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最大并购案: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其发生的行业背景和战略意义以及“深耕”农机领域,落实企业五大战略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中联重科;奇瑞重工;农业机械;并购;战略转型

一、引言及我国农机行业背景
中联重科于2014年8月20日宣布携手弘毅投资联合收购奇瑞重工80%股权,全面进军农机领域。两个月后,中联重科在“201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携旗下47款产品正式推出了“中联重机”品牌。此次并购是迄今为止国内农机领域的最大并购案。农业机械是机械行业的细分子行业,知名度不如工程机械,但其增长速度却毫不逊色。农机行业增长的催化剂是政府补贴。从2004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近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1]。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年均增长率则将保持在2%以上。
二、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的原因
奇瑞重工是集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尤其在农业装备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农业装备制造的新领军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短短数年间,奇瑞重工完成了产品及品牌搭建,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农机行业的一批黑马。坚持科技创新,深入了解市场及用户需求,不断加大研发力量,其产品影响力日益加大,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国外市场不断扩展。奇瑞重工成功拿下埃塞俄比亚政府逾1.1亿美元农业装备出口订单,一举刷新今年以来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单笔出口订单金额纪录,并同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业务联系,海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奇瑞重工一直实施‘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的‘三步走’全球化战略[3]。
2013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遇到挑战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受困于产能过剩、下游基建刺激减少、市场工程机械保有量过高等因素,中国大多工程机械企业徘徊于市场寒冬。以工程机械作为主打产业的中联重科也不例外。为了弥补行业周期带来的风险,利用农业机械巨大的潜在需求,农机成为中联重科转型升级的方向。中联重科逐步将发展重点由单一的工程机械板块转型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这五大板块齐头并进。中联重科在装备制造业有20余年的历史,丰富的研发、制造经验,为快速切入农机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时,中联重科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并购整合经验可以通过整合全球高端资源,为农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中联重科目前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和售后网络,可以为农机产业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提供有效保障。这些有利条件都将有助于奇瑞重工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四、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此次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其战略意义重大,尤其在农机市场被外资巨头垄断的时代。预示着中国农机行业的现有格局将被改变,中联重科将引领农业机械登上全球价值链高端。将公司从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业务到发展工程机械、环卫机械、农业机械、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五大板块的多元化战略转型是中联重科的战略发展方向,而奇瑞重工有利于帮助中联重科跨入农机领域抢占市场资源,并实现最小风险化。此次并购是强强联合规避风险的战略性并购。
一方面,奇瑞重工拥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其与50多个国家建立业务联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去世界的人认识中国农机。另一方面,奇瑞重工农机产品质量高,也是中联重科扩大海外市场,加强品牌忠诚度的强有力的保障。长期以来,国内农机企业持低价营销战略,这就意味着中联重科必须发挥强有力的创新精神,加强其技术研发,保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从价格战过渡到技术战、创新战、品质战、服务战和品牌战。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后,标志着中联重科在农业机械板块发展战略实现落地,企业的潜在价值以及获得的收益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2][4]。
五、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面临的挑战
第一,我国农机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农村全面改革的进展缓慢。近1万家农机制造企业生产3000多亿产值,前五位的大型农机企业产值之和仅占24.6%。行业龙头福田雷沃、一拖股份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也不足4%。,农机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仅仅依靠农机经营者内部结构调整补充需求,未来2-3年农机市场的需求将会缺乏新的拉动力,显露疲态之势。另外,由于农机补贴实施安排滞后,近两年农机经营效益下降,土地流转的不确定性,以及农机总量趋于饱和,市场的提前透支,造成农机消费者观望的心态严重。
第二,我国农机中高端市场,基本是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外资企业在我国纷纷设立生产基地,欧美五大农机企业如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如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如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已在我国建厂。生产热销的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几乎垄断我国整个中高端市场。中国农机市场虽然广阔,但国内却还缺乏与这些跨国公司匹敌的制造企业。
第三,奇瑞重工净利润率低。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8.61亿元,净利润为9066万元,利润率为2.3%。2014年1~6月,营业收入21.12亿元,净利润为1520万元,利润率仅为0.7%。而并购价格对应市净率1.16倍,低于目前上市农机行业市净率2.73倍的平均水平。另外,并购之后,奇瑞重工虽然在资金、管理、营销方面都能得到支撑,但中联重科尚不能在农机这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奇瑞重工拥有“国内最全的产品线”,以农机为例,耕、种、管、收、烘干都有,但产品成熟度和技术积累深度有限。并且,中联重科和奇瑞重工的管理模式和风格也将经受考验,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机网,农机补贴政策[EB/OL].[2014-11-15]http://www.nongjx.com/news/detail/dy27462_p1.html
[2]朱茗,国内最大规模农机并购,当代农机,2014(9)
[3]周贤彪,陈能诵,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中联重科跨入新天地,2014(8)
[4]朱礼好:中国农机品牌如何走向全球[EB/OL].[2014-11-14]http://www.nongji360.com/list/20142/1341145692.shtml
【关键词】中联重科;奇瑞重工;农业机械;并购;战略转型

一、引言及我国农机行业背景
中联重科于2014年8月20日宣布携手弘毅投资联合收购奇瑞重工80%股权,全面进军农机领域。两个月后,中联重科在“201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携旗下47款产品正式推出了“中联重机”品牌。此次并购是迄今为止国内农机领域的最大并购案。农业机械是机械行业的细分子行业,知名度不如工程机械,但其增长速度却毫不逊色。农机行业增长的催化剂是政府补贴。从2004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近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1]。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年均增长率则将保持在2%以上。
二、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的原因
奇瑞重工是集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尤其在农业装备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农业装备制造的新领军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短短数年间,奇瑞重工完成了产品及品牌搭建,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农机行业的一批黑马。坚持科技创新,深入了解市场及用户需求,不断加大研发力量,其产品影响力日益加大,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国外市场不断扩展。奇瑞重工成功拿下埃塞俄比亚政府逾1.1亿美元农业装备出口订单,一举刷新今年以来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单笔出口订单金额纪录,并同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业务联系,海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奇瑞重工一直实施‘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的‘三步走’全球化战略[3]。
2013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遇到挑战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受困于产能过剩、下游基建刺激减少、市场工程机械保有量过高等因素,中国大多工程机械企业徘徊于市场寒冬。以工程机械作为主打产业的中联重科也不例外。为了弥补行业周期带来的风险,利用农业机械巨大的潜在需求,农机成为中联重科转型升级的方向。中联重科逐步将发展重点由单一的工程机械板块转型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这五大板块齐头并进。中联重科在装备制造业有20余年的历史,丰富的研发、制造经验,为快速切入农机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时,中联重科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并购整合经验可以通过整合全球高端资源,为农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中联重科目前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和售后网络,可以为农机产业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提供有效保障。这些有利条件都将有助于奇瑞重工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四、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此次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其战略意义重大,尤其在农机市场被外资巨头垄断的时代。预示着中国农机行业的现有格局将被改变,中联重科将引领农业机械登上全球价值链高端。将公司从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业务到发展工程机械、环卫机械、农业机械、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五大板块的多元化战略转型是中联重科的战略发展方向,而奇瑞重工有利于帮助中联重科跨入农机领域抢占市场资源,并实现最小风险化。此次并购是强强联合规避风险的战略性并购。
一方面,奇瑞重工拥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其与50多个国家建立业务联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去世界的人认识中国农机。另一方面,奇瑞重工农机产品质量高,也是中联重科扩大海外市场,加强品牌忠诚度的强有力的保障。长期以来,国内农机企业持低价营销战略,这就意味着中联重科必须发挥强有力的创新精神,加强其技术研发,保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从价格战过渡到技术战、创新战、品质战、服务战和品牌战。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后,标志着中联重科在农业机械板块发展战略实现落地,企业的潜在价值以及获得的收益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2][4]。
五、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面临的挑战
第一,我国农机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农村全面改革的进展缓慢。近1万家农机制造企业生产3000多亿产值,前五位的大型农机企业产值之和仅占24.6%。行业龙头福田雷沃、一拖股份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也不足4%。,农机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仅仅依靠农机经营者内部结构调整补充需求,未来2-3年农机市场的需求将会缺乏新的拉动力,显露疲态之势。另外,由于农机补贴实施安排滞后,近两年农机经营效益下降,土地流转的不确定性,以及农机总量趋于饱和,市场的提前透支,造成农机消费者观望的心态严重。
第二,我国农机中高端市场,基本是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外资企业在我国纷纷设立生产基地,欧美五大农机企业如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如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如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已在我国建厂。生产热销的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几乎垄断我国整个中高端市场。中国农机市场虽然广阔,但国内却还缺乏与这些跨国公司匹敌的制造企业。
第三,奇瑞重工净利润率低。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8.61亿元,净利润为9066万元,利润率为2.3%。2014年1~6月,营业收入21.12亿元,净利润为1520万元,利润率仅为0.7%。而并购价格对应市净率1.16倍,低于目前上市农机行业市净率2.73倍的平均水平。另外,并购之后,奇瑞重工虽然在资金、管理、营销方面都能得到支撑,但中联重科尚不能在农机这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奇瑞重工拥有“国内最全的产品线”,以农机为例,耕、种、管、收、烘干都有,但产品成熟度和技术积累深度有限。并且,中联重科和奇瑞重工的管理模式和风格也将经受考验,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机网,农机补贴政策[EB/OL].[2014-11-15]http://www.nongjx.com/news/detail/dy27462_p1.html
[2]朱茗,国内最大规模农机并购,当代农机,2014(9)
[3]周贤彪,陈能诵,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中联重科跨入新天地,2014(8)
[4]朱礼好:中国农机品牌如何走向全球[EB/OL].[2014-11-14]http://www.nongji360.com/list/20142/13411456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