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养成品德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7-01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形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内容浅显易懂,但教育意义深远。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能力的一门课程。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明白道理,检查自己的过去、规范将来行为并非一件易事,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心灵受到碰撞,撞出火花,养成品德。
  受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习惯于说教式教学,只是将该学科作为一门学问教给学生。他们仅仅满足于将向学生灌输书上的有关观点,而未能考虑到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具体指导来生成这些知识。其结果是白开水一杯,许多学生在知识方面确实学了,而行为不能体现出这一点,严重偏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出现了某些已经上了大学的孩子脱离父母生活很难自理的现象。
  所以,在不放松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老师应注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这对当今大多数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新一代尤为重要。而良好的道德品行具体表现,正是检验思想教育工作的最根本依据。这样才符合“知”、“情”、“意”、“行”的思想品质形成规律。在教育实践中,要着重抓好了以下几点:
  1 拉近课本与生活距离,理论联系实际
  现行课本图文并茂,有关事例也比较典型。但这些例子毕竟与具体学校的具体班级乃至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有的甚至与时代相脱节。所以,在授课时,我特别注意适当穿插平时搜集来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甚至是个别学生身上的事例。这就消除了学生对课本的距离感,让他们体会到,课本所述道理源自生活。
  学习《助人为乐》这一课时,教师举了班上一位名同学的例子。这位同学在班级一向默默无闻,但在同学遇到困难时,很善于不声不响地去帮助人家。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摔伤了腿,上学不方便。她坚持每天搀扶这位同学上学。平时,那位同学文具忘记带了,她见了会主动借给人家……由于这些小事,同学们往往视若无睹,没有什么体会。教师给同学们分析了其精神实质,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教师还因势利导地要求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班级很快掀起做“小雷锋”的热潮。另外,精选课本以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为其思想“升华”打下基础。
  2 紧扣一言一行,养成学以致用习惯
  “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和同学们产生矛盾时,当你遇到不良诱惑时……你要首先回忆一下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三思而行!”经常这样要求学生,促使他们把德育知识转化为“行动力”。每学到新的一课,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审视自身和周围人的行为,坚持良好行为习惯,摒弃不好的行为习惯,使学习真正起到“导行”作用。如在学习《尊敬师长》这一课时,组织大家通过一星期的观察准备,在课上当堂点评学校这方面典型的人和事。另外,还通过指导同学们写期中、期末思想品德表现小结来帮助他们生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3 借助班队活动,创设转化氛围
  集体活动本身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们特别有意义。而相关的活动内容,更能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他们的行为以积极影响。每次班队活动,作为“思品”老师,我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有机结合课本知识,使活动更具有教育意义。
  在学《爱老敬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了一次去镇敬老院慰问老人的中队活动。学生们给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打扫屋子等,使老人们深受感动。而同学们也通过活动增强对老人的情感,提高了自身道德修养。班级黑板报、学生自制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大力营造良好品德行为转化的氛围。
  4 细化班队管理,促进知行转化
  首先,同团队负责人和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密切合作,制定相关制度,将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中去。如在每学期起初公布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细则,明确学生日常行为具体要求并定期进行评议和量化分析,利用晨会、班会等时机总结提高。其次,通过平时的观察、调查,掌握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现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第三,善于利用各种时机,促进行为养成训练。
  每学期初,同学们乍一来到学校,心中自然充满美好的希望。这时开展诸如“新学期里新的我”的活动,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而每逢大的节日如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甚至是民间的母亲节,都可以通过要求学生以自身的良好行为迎接节日的方式来强化其行为养成。如在每当母亲节到来之际,我就要求同学们做一件能体现热爱母亲的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教育效果都很好。
其他文献
【摘要】 针对幼儿间应如何友好相处这一问题,展示了自己实践工作中的一些有效方法以及对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提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友好相处;方法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3-02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孩子们争抢、吵闹、互不礼让的现象。同伴之间不能正确友好的相处,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的确,随着城
期刊
【摘要】 在学生遇到迷惘、困惑,做为教师应及时疏导,在学生心中重树教师自身形象。  【关键词】 学生;思想;疏导;自身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6-02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吃完早餐往教室走的路上,一个初三女学生跟上来对我说:“徐老师,我到底该怎么办呢,中考时间不足一个月,可我总感到心里没底,假如我考不上县重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5-01    泱泱中华,圣贤辈出。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子”字,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高贵气质,也成为了“德行”、“学识”的象征。荣幸的是,我班男生中也有三“子”:子瑜、子淇、子豪。只是,此“子”非彼“子”也。他们,是我教育生涯里活泼泼的三张笑脸,更是激发我教育情怀的三个阳光男孩。其一打小儿个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9-02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教育的两大任务是: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就成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塑造者。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礼貌习惯、安全习惯、遵守纪律习惯等。这些习惯相互联系而又互相影响,在学生的成才之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个案出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4-02  1 问题的提出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却有着大体一样精神套路、言语方式;相当数量的作文,从谋篇布局到语词的选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在个体化上努力。为此,我对我校部分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一番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7-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具体执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3-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富有生气的教育活动。文字的创造是为了记录人类社会的信息,信息记录下来是为了阅读传播,因此可以说文字与阅读是同生俱存的。  人类的阅读史比文字史更久远,在创立文字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了辩解绳结和图形的意思,这便是最初的阅读。但也有些学者坚持认为,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5-01    文学名著既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又是璀璨的语言珍宝和精神食粮。阅读名著的过程,既是文化的传承,又是精神的陶冶,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典雅、优美、丰富的书面语言的学习环境,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进入这种语言交流的过程,对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是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远不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1-01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体”的课堂教学。  1 感悟式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阶段,在高中阶段开设校本选修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高中阶段的校本选修课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