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大庆杏北油田上的第四采油厂现有员工8276人,共管理油水井8363口,各类站库551座。截至2008年上半年,已累计生产原油2.7亿多吨,占大庆油田总产量的近15%。
40多年的开发建设,第四采油厂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凝炼了“勇于拼搏,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四勇”作风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延续,是杏北人秉承历史,续写辉煌的见证。
2005年,第四采油厂提出了“创新实践,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创新实践,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全力推进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和谐发展,就是妥善处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关系,实现杏北油田持续有效发展。
在“创新实践,和谐发展”这一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这个厂以“四勇”作风为核心,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和谐杏北文化”。其主要内容是筑和谐之基,强和谐之力,展和谐之美,育和谐之风,塑和谐之魂。通过践行和谐杏北文化,全厂各项工作呈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2005年,这个厂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又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殊荣。
筑和谐之基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基石。这个厂紧紧围绕油田发展要求,努力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为落实油田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这个厂提出了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的目标,并对“十一五”期间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划,增强了全体员工的信心,营造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气候”。
在油田开发上,这个厂率先开展了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大庆各大开发区中,杏北开发区在同样的含水条件下采出程度最高,在同样的采油速度条件下稳产时间最长,成为大庆油田开发调整取得成功的地区之一。
这个厂通过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开辟科技查询、信息检索渠道,举办科技培训班和技术革新成果展等措施,激发了全员创新的积极性。经过科研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潜心钻研,刻苦攻关这个厂累计取得科研成果496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5项,油田公司级奖励469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13项。
强和谐之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多年的开发建设中,这个厂逐渐形成了“创新、求精、做细、务实”的管理特色,实现了管理环境的和谐。
这个厂大力推进精细管理,形成了“精细运行、精细机采井、精细样板站,精细节能”的“四个精细”管理特色。通过精细生产管理,外输油含水、污水含油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油田公司规定指标,站库管理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节能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这个厂率先在大庆油田进行了机构改革,机关科室由原来的27个缩减为13个,机关干部由153人精简为120人,矿(大队)级单位调整为15个。2005年,全厂撤消了采油矿的服务队编制,对采油矿部分工种进行了岗位调整,充实了生产一线的力量。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高了全厂的管理水平。第一油矿北二队积极开展以“节约一滴油,一方气、一张纸、一度电”为内容的“四个一”节约活动,实行“查、算、解,做”管理考核办法,推动了管理创新,提高了经济效益。中转站提炼出“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的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展和谐之美
第四采油厂本着“建设绿色油田、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温馨环境”的原则,努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周边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几年来,这个厂不断规范环保工作,主动与有关单位按月对作业施工现场和作业完井井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并以环保交接书的形式规范了新井交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从而使每口新井都能达到环保要求。这个厂已连续13年获大庆油田公司“无油污采油厂”称号。
这个厂发扬大庆的会战精神,利用废旧物资,建成了绿化面积达67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达13万平方米、娱乐健身场地3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园区,大大改善了厂区环境。
这个厂从“发展共谋、环境共建、责任共担、和谐共享”的原则出发,积极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红岗区杏树岗村投资援建了饮用水净化工程,改建、扩建多条工农共用道路及设施,进一步美化了周边环境。
育和谐之风
为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第四采油厂非常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建设学习型采油厂,培育知识型员工”的目标,大力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等理念。这个厂健全了厂、矿、队三级读书自学组织网络,成立了英语,计算机等7个学科的员工读书自学者协会,组织员工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2000年以来共投入30多万元购买图书和刊物,建立了员工读书自学成才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自学成才者标兵”、“自学成才者”和“厂读书自学积极分子”。与大庆石油学院合作开设了学历培训班,共有77名管理、技术及操作骨干参加了培训。建立了采油、作业、电工等6个专业培训基地,经常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目前,全厂有2200多人达到了“一岗多能”的要求,拥有省部级技术能手5人、公司级技术能手3人、厂级技术能手157人,162名员工被聘为工人技师,97名生产操作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
为了切实维护员工的民主权利,他们采取职工代表集中巡视和专项巡视的方法,确保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他们还开设77长信箱、热线电话,建立了厂长民主联系人制度,及时掌握和解决广大员工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到了实处。近年来,群众反映的1300多个问题,全部得到了切实解决或认真答复。
这个厂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相继完善了基层的办公设施,新建了员工浴池、纯净水厂成立了食品配送中心,完善了食堂设施,向一线职工提供免费午餐,新增了多台通勤大客车,完善了电视网络系统。这些措施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向心力。
塑和谐之魂
第四采油厂针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员工思想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出发,连续三年分别开展了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实践,谋求发展”、“忆传统,讲奉献,转观念,创佳绩”、“学先进,找差距,强素质,创效益”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全员思想状况大调查、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途径,有效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在员工通勤车上开设了电视节目“通勤之声”,向员工传递油田的方针政策和厂内工作动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这个厂广泛宣传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杏六联合站,集团公司先进集体杏一联合站、油田公司基层建设标杆队五区三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雪英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员工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全厂现有近200个员工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球、棋牌、健身等活动的器材近千套。按照“群众化、业余化、基层化、经常化”的原则,成立了篮球、排球、书法、摄影等12个群众性业余文体协会。2005年以来,共组织厂内各类比赛187场次,举办文艺汇演20多场次,参与活动的在职员工和离退休人员达2万余人次,充分展示了员工的精神风貌,营造了“人心向上、人心思进”的和谐氛围。
“和谐杏北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这个厂两次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效开发油田奖”,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等称号。
40多年的开发建设,第四采油厂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凝炼了“勇于拼搏,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四勇”作风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延续,是杏北人秉承历史,续写辉煌的见证。
2005年,第四采油厂提出了“创新实践,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创新实践,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全力推进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和谐发展,就是妥善处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关系,实现杏北油田持续有效发展。
在“创新实践,和谐发展”这一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这个厂以“四勇”作风为核心,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和谐杏北文化”。其主要内容是筑和谐之基,强和谐之力,展和谐之美,育和谐之风,塑和谐之魂。通过践行和谐杏北文化,全厂各项工作呈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2005年,这个厂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又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殊荣。
筑和谐之基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基石。这个厂紧紧围绕油田发展要求,努力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为落实油田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这个厂提出了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的目标,并对“十一五”期间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划,增强了全体员工的信心,营造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气候”。
在油田开发上,这个厂率先开展了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大庆各大开发区中,杏北开发区在同样的含水条件下采出程度最高,在同样的采油速度条件下稳产时间最长,成为大庆油田开发调整取得成功的地区之一。
这个厂通过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开辟科技查询、信息检索渠道,举办科技培训班和技术革新成果展等措施,激发了全员创新的积极性。经过科研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潜心钻研,刻苦攻关这个厂累计取得科研成果496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5项,油田公司级奖励469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13项。
强和谐之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多年的开发建设中,这个厂逐渐形成了“创新、求精、做细、务实”的管理特色,实现了管理环境的和谐。
这个厂大力推进精细管理,形成了“精细运行、精细机采井、精细样板站,精细节能”的“四个精细”管理特色。通过精细生产管理,外输油含水、污水含油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油田公司规定指标,站库管理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节能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这个厂率先在大庆油田进行了机构改革,机关科室由原来的27个缩减为13个,机关干部由153人精简为120人,矿(大队)级单位调整为15个。2005年,全厂撤消了采油矿的服务队编制,对采油矿部分工种进行了岗位调整,充实了生产一线的力量。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高了全厂的管理水平。第一油矿北二队积极开展以“节约一滴油,一方气、一张纸、一度电”为内容的“四个一”节约活动,实行“查、算、解,做”管理考核办法,推动了管理创新,提高了经济效益。中转站提炼出“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的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展和谐之美
第四采油厂本着“建设绿色油田、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温馨环境”的原则,努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周边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几年来,这个厂不断规范环保工作,主动与有关单位按月对作业施工现场和作业完井井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并以环保交接书的形式规范了新井交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从而使每口新井都能达到环保要求。这个厂已连续13年获大庆油田公司“无油污采油厂”称号。
这个厂发扬大庆的会战精神,利用废旧物资,建成了绿化面积达67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达13万平方米、娱乐健身场地3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园区,大大改善了厂区环境。
这个厂从“发展共谋、环境共建、责任共担、和谐共享”的原则出发,积极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红岗区杏树岗村投资援建了饮用水净化工程,改建、扩建多条工农共用道路及设施,进一步美化了周边环境。
育和谐之风
为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第四采油厂非常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建设学习型采油厂,培育知识型员工”的目标,大力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等理念。这个厂健全了厂、矿、队三级读书自学组织网络,成立了英语,计算机等7个学科的员工读书自学者协会,组织员工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2000年以来共投入30多万元购买图书和刊物,建立了员工读书自学成才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自学成才者标兵”、“自学成才者”和“厂读书自学积极分子”。与大庆石油学院合作开设了学历培训班,共有77名管理、技术及操作骨干参加了培训。建立了采油、作业、电工等6个专业培训基地,经常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目前,全厂有2200多人达到了“一岗多能”的要求,拥有省部级技术能手5人、公司级技术能手3人、厂级技术能手157人,162名员工被聘为工人技师,97名生产操作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
为了切实维护员工的民主权利,他们采取职工代表集中巡视和专项巡视的方法,确保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他们还开设77长信箱、热线电话,建立了厂长民主联系人制度,及时掌握和解决广大员工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到了实处。近年来,群众反映的1300多个问题,全部得到了切实解决或认真答复。
这个厂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相继完善了基层的办公设施,新建了员工浴池、纯净水厂成立了食品配送中心,完善了食堂设施,向一线职工提供免费午餐,新增了多台通勤大客车,完善了电视网络系统。这些措施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向心力。
塑和谐之魂
第四采油厂针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员工思想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出发,连续三年分别开展了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实践,谋求发展”、“忆传统,讲奉献,转观念,创佳绩”、“学先进,找差距,强素质,创效益”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全员思想状况大调查、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途径,有效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在员工通勤车上开设了电视节目“通勤之声”,向员工传递油田的方针政策和厂内工作动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这个厂广泛宣传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杏六联合站,集团公司先进集体杏一联合站、油田公司基层建设标杆队五区三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雪英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员工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全厂现有近200个员工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球、棋牌、健身等活动的器材近千套。按照“群众化、业余化、基层化、经常化”的原则,成立了篮球、排球、书法、摄影等12个群众性业余文体协会。2005年以来,共组织厂内各类比赛187场次,举办文艺汇演20多场次,参与活动的在职员工和离退休人员达2万余人次,充分展示了员工的精神风貌,营造了“人心向上、人心思进”的和谐氛围。
“和谐杏北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这个厂两次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效开发油田奖”,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