全排除中国电信的CDMA2000,而中国移动的TD-CDMA排除在选择之外[2]。
三、3G技术电视直播的形式
在实践中,通常采用两种拍摄方式:一是利用3G手机作为拍摄机;二是将专业摄像机接入3G网络。
3.1 3G手机作为拍摄机
由于3G手机就具有视音频采集、传送功能,因此一部3G手机就相当于一台小型摄像机,只要在手机内装入相关软件,手机拍摄到的图像和声音就可以经过3G网络,无线回传到特定的服务器,并解码成为来自现场的实时信号,实现同步直播。目前受制于手机摄像头的分辨率不高等因素,直播图像的清晰度总体不高,只适合小窗口播放。
3.2 专业摄像机接入网络
将专业摄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传递到专用笔记本电脑进行编解码,然后通过3G网卡上传到3G专网,现场画面就可以传回电视台进行直播。由于专业摄像机分辨率高,当网络带宽足够时,所摄图像回传质量较高,色彩饱和度和画面清晰度与磁带拍摄的效果相差不大,播出状况令人满意。
在3G直播中,无论是采用3G手机还是专业摄像机拍摄,其画面质量和信号稳定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这并不影响应用3G技术进行电视新闻直播的热情,3G直播的轻便快捷是首因。
四、3G技术电视直播的优势
4.1 异地采访迅速及时,突破地域限制
电视新闻的魅力在于直播,但直播车最大限度只能报道一定范围内的内容,尤其是偏远地区,出动直播车费时费力,有时候甚至需要租用卫星信号,除了极少数的大台有这种实力,地方台常常要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3G连线不受这种限制,它同样能传回画面,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有它的用武之地,对直播车形成了有益补充,甚至在空间上的触角要更长,比直播车延伸得更远。 4.2 直播成本低,受限制少
电视直播中,出动直播车需要技术和节目部门出动大批人员,成本很高,直播车的维护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G连线则是两名记者和一台摄像机就能完成报道,费用也只是普通的通信费,不需要其他投入。随着这项技术不断成熟,画质逐步改善,完全能适应现场报道的任务,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采访成本,提高了采访效率。
4.3 覆盖面广多
对于突发事件直播来说,时间无疑是最宝贵的,因为新闻事件不会停下来等待拍摄,常常是稍纵即逝。记者出发和到达现场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永远不会为零的“时间差”常常让新闻人员手足无措。配备3G摄像机后,一旦在身边发现新闻就能马上和演播室连线,及时直播,最大限度保证了新闻的快速及时。3G手机普及后,经过功能改造,每一个带手机的人都会成为新闻节目的信息源,节目触角将会遍及各地,新闻报道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4.4 形式新颖
3G报道在我国电视行业还是新事物,观众都感觉非常新颖,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先声夺人,随着报道内容的不断充实,未来还会大有作为。
3G技术为电视新闻提供了一个方便、廉价的传输通道。一人一机、小型化、低成本、实时回传视音频、机动性高、时效强,这一新模式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直播中的重装备、反应慢、操作复杂、受地域局限等问题。3G直播核心的贡献就是使电视直播摆脱了对重装备、高投入的依赖,使电视新闻直播开始走向低成本,新闻现场可以更快捷地出现在直播镜头前,实现常态化运作也真正成为可能。
五、3G技术在电视直播中全面采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拍摄工具的成像技术
手机是最为便捷的拍摄工具,各生产厂商目前仅仅把手机作为一种普通的通讯和娱乐器材,还没有开发供电视传媒使用的专业级别的摄像手机,严格来说还达不到播出信号的专业技术要求。
5.2 图像传输技术
我国的3G网络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建设,相对电视直播的较高要求而言,目前的无线网络传输信号还有完善的空间。
5.3 播出内容的选取
以往在直播连线中电视记者是新闻信息的播出来源,在3G手机越来越普及、每一部3G手机的持有者都有可能是信息提供者的背景下,如何选取既有新闻价值,又能保证真实客观、不违背新闻报道原则的信息,也是各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开始研究的课题。
六、3G电视新闻直播的前景
3G带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闻直播平台,对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方式所带来的冲击之势锐不可挡,必将催生电视节目在生产、传播方式上的深刻变革。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和致胜法宝。但未来在直播资源的获取上,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自拍自播方式,而是要引入手机用户的视频信号,这才是明智之举。随着3G网络覆盖面的铺开和3G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从理论上说,人人一部手机,就是人人一台直播车,职业记者与普通民众的技术壁垒不复存在,它所带来的一个重要可能就是电视将进入到“全民记者”时代。在突发事件现场,即便记者不在场,只要现场有3G手机用户,他能用手机拍摄记录到现场画面,同样可以展开连线直播。这样就拥有了无以计数的公民记者,利用手中的3G手机,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记录者,也将是最有力的电视直播的支撑力量。因此未来的电视媒体,为了抢占新闻制高点,必须千方百计加大新闻直播量,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更多地接入观众对突发事件拍摄的现场画面[4]。
3G直播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强化了观众的参与程度。方便、快捷,既体现了电视媒体的视频传播优势,又体现了观众即时参与节目的互动性。在一些意见表达类节目的制作中,3G同样有着用武之地。普通民众只要用手机对着自己拍摄,信号就可以通过接入平台进入到节目直播现场,在场外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达自我,可与场内嘉宾的观点形成碰撞、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感。
因此未来的电视新闻直播将因为3G手机的普及而大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直播常态化、全民记者、互动直播,正是基于对3G直播技术广泛应用前景的乐观,3G直播将成为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作为电视台这样的传统媒体,应及早搭建起3G手机直播信号的接入平台,让市民拍摄的现场画面能同步在电视荧屏上播出,这也将成为巩固传统电视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3G正在引发电视新闻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期待借助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电视新闻直播能够驶入快车道,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拥军. 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2006,(4):59-61
[2] 朱炳成,蔡家麟. 数字电视视频广播的关健技术—OFDM及其同步[J].中国有线电视,2005,(22):2190-2192
[3]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
[4] 阎怡南,邵钰武.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浅辨[J]. 宁波大学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