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生物胶体液及愈合膜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及愈合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鼻内镜手术62侧(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侧和对照组30侧,试验组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灌洗术腔,再用愈合膜涂抹在脑棉片上,填入术腔;对照组用膨胀海绵加压填塞术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止血效果、疼痛反应及抽出填塞物后鼻腔黏膜再次出血、鼻腔粘连、术后鼻腔换药次数、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止血效果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鼻腔胀痛发生率、鼻腔黏膜再出血率和鼻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术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平均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及愈合膜,止血效果好,术后鼻腔胀痛少,术后粘连少,术后换药次数少,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疼痛轻; 止血好; 防粘连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鼻窦手术,使鼻腔、鼻窦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随着高分子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材料有了飞速发展。本院从2013年2月开始选用贵州杨生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高分子生物材料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以下简称:医用生物胶体液)和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简称:愈合膜)对鼻内镜手术的术腔进行处理,观察其止血效果、患者的疼痛反应、鼻腔粘连率、鼻腔换药次数、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时间等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并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病例进行效果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共完成的鼻内镜手术62侧,实施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双侧13例,单侧8例,共34侧;女19例,双侧9例,单侧12例,共30侧。所有患者年龄21~73岁,平均37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3.9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手术分为试验组32侧和对照组30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明确手术禁忌;行鼻窦CT水平位+冠状位扫描明确病变范围;常规行术前用药。所有手术均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在手术完成后试验组术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灌洗3次,3 min/次,待术腔渗液渗血明显减少后取脑棉片2~3块,将愈合膜涂抹在脑棉片上,在内镜下将其平贴在术腔表面,观察5 min,无明显出血则结束手术,如仍有少量渗血则再加填两块脑棉片,48 h后取出脑棉片。对照组术腔用膨胀海绵1~2块加压填塞,48 h取出。术后治疗按常规标准进行,治疗时针对不同的病变和手术后恢复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术后1周出院,术后第2周开始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清除陈旧性积血、分泌物及痂皮,分离鼻腔粘连。根据术腔恢复情况间隔2周处理术腔一次,持续3~6个月[1]。
  1.3 观察指标 (1)术后填塞期间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渗血少:≤5 mL,渗血多:>5 mL;
  (2)术后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情况,观察麻醉作用消退后至取出鼻腔填塞材料前患者的主观感觉,包括鼻部、头部及眼部的胀痛不适感;(3)抽出填塞物后鼻腔黏膜再出血情况,观察抽出填塞物时是否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而导致再次出血;(4)术腔黏膜粘连情况,观察患者在取出填塞物后至鼻腔恢复正常功能前鼻腔黏膜粘连情况;(5)术后换药次数(平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痂皮形成情况,观察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囊泡,炎性息肉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行鼻内镜下术腔换药的次数;(6)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平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鼻腔恢复正常通气功能的时间,以患者的自我感觉和鼻内镜检查作为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填充期止血和鼻腔胀痛情况的比较 填塞期间(术后48 h内),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感觉鼻部、头部及眼部有胀痛不适感者6侧,鼻腔胀痛发生率为1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88,P<0.01),见表1。
  表1 两组填充期止血效果和鼻腔胀痛发生率的比较 侧(%)
  组别 止血情况(渗血少) 鼻腔胀痛
  对照组(n=30) 25(83.3) 22(73.3)
  试验组(n=32) 27(84.4) 6(18.8)
  2.2 两组抽出填充物后鼻腔黏膜再出血及鼻腔粘连情况的比较 抽出填充物后(术后48 h~1周),试验组鼻腔黏膜再出血率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且试验组鼻腔黏膜反应轻,糜烂、水肿、渗液少,形成的痂皮少,鼻腔粘连少,鼻腔粘连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501,P<0.05; 字2=6.33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抽出填充物后鼻腔黏膜再出血及鼻腔粘连情况的
  比较 侧(%)
  组别 鼻腔黏膜再出血 鼻腔粘连
  对照组(n=30) 17(56.7) 12(40.0)
  试验组(n=32) 7(21.9) 3(9.4)
  2.3 两组术后平均术腔换药次数及平均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术后48 h至痊愈)平均术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平均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其他文献
利用JD-1型轮轨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在扭矩作用下转轴表面的微动损伤,通过改变垂向载荷大小,研究了垂向载荷对转轴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面微动损伤特性的影响,并借助激光共聚焦扫
【摘要】 目的:总结门诊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90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门诊护理安全策略构架。在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SAS、SDS心理评分。结果:各不良情绪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对疼痛的恐惧、对手术过程的恐惧、对陌
地方大学德育课必须发挥课堂讲授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实践作为主要途径和方法.要提倡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典型案例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目的:探讨经腹部B超检查和经阴道B超检查在诊断孕妇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且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68例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和39例腹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观察组(113±13.7)min、(9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