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梳理需要教师撰写的业务资料,我发现种类确实比较多,难怪经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在这些资料中哪些是教师们必须去完成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需要优化的?哪些文案的撰写能力是教师急需提高的?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改进。
一、写什么——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首先,经过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筛选,我们将教师的笔头工作归为日常教学、班级工作和科研专项三大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又将每一大类分为必备型和选择型两种(见表一)。
表一 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二、怎么写——撰写教学业务资料的几点改进
1.必备型资料格式尽量规范固定。这样,教师在撰写资料的时候就能够驾轻就熟,不用过多考虑撰写的方式、方法,而将精力放在撰写的内容上。这也便于新教师形成一个很好的工作常规,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例】周工作安排的撰写(设立几个固定的模块)
(1)周工作重点。要求教师对于本周工作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例如小班,在周工作重点上要考虑幼儿生活习惯、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目标。
(2)每日活动安排。要求教师从主题活动的大目标出发,统筹安排一日各项活动,而不是把教育活动纯粹地割裂进行。因此,在这一块内容上,教师要有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的整体安排,使一日活动的开展与主题密切联系,践行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3)家园配合。要求教师将家长工作放入主题活动背景下整体思考,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而非简单告知材料收集等琐事。
2.选择型资料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多不是特色,精才是最好,因此,我们对选择型资料的撰写要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例】幼儿案例观察
下面的表二,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于游戏组织的研究;表三,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状态的研究。有了侧重,就有了方向,教师记录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省去了琐碎的描述,直切主题。
表二 幼儿园游戏研究案例记录分析表(1)
表三 幼儿园游戏研究案例记录分析表(2)
3.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有些撰写资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少写一点,让他们多一些时间与孩子互动。对年轻教师可要求他们多写一点,多积累,多反馈。
【例】分层备课
45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减少备课工作的量,集体活动主要备活动目标和主要环节,35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备简案,35周岁以下的教师备详案。3年以内的新教师,带好半日活动是关键也是难点,因此,要详细备半日活动的组织方案,以便管理者能够了解他们是否能处理好每个环节的过渡、组织。
4.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光对孩子有用,同样适用于教师。“跳一跳,摘果子”,对教师的撰写逐步提出要求,慢慢地,教师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例】主题反思的撰写
(1)不记流水账。主题反思是对近一个月的活动进行梳理,尽管避免不了活动的罗列与陈述,但我们还是提出了不记流水账的要求,并尝试设计表格,帮助教师将活动分类。例如把开展过的活动分为“最受欢迎型”“扎实有效型”“家长参与型”等。通过对活动的效果回顾、总结分类,使教师对于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学习点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2)避免老生常谈。幼儿园的教材虽然很多,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固定的,每学期总是那几个主题,新教师也许还没接触过几次,可是老教师同一个主题已经实施过很多回了,出现老生常谈的情况很正常。为此,我们重点在理念上做引导:孩子不同,实施的效果自然不尽相同。只有带着发现的眼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教师才能在每个主题中有新的想法,新的方法。这样,教师撰写的业务资料自然不会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
一、写什么——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首先,经过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筛选,我们将教师的笔头工作归为日常教学、班级工作和科研专项三大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又将每一大类分为必备型和选择型两种(见表一)。
表一 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二、怎么写——撰写教学业务资料的几点改进
1.必备型资料格式尽量规范固定。这样,教师在撰写资料的时候就能够驾轻就熟,不用过多考虑撰写的方式、方法,而将精力放在撰写的内容上。这也便于新教师形成一个很好的工作常规,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例】周工作安排的撰写(设立几个固定的模块)
(1)周工作重点。要求教师对于本周工作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例如小班,在周工作重点上要考虑幼儿生活习惯、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目标。
(2)每日活动安排。要求教师从主题活动的大目标出发,统筹安排一日各项活动,而不是把教育活动纯粹地割裂进行。因此,在这一块内容上,教师要有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的整体安排,使一日活动的开展与主题密切联系,践行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3)家园配合。要求教师将家长工作放入主题活动背景下整体思考,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而非简单告知材料收集等琐事。
2.选择型资料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多不是特色,精才是最好,因此,我们对选择型资料的撰写要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例】幼儿案例观察
下面的表二,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于游戏组织的研究;表三,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状态的研究。有了侧重,就有了方向,教师记录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省去了琐碎的描述,直切主题。
表二 幼儿园游戏研究案例记录分析表(1)
表三 幼儿园游戏研究案例记录分析表(2)
3.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有些撰写资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少写一点,让他们多一些时间与孩子互动。对年轻教师可要求他们多写一点,多积累,多反馈。
【例】分层备课
45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减少备课工作的量,集体活动主要备活动目标和主要环节,35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备简案,35周岁以下的教师备详案。3年以内的新教师,带好半日活动是关键也是难点,因此,要详细备半日活动的组织方案,以便管理者能够了解他们是否能处理好每个环节的过渡、组织。
4.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光对孩子有用,同样适用于教师。“跳一跳,摘果子”,对教师的撰写逐步提出要求,慢慢地,教师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例】主题反思的撰写
(1)不记流水账。主题反思是对近一个月的活动进行梳理,尽管避免不了活动的罗列与陈述,但我们还是提出了不记流水账的要求,并尝试设计表格,帮助教师将活动分类。例如把开展过的活动分为“最受欢迎型”“扎实有效型”“家长参与型”等。通过对活动的效果回顾、总结分类,使教师对于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学习点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2)避免老生常谈。幼儿园的教材虽然很多,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固定的,每学期总是那几个主题,新教师也许还没接触过几次,可是老教师同一个主题已经实施过很多回了,出现老生常谈的情况很正常。为此,我们重点在理念上做引导:孩子不同,实施的效果自然不尽相同。只有带着发现的眼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教师才能在每个主题中有新的想法,新的方法。这样,教师撰写的业务资料自然不会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