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蚕沙外敷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晚蚕沙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0例寒凝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晚蚕沙外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肱踝指数(ABI)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的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右侧ABI值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后VPT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试验组左、右侧ABI较对照组上升(t=6.690、8.355,均P=0.000),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VPT值降低(t=6.447、6.734,均P=0.000)。

结果

晚蚕沙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DPN能在ABI、VPT方面获益,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特殊类型胸腺瘤,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该肿瘤,经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该肿瘤的治疗方案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不能完整手术切除的病例,术后需密切随访。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3b对烟草提取物(CSE)诱导的人小气道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中搜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上皮细胞miR的表达谱芯片,寻找差异表达的miR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验证;小气道上皮细胞(HSAEpiC)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CSE组、CSE+miR-133b抑制剂转染组(抑制剂组),C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
目的探讨家务活动与步行速度(GS)之间的关系,以探寻维持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途径。方法2011年1—12月开展本项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全国6大地区,为年龄≥60岁且能完成GS测试的老年人,其中男性2 519例、女性2 541例。GS以小于健康参考人群20%的速度(GS<0.7 m/s)作为慢步速(SGS)的界定值;参与打扫房间、购买和烹饪食物、照顾孙辈等活动,且回答频率为经常(≥5 d/周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蛋白激酶Cε(PKCε)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229例,根据病情分为T2DM组112例,T2DM+NAFLD组117例,另选同期健康对照组110例。比较3组入选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吸痰在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后予以纤支镜灌洗吸痰作为试验组,48例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吻合口瘘的情况,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试验组在术后肺部感染(2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STEMI老年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10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继以100 mg/d,此外,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180 mg,继以每次90 mg,2次/d,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600 mg,继以
目的探讨microRNA-10a(miR-10a)对肝脏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的增殖、迁移以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结肠癌患者癌旁正常肝组织和转移至肝脏的病灶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建立原代人肝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原代TA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NFs和TAFs进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发布了2019最新肌少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较旧版修订了诊断策略(筛查/发现-估评-确诊-严重程度分级)、部分诊断界值和治疗方案。此共识推荐对于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肌少症诊断策略,并提出"可能肌少症"概念,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更为切实可行的诊疗流程及对肌少症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