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特殊的学科性及课改发展,学科地位大大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研究重点,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课堂导入是教师讲授新教材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种教学艺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好奇心,好的课堂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心理,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有兴趣、有目标地听课,而教师合理的、有目的性的导入使课堂有良好的开始,为高效课堂讲授完成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导入 学生主体
  一、历史课堂导入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充分说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效关系学生能否进入良好学习状态。能创造性地设计导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和氛围中,对启迪学生思维,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
  二、历史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
  导课设计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形式上却是“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常用课堂导入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直接导入,切入主题。这种导入方式的优点在于非常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大大节省时间,教师相对轻松,不需大量准备工作。缺点比较明显,过于直接和干瘪,往往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前后课本知识缺少联系,课堂内容难以展开。于是在教学内容较多、任务繁重时,为节省时间,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2.问题导入法。问题设置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复习旧知识提问方法,这种方法与上面等同。二就是结合新课教学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设计问题。设计的“悬念”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中一直处于探索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频繁,听课效率比较好。如八年级洋务运动,导入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第一鞭子是什么?真正使中国开始进步“动弹”的事件是哪一件呢?以名言提升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对第一单元旧知进行回顾与新理解,既开始了新课,又兼顾了前后知识联系。
  3.故事导入法。历史老师“讲故事”也算特长了。把历史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历史课本身隐含大量知识,通过讲故事导入课程,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更能激化学生学习兴趣。现在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加强视觉、听觉的效应。在八年级《劫难中的抗争》中,讲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如何体现这个主题?可以介绍《火烧圆明园》的故事,从参与的国家、抢劫过程等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本质,用马克思的话理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历史情境导入。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历史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当时历史时代背景,从而顺利展开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朗诵、音乐、视频、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导入课程。此法能营造良好历史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可以还原一部分历史情境下,更好地深入课堂、展开教学。
  三、初中历史课堂导入随想
  导课设计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创造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历史课堂导入能否成功、是否有效,必须具备导课注意点:
  1.利用好课本教材资源导入。因人而异,老师们的导入各有特色,方法多样,手段多多。但我们不要忘记其实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素材给我们设计导入。教材中有引言、图片、故事、“每课一得”,甚至课本底页的注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用问题法、情境法、复习法导入。例如:七年级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内容,可以通过课本内容中的成语导入:管鲍之交、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通过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导入新课,还可贯穿整个历史史实介绍,既节约时间深化课本知识,并得到及时巩固。
  2.主题导入法强调历史知识性特点。随着历史知识点的深化,导入设计本身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从历史事件的主题上深化导入,目的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历史知识角度讲解课文。如七年级下册唐朝史实,单元主题就是“繁荣与开放”,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介绍唐朝历史,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从主题上设计。
  3.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设计,整合课本知识点。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而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课堂。我们应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课本知识点,在课堂导入上进行创造性设计。这种导入既能带入课本又能解读、总结课本,前后呼应。
  4.“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导入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导入课堂,可以按照小组或个体设计。可以历史事件发展、学生感兴趣的人、故事等自定主题,在教师引导下展开教学、分析课文。
  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更要让学生主导课堂。
  课堂导入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效率;二是学生学情。教师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做好“点,拨,提”工作,铺路搭桥,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乐趣,提升主动学习积极性。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究导入艺术性,使课堂导入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良好学习动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导入成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学相长才是我们不断探索的原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拓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高中历史图片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历史史实。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应用历史图片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历史图片 历史
摘 要: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教学活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和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动起来 主动参与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 多媒体和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鲜见,但是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一大难题。地理教学内容从山川河流到天气变化范围十分广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根据多媒体教学特点,论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化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资源 优化教学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复杂多变的地
摘 要: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地图教学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地理学科中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因此,紧密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可让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
摘 要: 高中物理和数学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知识能帮助物理教学更好地表达一些抽象的物理思想,使学生更简单地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方法 数学方法 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