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在: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其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兴趣 数学教师 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
一、开头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数学是理科、工科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不同于基础数学,大学数学主要学习的是高等数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其内容更贴近实践和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数学知识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高等数学的知识应用也更加广泛,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职业双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等数学研究数学定理、定律、公理、公式等的证明,但却不研究它们的由来和历史形成,这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枯燥而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原因之一。在今天,这个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时代,一味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对当前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此为促进大学数学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例如对绘画感兴趣的人,就把注意力倾向于绘画,在言谈话语中也会表现出心驰神往的情绪。
1.兴趣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
2.兴趣的开发作用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一些学者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研究表明,强烈而稳定的兴趣是从事活动、发展才能的重要保证。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某种实际行动。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对他们都有些什么“好处”。
好处一: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幸福。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就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学好数学,其他专业学科也难以学好。同时,数学对发展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是获取文凭就业找工作的需要。
好处二:为父母。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之情是如此强烈,对他们而言,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成才,最伤心掉泪的事莫过于孩子没有出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忠孝的传统,可以说,立志成才是最大的孝。
好处三:为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一分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有望成为国家栋梁,这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忠和爱。
“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和间接学习兴趣。
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很重要的。
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由间接学习兴趣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3.用数学美感染学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华罗庚曾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无味一样”。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的美,不仅表现在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还表现在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单美、符号美、和谐美、对称美、秩序美的统一上。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或形态的美,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方法的巧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这样学生在受到数学美的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研究正在日益兴起,数学教学需要计算机辅助,计算机的运用给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性、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于一体,形式丰富、趣味性强、直观生动,它突破了传统的“讲稿 黑板 粉笔”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了教学手段。
课件在制作上力求保留黑板教学的优势,且发挥了黑板教学无法表现的多媒体动画优势。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使很多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可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生动幽默,引发兴趣。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 言,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产生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寓教于乐,巩固数学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它的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需要教师多总结规律,发现其内在特点,精炼成自己的语言,再传授给学生,对巩固同学数学兴趣很有帮助,让同学感到数学好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繁多的公式定理,学生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老师若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编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记忆牢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单因素优选法中的黄金分割法在找实验点时,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总结的公式“前个公式用一遍,后个公式反复用”、“加两头,减中间”。
兴趣式教育。学习不是轻松惬意的事情,充满着困难与挫折,需要常怀热情,不断奋力向前。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就要激发人的兴趣。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师生共同提出每个课题的学习目标。为达成目标,教师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从中不断挖掘学生的亮点,用以激励他们。学生在实现目标中,不断攻克难题、探索真知,找到差距,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如此,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把这些实现小目标所取得的成果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成就。所以,兴趣式教育就是增强学习的热情,燃烧人的激情,促进人的快乐学习、快乐成功的模式。
6.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加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7.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四、结束语
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研究的成功,使得各门自然科学能用数学的方法和语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成为精确的科学。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兴趣影响和制约着数学成绩的好坏。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尤为重要,它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终身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兴趣 数学教师 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
一、开头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数学是理科、工科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不同于基础数学,大学数学主要学习的是高等数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其内容更贴近实践和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数学知识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高等数学的知识应用也更加广泛,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职业双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等数学研究数学定理、定律、公理、公式等的证明,但却不研究它们的由来和历史形成,这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枯燥而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原因之一。在今天,这个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时代,一味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对当前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此为促进大学数学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例如对绘画感兴趣的人,就把注意力倾向于绘画,在言谈话语中也会表现出心驰神往的情绪。
1.兴趣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
2.兴趣的开发作用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一些学者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研究表明,强烈而稳定的兴趣是从事活动、发展才能的重要保证。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某种实际行动。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对他们都有些什么“好处”。
好处一: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幸福。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就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学好数学,其他专业学科也难以学好。同时,数学对发展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是获取文凭就业找工作的需要。
好处二:为父母。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之情是如此强烈,对他们而言,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成才,最伤心掉泪的事莫过于孩子没有出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忠孝的传统,可以说,立志成才是最大的孝。
好处三:为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一分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有望成为国家栋梁,这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忠和爱。
“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和间接学习兴趣。
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很重要的。
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由间接学习兴趣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3.用数学美感染学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华罗庚曾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无味一样”。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的美,不仅表现在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还表现在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单美、符号美、和谐美、对称美、秩序美的统一上。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或形态的美,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方法的巧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这样学生在受到数学美的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研究正在日益兴起,数学教学需要计算机辅助,计算机的运用给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性、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于一体,形式丰富、趣味性强、直观生动,它突破了传统的“讲稿 黑板 粉笔”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了教学手段。
课件在制作上力求保留黑板教学的优势,且发挥了黑板教学无法表现的多媒体动画优势。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使很多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可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生动幽默,引发兴趣。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 言,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产生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寓教于乐,巩固数学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它的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需要教师多总结规律,发现其内在特点,精炼成自己的语言,再传授给学生,对巩固同学数学兴趣很有帮助,让同学感到数学好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繁多的公式定理,学生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老师若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编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记忆牢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单因素优选法中的黄金分割法在找实验点时,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总结的公式“前个公式用一遍,后个公式反复用”、“加两头,减中间”。
兴趣式教育。学习不是轻松惬意的事情,充满着困难与挫折,需要常怀热情,不断奋力向前。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就要激发人的兴趣。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师生共同提出每个课题的学习目标。为达成目标,教师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从中不断挖掘学生的亮点,用以激励他们。学生在实现目标中,不断攻克难题、探索真知,找到差距,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如此,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把这些实现小目标所取得的成果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成就。所以,兴趣式教育就是增强学习的热情,燃烧人的激情,促进人的快乐学习、快乐成功的模式。
6.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加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7.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四、结束语
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研究的成功,使得各门自然科学能用数学的方法和语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成为精确的科学。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兴趣影响和制约着数学成绩的好坏。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尤为重要,它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终身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