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旨在分析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借鉴学习先进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在既有经验坐标基础上讨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坚守舆论阵地、打造党建品牌上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融合引导群众,融合如何服务群众。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改革;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1-0067-03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新媒体为中心的。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县级广播、电视台已经开通建设网站开始进行网络化探索。到2012年前后,县级“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在政策扶持下全面铺开,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经验指导,奠定了平臺基础。2018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更是受到业界极大关注。
  2018年12月,蒙城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蒙城县广播电视台揭牌成立建设工作。以“中央厨房”为主、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为两翼、“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工作机制的融媒体中心。县融媒体中心将在机构、内容、渠道、平台、人员、经营、管理等方面,整合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今日蒙城”,搭建融媒体信息发布、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县级融媒体主流媒体阵地,联接平台与用户。蒙城县融媒体中心要把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全县的信息采集中心、内容制造中心、舆情和数据分析中心。
  1 坚守舆论阵地,打造党建品牌
  主流舆论场的建构一直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基层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关注度日益降低,经由传统主流媒体宣传主流声音的渠道不再像以往那样畅通,自上而下的主流舆论场构建方式受到挑战[ 1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互联网时代党的基层宣传舆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作为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的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阵地,是党委政府的执政资源,是动员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在发展过程中,蒙城县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媒介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蒙城县融媒体中心运作采取“中央厨房”模式,通过“四屏一播”“两微一端”、改单向线性传播为共享互动传播,进一步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阵地[3]。从生态化的目标出发,县级融媒体的功能定位应当采取“1+N”模式。“1”是舆论引导功能,是统领,是前提;“N”是多种服务功能的集合,是对“1”的支撑。融媒体的功能可以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和群众需要不断累积累加,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互联网的时代党的基层宣传舆论阵地,制定由针对性的内容传播策略,强化精准营销和渠道推广,并最终获得用户的认可,才能切实巩固、发展和壮大基层主流舆论阵地。
  2 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核心是新媒体化,即“相融”
  2.1 广播电视台主导融合
  蒙城县融媒体中心是县级广电在新行势下探索发展路径,重夺主流媒体话语权的一次尝试。蒙城县融媒体中心在整合现有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新闻App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融合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政务微博“蒙城发布”、微信公众号“蒙城发布”以及纸媒“亳州晚报·蒙城周刊”等,打破原来的分割模式,建成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统一媒体信息发布和政府服务平台,形成县级融媒体主流媒体阵地。融媒体中心脱胎于“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广播电视和新闻中心整后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传统媒体职能弱化的问题,传统媒体未来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做出改变,立足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蒙城县融媒体中心有针对性地开通了微信、微博公众账号,并且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期工作的成效较为突出,实现了“两微一端”齐全。广播电视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具备较强的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实力,有条件和能力发挥核心作用,引领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确保每项措施落到实处。


  2.2 平台流程深度融合
  蒙城县融媒体中心再平台融合方面站位高远、视野开阔。从浅层看,将下属的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户外LED大屏的内容生产同步运营,使广播媒体、各种新兴媒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渠道互通、上下协调、由平台统一管理和运营。主流媒体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做一些好内容,不管它在哪个平台,可以对任何渠道开放,坚持开放共享。
  目前基层电子政务以政府网站为主要形式,同时辅以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微博官方账号等进行具体的落实工作。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新媒体为中心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县级广播、电视台已经通过建设网站开始进行网络化探索。到2012年前后,县级“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在政策扶持下全面铺开,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经验指导,奠定了平台基础。在运行流程技术平台也要实现深度融合。融媒体中心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基本将台中的各生产要素都整合到了一起,打破以往部门各自为战的状态,提高工作的及时性和协同性,以集中化的资源反哺多样化的渠道。融媒体中心在运作流程方面的深度融合体现在:一是不仅仅只是在节庆、重大场合、重大主题报道中,而是形成了常态化的生产流程,应用于日常工作;二是不仅将从融媒体中心获得的材料看成是可以直接摘取和转载的成品,而且要将其作为半成品资源的聚集池,对用户生产内容进行搜索和挖掘。县级融媒体平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性,二是鲜明地域性,三是双向互动性,四是体现群众性,五是突出服务性。因此,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发挥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加快融合转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基层服务,将媒体融合的优势更好的融入现代服务业。努力寻求县域媒体机构与当地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合作的有效路径,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系列建设,推动当地融合型服务业务协同共进。蒙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包括“三大中心”体验中心、综合智慧中心、数据中心,综合智慧中心主要包括县长热线、督办系统、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综治维稳、人防应急、精准扶贫7个智慧系统和1个综合智慧平台。以“7812345”县长热线为基础,拟整合工商、物价等13类政务服务热线,统一受理市民诉求,24小时全天候、上下联动一体化的“一站式”为民服务。智慧政务不仅是融媒体工作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契合点之一,而且是蒙城县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3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机遇
  在县级报纸基本停刊、县级广播及电视台面临发展困境的情况下,县域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基层舆论阵地面临丧失的严峻挑战,县级党委政府在开展思想宣传工作时缺乏有效的宣传阵地和舆论引导抓手。
  3.1 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转向基层
  “三农”问题时事关基层政权稳定、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事实乡村振兴战略时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好政策要宣传好。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主要通过报纸和广播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迫切需要让全国人民知晓,报纸作为基层宣传的重要载体再度兴起,广播电视广泛普及。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基层已经相当普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传播形式、表达方式的日益丰富多样,可以针对不同基层群众开发由针对性的政策宣传产品,比如,通过音视频宣传政策可以解决部分人群看不懂的问题,通过当地化语言可以增加吸引力,通过通俗化表达可以增强群众的理解力。
  3.2 媒体融合发展中心转向县域基层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上升为党的决策部署,将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之一。在当前的县级媒体发展形式下,根据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发挥中心的舆论宣传主旋律和主渠道作用,對于巩固壮大县域基层的主流思想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4 ]。对于信息革命的冲击,中央和省市级传统媒体也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就是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勇于变革与创新,走出一条新兴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这个方向是中央和省市媒体的发展方向,当然也是县级媒体的发展方向,县级媒体应该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媒体、全媒体发展的有利契机,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浴火重生,重新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3.3 媒体融合发展业务重点转向“媒体+”
  2019年1月15日,中宣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开展“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业务,面向基层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综合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基层群众需要的服务,为基层群众与政府间的公共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平台,让县级融媒体真正“融”起来。“媒体+”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帮助市场空间较为狭小的县域媒体突破单一的盈利模式,为融媒体中心的运作注入活力,带动县域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张晓雪.县级主流舆论场建构路径探析——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出版,2020(1):11-16.
  [2]朱春阳.县级融媒体中信建设:经验坐标、发展机遇与路径创新[J].新闻界,2018(9):21-27.
  [3]武长鹏.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县级舆论工作浅析——以安徽省蒙城县融媒体建设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15):88.
  [4]谢新洲,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问题[J].中国记者,2018(10):53-55.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着各地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快进,各级融媒体中心在传播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愈发明显。如何策划创新主题报道,并通过平台和新媒体产品发布,成为主流媒体共同思考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70年70人”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为例,通过对媒体融合情况下主题报道策划创新的实践分析,阐述了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在扩大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 要 媒体融合时代,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成效,不仅事关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更事关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文章以高密市融媒体中心为例,浅析当前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所展现的成效、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技术;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摘 要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以新华社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从5G+8K+卫星、全息异地同屏访谈、AI的全面运用以及超级手机四个方面对其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探讨新华社在两会这一程序性事件报道中的技术创新之处,以此为其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 融媒體;程序性事件;全国两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
期刊
摘 要 私纪录片以其私人化和自我化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而共情叙事作为影片的叙事手法之一,通过建构观众与影片中人物的共情空间,将私人的情感意义塑造为具有广泛价值的社会意义。文章旨在以较为成功的私纪录片《四个春天》为例,从参与式拍摄手法、呈现方式以及治愈意义三个维度对其共情叙事进行分析,为私纪录片的共情叙事研究提供一种角度。  关键词 私纪录片;共情叙事;《四个春天》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媒介化生存”加快了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信息的快速流通缩短了信息交汇间的物理距离。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媒介的多样性给大众带来更加便捷的信息生活,当突发新闻出现时,人人得而论之。在媒体间激烈的利益竞争下,催生了“罗一笑事件”“周口男婴丢失案”“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名校大学生偷外卖事件”等一系列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反转新闻。文章以当下热议的“名校大学生偷外卖事件”为例,从现象成因、受众
期刊
摘 要 电影音乐是声音与光影相互融合的特殊藝术形式。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传播渠道,而近年来兴起的短视频应用又一次改变了人们接触音乐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中,电影音乐传播形成了一些新特征:情境化传播丰富了电影音乐的意义和内涵,智能推荐提升了电影音乐传播速率,电影音乐被碎片化截取和使用。这些变化丰富了电影音乐在电影文本之外的价值,将对电影音乐的制作和电影的发行营销产生影响。  关键词 电影音乐;
期刊
摘 要 在如今日益发达的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集的宣传在各大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上呈现出热火朝天的趋势。“抖音追剧”“微博热搜追剧”等现象愈发常见。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风犬少年的天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抖音平台上的宣传推广,然后以内容分析法试图探究适用于目前我国网络环境和受众群体,具备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的网络剧或者电视剧集营销模式。  关键词 新媒体;网剧;宣传;营销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山西省官方纪录片《岁月如歌》为例,研究了山西媒介形象塑造的困局与对策。研究发现:纪录片在塑造山西形象时没有摆脱宏大主题宏大叙事的套路,叙事结构、声音和视角错位,内容观感欠佳,缺乏新媒体传播思维。因此需要改变叙事策略,学会讲故事、融入多元叙事视角、恰用新媒介技术以及拓展传播思维。  关键词 山西媒介形象;《岁月如歌》;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
期刊
摘 要 基于视觉修辞框架,以李子柒的原生态乡村短视频作品为例,从场景修辞、技术修辞以及身份修辞三个方向出发,采取视觉文本的修辞分析,在视觉转喻和视觉隐喻两个维度上,针对对李子柒原生态乡村短视频的视觉修辞进行乡村文化传播的分析。通过上述对李子柒短视频传播视觉修辞分析,能够清晰了解乡村短视频在传播乡村文化时所采取的视觉表现策略,旨在为短视频对乡村文化传播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助力新媒体时代乡村文化的
期刊
摘 要 2020年进入“全民直播元年”,主流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网络直播衍变、社会疫情倒逼的综合因素影响下进一步拓展新闻边界,打造基于网络平台的“直播+”模式,将网络直播纳入自己的常规传播形态,发展传媒新业态。文章以快手平台2020年3—6月的直播数据为研究依据,概述主流媒体网络直播的主体与内容类型,并基于不同类型内容的传播效果分析主流媒体的传播策略、发现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