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产业参与世界分工、国际贸易势必遭到强有力的竞争,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优势理论的出现,引入竞争优势理论,并阐述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有益思路,进而得出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途径:一是提升中国的比较优势;而是技术创新;三是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转型;技术创新;政府支持
  一、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市场拓展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产业竞争是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最主要的载体。“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博弈的目光逐渐从国际政治、军事等投向经济领域的竞争。继而,发展国内优势产业,拓展国际市场便顺利成章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由此,产业竞争力也就成了各国政府、产业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产业竞争力的现状,提升的方式,路径的选择都源于最根本的理论依据。综观现有分析成果,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一般理论分析。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经历了两个阶段,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其中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指两个重要的国际分工理论,即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新古典的贸易理论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中心展开,还出现了把市场营销学的内容引入国际贸易领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的出现,解释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实现了从不同产业间贸易过渡到同一产业内部矛盾的解释。
  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和思想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重要发展。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线索没有进一步探究。
  三、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近年来,产业竞争力理论之所以得到各国政府、产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根本原因与宏观微观两个市场的变化有关。讨论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必然得从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展开讨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80、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其飞速发展对国际产业竞争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买方市场的形成呼唤产业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全球买方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买方市场的形成对产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期内,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颇具成效的,从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产业实力逐年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的重要表现大力的促进了经济增长等明显成绩中可以看出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长期处于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产业比较优势战略转变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现有的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有利的生产条件基础上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从产业层面看,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
  综上,我国尽管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束水平和生产效率并不高,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也比较缓慢,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加以进一步提高。
  四、中国外向型经济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实现该转化的主要途径:一是不能放弃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提升中国比较优势是实现转化的基础因素;二是把握关键环节,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转化的技术条件;三是发挥政府作用是实现转化的重要条件。
  (一)积极提升比较优势是创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因素
  我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附加值低,已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原有的产业规模,很容易造成出口的“贫困化增长”。通过提升比较优势,既保留了原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又能创造出竞争优势产品,还为我国引进技术、产业机构升级积累了资金。
  (二)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转化的技术条件
  1.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技术创新是主要推动力。
  我国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在世界排名较低,技术创新落后是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必须着眼于技术创新带来的贸易利益。
  2.利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
  通过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确立高技术产业为新的主导产业群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转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发挥政府作用是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转化的重要条件
  1.政府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职能转变,尽快建立起市场化、法制化的外贸管理体制,实现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依法登记制度,建立合理的进出口税收体制,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消灭腐败交易、提高交易效率,为经济主体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环境。
  2.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植产业发展。引进外资、先进技术、高科技产业进入国内,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高技术产业应实行产业政策倾斜,使其最终成为竞争优势的产业,成为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3.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规范信贷市场、资本市场、汇率和利率市场,创造良好有序的产业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洪斌.论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D].浙江大学,1998(12)
  [2]洪银兴.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06)
  [3]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04)
  [4]鲍晓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财贸经济,2001(04)
  [5]杜朝晖.从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M].经济纵横,2003(08)
  [6]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司雨(1991.10-),女,陕西汉中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左传》和《诗经》两部作品,搜集到关于州吁的记载,并从诗史互证角度,还原州吁形象。  关键词:州吁;《左传》;《诗经》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诗经·风》是采自民间的诗歌,诗可以兴观群怨,我们也可以透过诗歌来了解当时的社会。作为同时期的两部著作,《国风》与《左传》的叙事呈现很大的相关性,
我爱过的女人走了rn冬天rn我挡不住rn一场从天而降的雪rn我爱过的女人
目的调查HIV流行地区庚型肝炎病毒(HGV)在HIV阳性人群中的感染率,并探讨其对HIV病程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知并公认的HGV序列,设计特异巢式引物,建立HGVRNA的巢式RT-PCR方法,对1
目的:观察肝肿瘤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使用EN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各类肝肿瘤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术后连续4 d使用EN联合PN;对照组术后连
一、李白的家庭rn李白的家庭,带有传奇色彩,历代虽有研究,至今仍不能完全透彻.郭沫若中关于李白家庭的阐述,舛误过多,不能为据.
渔灯节是沿海渔民祭拜海神、送渔灯祈福的传统渔家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十三或者十四举行,是。渔灯节作为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了渔民们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渔灯节从明代产生以来
目的:研究激光整形美容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激光整形美容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
小序rn广袤的西部,壮阔、秀美、粗犷、蛮荒、富饶、神秘、奇观……大概把汉民族语汇中的所有这类词语都集合到了一起,故而,那对于许多人都可以说是从未见过的景色,会撩起你的
1958年,在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新民歌运动”。整个中国大地上一派诗歌的繁荣景象,人人都成了诗人。诗歌围绕着大跃进展开,一方面歌颂跃进的形势和各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