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时期。对小学生的阅读培养重点在于传授阅读方法,难点在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中的不同的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对不同主题课文的阅读,掌握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的现象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阅读量不是很够,交流时常常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习作时,常常没有什么话可以写。与周边相关小学的语文老师交流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少部分学生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识字断句上,连文章的基本内容都读不通畅,更莫说深入理解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情感。而由于方言的原因,读音不准成为普遍问题。追根究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在农村的孩子们中,留守的太多。除了老人,还是老人,他们无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
二、影响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
(一)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外部环境
应试教育使老师没有为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在农村,由于观念较落后,有些教师和家长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甚至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而不少农村学校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
(二)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
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而在家里都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阅读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来到学校就教室外外闲逛或者在教室里嬉闹,学生对阅读很反感。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实践少。
三、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故事诱导,激发兴趣
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自习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去进行阅读。
2. 引入竞争,体验成功
作为教师,要抓住大阅读这一活动,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诗歌比赛”等,开设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3. 榜样激励,书中体验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
4. 制定制度,保障时间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的定义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阅读兴趣方面: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浏览当天报纸和近期书刊的习惯。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2)阅读方法方面:正确的读书姿势、边读边思考想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笔记、勇于质疑解疑等习惯。
(3)阅读品质方面: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1. 精读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 略读法
可以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像《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知识性较强的科普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是学生最想了解的。那就该提醒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寻求答案,学生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 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只要我们老师、家长、社会三方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就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愿农村小学课堂也能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报第54期
[2]教育周报36期
[3]全国教育专家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的现象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阅读量不是很够,交流时常常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习作时,常常没有什么话可以写。与周边相关小学的语文老师交流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少部分学生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识字断句上,连文章的基本内容都读不通畅,更莫说深入理解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情感。而由于方言的原因,读音不准成为普遍问题。追根究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在农村的孩子们中,留守的太多。除了老人,还是老人,他们无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
二、影响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
(一)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外部环境
应试教育使老师没有为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在农村,由于观念较落后,有些教师和家长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甚至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而不少农村学校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
(二)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
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而在家里都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阅读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来到学校就教室外外闲逛或者在教室里嬉闹,学生对阅读很反感。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实践少。
三、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故事诱导,激发兴趣
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自习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去进行阅读。
2. 引入竞争,体验成功
作为教师,要抓住大阅读这一活动,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诗歌比赛”等,开设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3. 榜样激励,书中体验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
4. 制定制度,保障时间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的定义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阅读兴趣方面: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浏览当天报纸和近期书刊的习惯。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2)阅读方法方面:正确的读书姿势、边读边思考想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笔记、勇于质疑解疑等习惯。
(3)阅读品质方面: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1. 精读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 略读法
可以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像《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知识性较强的科普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是学生最想了解的。那就该提醒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寻求答案,学生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 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只要我们老师、家长、社会三方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就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愿农村小学课堂也能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报第54期
[2]教育周报36期
[3]全国教育专家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