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11
高中二年级是备考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可很多学生却对高二没有正确的认识,总认为:到了高二,高中生活已经熟悉,再没有必要像高一一样谨慎小心;高考还有一段距离,学习上也不必过于紧张。因此,学习上难免松懈,习性上也自我放纵,再加上青春期躁动和叛逆反应使高二的学生成为高中老师最头疼的群体。正式或干枯的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利用课本,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是诸多老师的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有很多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篇目。
(一)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立志、学习方法教育
本篇是作者改任途中,与众友游历褒禅山之后写下的一篇散文。从题目乍看是一篇游记,可作者并没有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相反他既像一位史学家,又像一位哲人,既实地考察又悟道人生。他考察褒禅山的名称,悲叹“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又告诫“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他寻幽探奇未终,不禁追悔莫及,进而深刻反思,懂得人生成功必备的三个条件,即“志”“力”“物”,并尤其强调“志”的重要性。褒禅山上处处留下了王安石求真发现的眼和反思思考的足迹。
叔本华说:“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王安石正是本着利用时间,不使光阴虚度,随处发现和思考的态度,在行走中求学、考证、思考、增智。他在历任地方官时,就像游褒禅山一样处处体察民生疾苦,探究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源,并不断思考改变现状的办法,这为他以后为神宗倚重,升任宰相,发起全方位的改革,并成为被列宁赞叹的“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走是生命的常态,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相反,走走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体现出我们的人格缺陷即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顽强坚毅性格;而且也使我们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很难应对象高考那样综合性很强的考试。高二是当前国情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储备消化阶段,它直接决定着我们的高考甚至前途命运。可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却还想趁这个性命攸关的当口歇歇气,放纵一下自己的性情,环首四顾,千军万马都在激流勇进,无数学子都在挥洒自己的青春,而我们的停滞和闲情逸致将会带来什么?退步!淘汰!是的,只有这些。因此,把握住人生成功的几个重要环节,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把握住高二就把握住高考成功的先机。
思考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发现思考就没有真知灼见,没有真知灼见就没有经世治国的才能。王安石如此,我们中学生也是如此。可我们的同学,高二了学习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被动学习的大有人在,甘当录音机的比比皆是。如此死读书,读死书又怎么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因此,主动学习,深度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备战高考的第一步。
我们谈到备战高考,可我们多数同学高二了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没有自己心仪的大学,也没有为之奋斗的志向。还象在小学、初中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巴尔扎克说: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经常说: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船只在暗夜前行,而目标就如同灯塔照亮我们的行程。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因此,结合自己的学情、特长、理想,及早确立奋斗目标,不仅使我们昏昧的求学生涯曙光乍现,也会使我们的奋斗增添无穷动力。动力是充实而快乐的源泉。有了动力,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可以坦然地象王安石一样说一句:“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二)《诗经•卫风•氓》《诗经•邶风•静女》《鹊桥仙–秦观》
—爱情观教育
随着学习松懈情绪的蔓生,早恋的情结就乘虚而入,在初三生理卫生教育的基础之上加强情感教育和爱情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三篇文章是进行爱情教育的好题材。
《诗经•卫风•氓》是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当中“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的真情告白,对于当前两性意识比较懵懂或较开放的年轻女子更是警钟长鸣。
如果说《氓》为我们初萌的爱情即使亮起了警示灯,《诗经•邶风•静女》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不可遏制的爱情原来也可以美好,如何美好?就如同静女一样,矜持、含蓄、高雅,“薆而不见”,以物传情,但必须坚守象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说的那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因为有人曾经说过:最深沉的情感往往以最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最浅薄的情感往往以最热烈张扬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会积淀、比较、珍藏,不仅是懵懂和不容易承担责任兑现承诺的时期的我们必要的选择,而且也是使我们的人格日臻完善成熟,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与考验的必由之路。相信这份谨慎、慎重、珍重也定会使我们在该收获的季节收获一份完美的爱情。
(三)《项脊轩志》—感恩回馈教育
归有光是一位非常善于从家庭琐事中取材,以真情打动读者的散文大家。他在《项脊轩志》中有关母亲和祖母的回忆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们心间最柔软的部位。一句“儿寒乎?欲食乎?”勾起了我们无尽的回忆,父母的含辛茹苦、小心呵护、嘘寒问暖,一桩桩、一幕幕不禁促人泪眼婆娑。而祖母持象笏以至的殷切期盼,以归有光的努力、才情和成就尚且长号不自禁,又怎能不令我们这些整日光阴虚度的学子汗颜,抱愧?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辈将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全部寄托在我们身上,并不是希望我们象古代那样供养卒恩,而是只希望我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其心良苦,其情可悯,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他们的这份养育期盼之情吗?
(四)《五人墓碑记》—生死关教育
人生不得不面对生死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死关对我们的人生又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些高二的学生自小受家庭娇生惯养,遭受一点点挫折就萌生轻生的念头。利用此篇进行生死关教育非常必要。文中五人均一介草民,“素不闻诗书之训”,却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反抗暴政维护正义,其生不伟大,却死的光荣,令国家“加其土封”,志士“扼腕墓道”,真乃“百世之遇也”。回顾历史凡是为民请命,为国捐躯者无不流芳百世,屈原、岳飞、文天祥、谭嗣同均是例证。而那些为一己之私利,甚至一时冲动或软弱经不起人生风雨的都将被历史的洪流湮没。即使是像普希金那样的伟大诗人,人们有关他的死也只留下一声声叹息。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关:活要活得精彩,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荣;以克服冲动、软弱,成熟、顽强为荣;以为国为民为全人类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样我们才能活出真的大我。
高中二年级是备考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可很多学生却对高二没有正确的认识,总认为:到了高二,高中生活已经熟悉,再没有必要像高一一样谨慎小心;高考还有一段距离,学习上也不必过于紧张。因此,学习上难免松懈,习性上也自我放纵,再加上青春期躁动和叛逆反应使高二的学生成为高中老师最头疼的群体。正式或干枯的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利用课本,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是诸多老师的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有很多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篇目。
(一)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立志、学习方法教育
本篇是作者改任途中,与众友游历褒禅山之后写下的一篇散文。从题目乍看是一篇游记,可作者并没有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相反他既像一位史学家,又像一位哲人,既实地考察又悟道人生。他考察褒禅山的名称,悲叹“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又告诫“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他寻幽探奇未终,不禁追悔莫及,进而深刻反思,懂得人生成功必备的三个条件,即“志”“力”“物”,并尤其强调“志”的重要性。褒禅山上处处留下了王安石求真发现的眼和反思思考的足迹。
叔本华说:“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王安石正是本着利用时间,不使光阴虚度,随处发现和思考的态度,在行走中求学、考证、思考、增智。他在历任地方官时,就像游褒禅山一样处处体察民生疾苦,探究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源,并不断思考改变现状的办法,这为他以后为神宗倚重,升任宰相,发起全方位的改革,并成为被列宁赞叹的“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走是生命的常态,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相反,走走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体现出我们的人格缺陷即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顽强坚毅性格;而且也使我们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很难应对象高考那样综合性很强的考试。高二是当前国情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储备消化阶段,它直接决定着我们的高考甚至前途命运。可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却还想趁这个性命攸关的当口歇歇气,放纵一下自己的性情,环首四顾,千军万马都在激流勇进,无数学子都在挥洒自己的青春,而我们的停滞和闲情逸致将会带来什么?退步!淘汰!是的,只有这些。因此,把握住人生成功的几个重要环节,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把握住高二就把握住高考成功的先机。
思考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发现思考就没有真知灼见,没有真知灼见就没有经世治国的才能。王安石如此,我们中学生也是如此。可我们的同学,高二了学习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被动学习的大有人在,甘当录音机的比比皆是。如此死读书,读死书又怎么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因此,主动学习,深度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备战高考的第一步。
我们谈到备战高考,可我们多数同学高二了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没有自己心仪的大学,也没有为之奋斗的志向。还象在小学、初中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巴尔扎克说: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经常说: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船只在暗夜前行,而目标就如同灯塔照亮我们的行程。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因此,结合自己的学情、特长、理想,及早确立奋斗目标,不仅使我们昏昧的求学生涯曙光乍现,也会使我们的奋斗增添无穷动力。动力是充实而快乐的源泉。有了动力,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可以坦然地象王安石一样说一句:“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二)《诗经•卫风•氓》《诗经•邶风•静女》《鹊桥仙–秦观》
—爱情观教育
随着学习松懈情绪的蔓生,早恋的情结就乘虚而入,在初三生理卫生教育的基础之上加强情感教育和爱情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三篇文章是进行爱情教育的好题材。
《诗经•卫风•氓》是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当中“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的真情告白,对于当前两性意识比较懵懂或较开放的年轻女子更是警钟长鸣。
如果说《氓》为我们初萌的爱情即使亮起了警示灯,《诗经•邶风•静女》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不可遏制的爱情原来也可以美好,如何美好?就如同静女一样,矜持、含蓄、高雅,“薆而不见”,以物传情,但必须坚守象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说的那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因为有人曾经说过:最深沉的情感往往以最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最浅薄的情感往往以最热烈张扬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会积淀、比较、珍藏,不仅是懵懂和不容易承担责任兑现承诺的时期的我们必要的选择,而且也是使我们的人格日臻完善成熟,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与考验的必由之路。相信这份谨慎、慎重、珍重也定会使我们在该收获的季节收获一份完美的爱情。
(三)《项脊轩志》—感恩回馈教育
归有光是一位非常善于从家庭琐事中取材,以真情打动读者的散文大家。他在《项脊轩志》中有关母亲和祖母的回忆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们心间最柔软的部位。一句“儿寒乎?欲食乎?”勾起了我们无尽的回忆,父母的含辛茹苦、小心呵护、嘘寒问暖,一桩桩、一幕幕不禁促人泪眼婆娑。而祖母持象笏以至的殷切期盼,以归有光的努力、才情和成就尚且长号不自禁,又怎能不令我们这些整日光阴虚度的学子汗颜,抱愧?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辈将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全部寄托在我们身上,并不是希望我们象古代那样供养卒恩,而是只希望我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其心良苦,其情可悯,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他们的这份养育期盼之情吗?
(四)《五人墓碑记》—生死关教育
人生不得不面对生死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死关对我们的人生又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些高二的学生自小受家庭娇生惯养,遭受一点点挫折就萌生轻生的念头。利用此篇进行生死关教育非常必要。文中五人均一介草民,“素不闻诗书之训”,却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反抗暴政维护正义,其生不伟大,却死的光荣,令国家“加其土封”,志士“扼腕墓道”,真乃“百世之遇也”。回顾历史凡是为民请命,为国捐躯者无不流芳百世,屈原、岳飞、文天祥、谭嗣同均是例证。而那些为一己之私利,甚至一时冲动或软弱经不起人生风雨的都将被历史的洪流湮没。即使是像普希金那样的伟大诗人,人们有关他的死也只留下一声声叹息。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关:活要活得精彩,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荣;以克服冲动、软弱,成熟、顽强为荣;以为国为民为全人类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样我们才能活出真的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