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吉首大学为例,从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统计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优化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以提升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统计学;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氛围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对各领域、各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人类驾驭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统计学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数据做出推断和预测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研究生阶段则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指的是个体富有质疑精神,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
  吉首大学创建于1958年9月,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统计学专业于2011年7月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9年的统计学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统计学专业人才,服务于各个行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创新性统计学人才的培养。
  一、现有的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规范
  目前,吉首大学对统计学专业硕士的培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理统计方向,另一类是应用统计方向。前者强调的是利用数学知识对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推导和探究,后者更多强调的是利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但目前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这两个方向的区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及专业技能课的时间安排也不科学,同时也未涉及大数据处理的统计理论和方法。
  另一方面,所用教材不规范,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教材过于简单,大部分知识和本科所学重复,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教材难度过大,与本科所学知识不能进行有效衔接,跨度较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缺少创新性氛围
  现有的研究生学术活动主要是每周一次的论文报告以及参加学院举办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活动的成效微乎其微,很多研究生不管是自己作报告还是听外请专家学者的报告,仅仅是为了完成学院布置的任务。有些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没有参加过一次校外学术交流,也没有参加过实地调研,“闭门造车”现象严重。
  二、培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设置体系的优化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保证研究生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合理确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根据统计学的两个方向,有侧重、有选择的设置课程,做到特色分明、有效区分。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增加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在教材选取上,应该结合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教材,同时注意与本科内容的衔接,避免知识的重复和大跨度。要按照渐进、逐步的原则,对课程设置进行总体规划。
  2.强调学科交叉。应用统计是关于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只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才能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这就要求统计专业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工具。在统计学人才培养中,注重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交叉融合,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良好的创新氛围对培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外部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校要提供经费资助和学术会议信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撰写学术报告,在学术会议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同行保持紧密联系,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学校应该定期邀请专家、知名学者来校讲座,让研究生了解统计学相关专业背景、发展动向及一些前沿问题;组织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供研究生开展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建模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
  其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导师在课堂或讨论课中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多提问、多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尊重学生的看法,保护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一些未知或前沿问题,导师应该加以引导和介绍,师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直到问题解决。
  最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图书馆、实验室、自习室及学术讨论活动中心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培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必须修完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其次,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操作进行考核,包括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及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统计学专业学位论文的考核包括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指标论文、盲审、预答辩以及最终的学位论文答辩。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就不能进入下一环节,严格实行淘汰制。最后,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应采用弹性制,这样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3]。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从优化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及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三个方面探讨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逐步完善,我们将不断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的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大数据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高层次统计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娟娟.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2]徐颖.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3]陈闻,杨丽媛.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107-110.
其他文献
[摘 要]MOOC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掀起全球高等教育“校园海啸”,推动传统课堂颠覆性教学革命。该文结合全球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现状,重点开展以“七个突破”为切入点的MOOC教学特征研究,深入分析MOOC三项关键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以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为典型剖析课程,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期为职业教育MOOC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MOOC;平台定位;课程
[摘 要] 本文以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为例,通过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环境条件,同时构建基于学习成效、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课堂育人质量。  [关键词] 多元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学习  [课题项目] 临沂大学2019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作者简介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对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研究生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质量数据进行监测,据此分析“互联网 ”背景下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对数据的结果分析,提出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
[摘 要]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改革教学模式。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基于学生特征分析进行教案改进,以尝试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 材料专业;互动式教学;教学质量   201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高等教育是国
摘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某医学院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投入在逐年增加,然而对馆员的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笔者发现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中污染形式多种多样,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据此提出治理污染的各种对策,如对书刊书库定期消毒,整治害虫,倡导读者养成文明阅读的良好习惯,重视馆员的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环境污染;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在国内外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变迁,一众高校英语教师深切感受到了环境对于专业发展的制约性,也因环境与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感到迷惑与惶恐。因此,了解高校英语教师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具体实况,有助于他们寻回人生目标,也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发展。本文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对环境进行深层认识,以利于指引英语教师们的自主性发展并满足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英
摘要:项目教学模式是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之后推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项目教学的意义、研究内容以及项目教学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构建、课程考核评价构建、课程考核评价构建、项目教学成效等多方面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创建新人才培养思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项目教学;应用型人才培
[摘 要]该文从建筑构造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论述,选取“LBL PBL教学模式”拟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详细阐述课程的组织和设计思路,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L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建筑构造;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2018年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建筑构造课程教学
[摘 要] “传感器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了物理、机械、电路等多种专业知识。课程中重点讲解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介绍了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场合。但是整个课程内容相对独立,跨越性较大,结构性较差,难以整体把握和理解。在该课程教学中,采取了项目教学,以研制一种寻迹与标定定位的自动停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运载平台为例,从工业化低成本
[摘 要] 针对目前河套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 王秀英(1962—),内蒙古人,河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