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高考选考科目改革力图打破文理二分模式,扩大高校与学生的选择权.前两批试点省份采用“3+3”模式,第三批试点省份采用“3+1+2”模式,均较好地平衡了相应试点省份扩大科目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高考选考科目改革力图打破文理二分模式,扩大高校与学生的选择权.前两批试点省份采用“3+3”模式,第三批试点省份采用“3+1+2”模式,均较好地平衡了相应试点省份扩大科目选择权与高中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但是,短期内难以弥补的高中教学资源缺口,致使这两种选考科目模式无法在其他中西部省份实施.包含4种选考科目组合的“3+2+1”模式,既符 合新高考选考科目改革的基本精神,又能更好地推进新高考选考科目改革.
其他文献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参与,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1.新授课,宜选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为切入点 一项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听和看来感知、练习的过程。在体育课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1/100秒、1/1000秒的动作看清楚,也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运动表象。如果教师放慢速度或过多讲解、示范,不但会影响动作的完整
摘 要:2019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覆盖全员、直达一线的“学习日”制度,并将其建设成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助力师生成长成才的新沃土。 关键词:“学习日”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师生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设计“学习日”制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打造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破解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和党建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当前,面向博士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创新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主体间性;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美育,让历史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需求,能使学生逐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创造力。 1.品鉴物之美,惊叹古人的非凡智慧 统编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其中一类是文物图片。文物之美体现在文物本身的艺术美、技术美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之美。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中国古代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尝试做了一节“文物中的历史”文物鉴赏课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有利平台,同时也对学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了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育人成效的视角介绍了高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网络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育人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从“线下”到“线上”思政
摘 要:承担国家重大演出任务是艺术院校的光荣使命,是讲好“大思政课”的恢宏课堂,是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渠道,是检验院校“三全育人”效果的国家窗口。把全力以赴完成国家使命作为生动的艺术实践,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最前线,是新時代艺术院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首都艺术院校抓住服务保障国家和首都重
摘 要:微信的普及为当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微信环境下,“0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展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特点的分析,在尊重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微信;“00后”大学生; 思想和行为引导 作为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网络平台,微信凭借方便快捷、信息海量、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