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初中物理教学更是如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没有实效性的现象。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实效性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师要运用饱满的情绪,充分感染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上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将快乐传递给学生,讓学生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和感染。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带着笑容走进课堂,运用丰富的情感和充满趣味的语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初中生来说,生动的语言描绘、柔和的声音语调、富有表现力的表情,都可以给予学生不同感官的刺激,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的享受,不再认为物理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当我们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或现象时,要尽量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不管是声音的高低,还是长短,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领会教材实质,品味其中精髓,最终跳出教材,从生活中提炼语言。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们可以运用抗战时期"敌进我退,敌逃我追"的作战原则,对于"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随着物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随着像距的增大,所成像也会变大"这一规律进行形象有趣的阐述,在学生的笑声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已经很好的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并逐渐深化了学生对"照像机、幻灯片中物象"放大原理的认知,也明白了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了。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创新性的解决相关问题。物理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理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部分物理理论都是从实验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利用实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的设计与安排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并具备直观、形象、醒目、新颖等特点。例如,在"组装电路"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①用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让两个灯泡同时亮、同时灭;②取下其中的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也灭了;③取下其中的一只灯泡,不影响另一只灯泡发亮。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电路,并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而且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兴奋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甚至只顾埋头教学,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前一天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理解,对于公式、定理等知识,不但要记住其中的内容,而且要明白其中的推导过程;其次,要教会学生手脑并用的预习方法,将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的指导
  有了预习基础,学生的听课过程应该是轻松的、高效的。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教学目标、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对重点问题的剖析解答等;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发挥想象,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三是要求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
  3、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将复习过程放在作业之前,通过重新阅读教材,回忆知识重点和难点,理顺解题思路,巩固课堂知识,然后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总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抓住新的教学契机,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4] 杨元俊.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7(04)
  [5] 董英华.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学探讨,2002(03)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在学习了生物Ⅰ(即《分子与细胞》)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学习生物Ⅱ《遗传与进化》的内容,也可以学习生物Ⅲ《稳态与环境》的内容,课标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学习所有其它模块的基础。”如果《分子与细胞》模块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后续模块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1.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子与细胞》中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方式展示教学过程,为此我校推出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中设计有效的习题变式问题就是落实"问题导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课堂实践,产生如下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一、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的任务  1、变式后的问题须有明确的目标取向  变式的期望、对变式达成的目标应该清晰,而不能是含混不清,它表达了教师改造习题的意愿。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才能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好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
期刊
1 引言  数学教学在改革与反思中确立了以数学知识为资源和手段来“育”人的教育学立场但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过程”短暂甚至缺失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在“过程”中理解知识、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及发展能力和个性.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数学教学怎样操作?笔者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2.4旋转变换”为载体,并采用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方式进行了探索以表明,探索中形成的教学操作方法对
期刊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可用類比法解决此类问题。类比法重在发现,探索相似性(可以通过假设或变形等方法),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本文从一道高考普通的试题入手,逐步拓展到奥赛难题。试用类比法来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时间求解问题。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您是一位老师,您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吗?您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吗?如果学生急切期待上您的课,那您就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课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高中生物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不断地探索,才能挖掘出各个层面的美。  物理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是什么?是学生对物理知识兴趣的产生和保持。学生有了兴趣才肯用全副精神去学,学与乐密不可分。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教师的物理教学语言准确、严密、简练、条理清楚是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堂教学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如果在思想上对备课不重视,不充分进行备课,甚至于马虎从事,应付了之,是决然不能做好教学工作的。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但多年来,笔者发现一些物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备课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如下:  1.不重视导语的设计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其作用在于承前启后,由旧入新,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