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在伴有吻合血管裸露的小创面上植皮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应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血管裸露创面16例,均为血管吻合部位裸露。其中再植加植皮4例,再造加植皮9例,皮瓣加植皮3例;手部13例,足部3例;仅有动脉裸露3例,仅有静脉裸露9例,动、静脉均裸露4例。裸露动脉外径0.8~2.3 mm,平均1.0 mm,裸露静脉外径0.8~2.5 mm,平均1.2 mm。软组织缺损
【机 构】
:
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广东 东莞 523880,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广东 东莞 523880,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广东 东莞 52388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伴有吻合血管裸露的小创面上植皮修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应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血管裸露创面16例,均为血管吻合部位裸露。其中再植加植皮4例,再造加植皮9例,皮瓣加植皮3例;手部13例,足部3例;仅有动脉裸露3例,仅有静脉裸露9例,动、静脉均裸露4例。裸露动脉外径0.8~2.3 mm,平均1.0 mm,裸露静脉外径0.8~2.5 mm,平均1.2 mm。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5 cm~2.6 cm×6.0 cm,应用皮片面积1.0 cm×1.5 cm~2.6 cm×6.0 cm。植皮后不打包加压,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14例植皮成活,1例部分成活,经制动和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坏死。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4个月。末次随访经CDU、HHD、CTA等手段检测显示15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栓塞。皮片无色素沉着,质地柔软、耐磨,两点辨别觉7~10 mm。可触及皮片下吻合动脉搏动。供区仅留线形瘢痕。
结论在血管裸露小创面采用全厚皮片植皮手术简单,成活率高,且不影响吻合血管的通畅,疗效确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高能量创伤后小腿及足部大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ALTP联合DIEP治疗高能量创伤后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其中创面位于小腿前侧及足背4例,位于小腿后外侧及外踝3例。I期急诊下行清创探查术,修复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腱,骨折予以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VSD敷料覆盖1~2周后,待创面清
目的探讨缝接神经的带蒂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8年7月,应用缝接神经的带蒂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0岁;车祸伤2例,重物压砸伤8例,机器绞压撕脱伤5例,切割伤5例;其中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合并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损伤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0 cm~2.0 c
目的探讨上肢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对9例上肢肘关节、手背、手掌部及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7.5~33.0岁,平均25.0岁;应用股前外侧皮瓣2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足内侧皮瓣3例,趾腓侧皮瓣3例(1例为双侧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移植皮瓣面积4.5 cm×1.5 cm~23.0 cm×16.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IV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12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骶尾部IV期压疮进行修复,男8例,女4例,年龄45~87岁,平均(65.3±11.5)岁,压疮共计12处,均为IV期压疮,一期手术清创持续VSD治疗行创面床处理,待创面床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后,二期行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患者放置悬浮床治疗。通过门诊、上门、电话等跟踪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后骨与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2~56岁,平均36岁;车祸伤6例,压砸伤5例;新鲜创面3例,慢性感染创面8例。其中游离腓骨皮瓣7例,游离腓骨-长屈肌筋膜瓣4例。移植腓骨长7~18 cm,皮瓣或肌筋膜瓣切取面积4 c
目的探讨运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DDNFPF)修复III型和IV型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吻合受区浅静脉对静脉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行DDNFPF修复指端缺损共85例92指,其中吻合浅静脉组30例32指,未吻合浅静脉组55例60指;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吻合和未吻合浅静脉组的术后优良率及静脉危象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7.
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保肢治疗挑战巨大。国内传统治疗模式是骨折修复技术与软组织修复技术的简单叠加或重复实施。长期的实践表明该治疗模式需对患者施行多次手术,不仅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并不利于伤肢功能的恢复。Orthoplastic(骨整形)理念是将肢体骨与软组织创伤作为一个整体,由创伤骨科和整形外科医生一起有计划、有次序地高效完成骨与软组织的同期修复;其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
目的探讨术前3D-CTA辅助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8年5月,应用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1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男8例,女3例;年龄22~56岁,平均35岁;创面位于下肢6例,其中小腿4例,足底2例;创面位于上肢5例,其中臂1例,前臂2例,手背2例。创面缺损面积11.0 cm×8.0 cm~23.0 cm×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促成活作用及有关机制。方法2018年4月-2018年12月,取5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下腹部岛状皮瓣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①假手术组:不阻断血管,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②模型组:阻断血管8 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③丹酚酸B组(丹B组):阻断血管8 h,每日腹腔注射40 mg/kg丹酚酸B,连续用药7 d后,测算各组的皮瓣成活
报道1例2岁7个月幼儿断耳再植,离体耳廓完整,断面整齐。术后随访6个月,再植成活良好,耳廓外形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