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命中遇到过的人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对蔡康永心存误会,以为他的身份只是能说会道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或者小S的男闺蜜,虽然知道他出过书,但想来那应该也不过是些娱乐八卦之类的内容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咖啡厅随手拿起一本《那些男孩儿教我的事》,看到他的名字,犹豫再三,还是打开了扉页。
  他在作者简介中写道:“相信爱,相信正义,相信文明,相信宇宙是值得的。面对欲望时会软弱,面对邪恶时会软弱。喜欢别人多过喜欢自己。从上个世纪的尾巴开始参加公共活动。比方说,主持些节目,写一些东西,讲一些话,安慰或者伤害一些别人。但不管怎么说,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
  没有荣誉的罗列,我看到的只有他真诚的独白。这段简介我很喜欢,甚至觉得他就是生活在台北的另一个我,尤其是当他把“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重复了三遍后,我心里更觉得我们是相似的。
  接下来,我开始读他遇到的那些男孩儿。每一个男孩儿都有一个编号、一个故事和一幅漫画插图,从编排形式上来讲很吸引人。
  在这本书中,他记录的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是亲人,甚至不是朋友,而是通过一些机缘巧合遇到的不同男孩儿。他们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出现,做出了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就活在了他的记忆里。
  每一篇文字都很短小,但都有一种独特视角,这种视角也许跟他主持人的身份有关系,并不是常人可以轻易把握住的。比如,他写一个瘦小的男孩儿,在校裤外总爱穿一条牛仔裤,大家都喊他“牛仔裤男孩儿”。有一天,学校整顿校风,一个老师让他脱下牛仔裤,而那一次男孩儿刚好没有在里面穿校裤。故事就这样,简单到极致,但读后却会在你心里泛起一点儿涟漪——大人们总爱以己度人,明明没人规定“不可以把校裤当内裤穿”,不是么?
  他还写到自己跟一个男孩儿学游泳,刚开始怎么也学不会憋气。有一次他沉入水中,感觉像快要死了一样,但竟然又浮了起来,没有死,至此,他喜欢上了游泳,因为他觉得“死一会儿”非常好。这个故事恐怕有点儿超出常人的理解范围,但我想,学过游泳的人都能体会——当你沉入水里,脑中一片空白,仿佛远离人世。其实,电影里也常有这样的镜头,比如《少年派的奇幻之旅》里,派在无边的大海里游来游去,以为会死掉时又看到了各种瑰丽奇异的幻象……
  当然,书中也有柔情款款的讲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来自香港的男明星不愿意住宾馆,他只好邀请男明星来自己家里住。他们在狭窄的窗台上看月亮。蔡康永提醒他这样有点儿危险,可能会掉下去,那男明星却笑说:“我一定会抓住你……”这句话犹在耳畔,但某一天,那个男明星自己却猛然从高楼掉了下去。我突然想到张国荣,是他吗?他如此热爱月亮,才会掉到地上去吗?因为,只有在永恒的黑暗里,才可以看永恒的月亮吧?当然,这是我的揣测,而蔡康永只是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特别的故事,比如一个男孩儿,在大自然中成长,从小被教育要热爱每一棵树,跟树说话。后来,他来到大城市,成为了城市里唯一一个和树说话的人。在城市人看来,他很可笑,但在他自己看来,这才是重要的事,是值得用心坚持做的事情。
  当这些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会吃惊,也会有一些反省——原来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啊!而这个,恰恰也正是大千世界的真相吧。
其他文献
看罢《钢的琴》这部电影,觉得用“真诚”这个词来形容它最为贴切,它真诚地展现了我们普通却又让人感到无奈的生活,看完后觉得是借着一部电影走过了一小段路程,看到了之前未曾见过的风景。  《钢的琴》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人公陈桂林是重工业城市里一个普通钢厂的下岗工人,他在下岗后组建了一支乐队,乐队经常在各种婚丧嫁娶场合中演出。陈桂林的妻子对这种过于平淡的生活十分不满,她想跟陈桂林离婚,选择
亲爱的萧萍:  今天看到你发来的照片,你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阳光中陶醉,让我想起美国画家怀斯 的画。你走进异国风情才半年,已经融入其中,让我欣喜。  我上网搜搜德克萨斯州的资料,我能想象出来那里的阳光和植物是何等温热,即使在冬天,天也是那么的湛蓝!美国是我喜爱的国度之一,我喜欢这个年轻国家的未来意识,和我们国家格外重视历史文化相反,美国提供给我们很多前瞻性的眺望——无论电影还是别的呈现,美国人常常带
出生在一片被湘水润泽、濡染着楚地遗风的土地,我却时常感到惶恐,原因在于我不会说方言。  小时候我觉得方言土气,便赌气闭口不说,只常常听着,倒也能聽得懂几句。等到长大了,我竟有些失落,原来我像个异乡人。  这种情形发生得太多了:菜市场里,我说着一口普通话,卖菜的大娘听得一愣一愣,我常常张嘴也不是,闭嘴也不是;过年回老家,家里人热热闹闹围一桌,伯伯们说着方言,我却云里雾里,尴尬万分……  让我惊讶的是
周日午后,连阳光都比平时柔和了一些。  就在这么一个不被人打扰、也不想去打扰人的下午,我听着歌,看着电脑屏幕上跳跃的画面,渐渐联想起那些由光影构筑的青春岁月……  台北交换  一直是那么关注和向往台北。  自然而然,《第36个故事》这部电影就进入了我的视野。  这是一个关于咖啡馆的故事,听着确实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不过,贯穿整部电影的“以物易物”这一概念还是挺特别的——毕竟,多年前人们就抛弃了物物交
荒诞喜剧片《提着心吊着胆》由李雨禾执导,尔冬升监制,陈玺旭 、高叶 、 任素汐、董博、楼云飞 、耿一正 、曹瑞 、陈春生联袂出演。电影讲述了杨百万(陈玺旭饰)与妻子馬丽莲(高叶饰)经营着“仙客来大饭店”,老板杨百万怀疑马丽莲背着自己偷汉子,于是联合江湖郎中毕见效买凶杀人。结果,一系列不相干路人的闯入,让原本密谋的买凶杀人事件出了各种幺蛾子,在他们的故事线里也闹出了各种荒诞可笑的事情。每个人都为了达
(一)  越夏靠在校门口的大树旁,看着大门前车来车往,但她不想回家。  帕米没有来,它也不会再来了。  妈妈要过很久才下班,距离补习班开始上课也还有将近一个小时,越夏向马路对面的小商店一个个看去——“水果天堂”,这是一家颇受同学欢迎的饮品店;“佳璞复印店”,这家店她自己从没进去过;夹在这两者中间的店铺“天使候补生”是一家什么店?她以前见过吗?  越夏直起身子,认真地研究起这家店铺。一块未经打磨的木
一  我在火车站等老黄。  老黄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从小玩到大。他叫我来接他,说九点半到常德。我提前一个小时到了火车站,因为火车晚点,我又多等了一个小时。还好是早晨,虽然时值夏天, 阳光却不毒辣。我坐在出站口,看着脚边忙碌的蚂蚁发呆。又是一个夏天。我在想我们的生命中有多少个夏天。初中毕业后,老黄就去外地读书了。我们总是在夏天的伊始重逢,又在夏天的末尾离别。一开始,我们还会感伤,后来慢慢地习惯了,离别
刚刚转过身,我便忘了灯原是我点亮的。  灯光越来越亮、越来越暖,我竟然认为那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精灵拿魔棒点亮的——这样孩子气的想象,有人会好意地笑话我。  很久以前,我便学会了瞅着灯光出神。夜的黑是那么的大,那么的重,灯只能照亮那么小的空间,我却觉得它的美是无限的。虽然穿越过它的光时会留下影子,但我乐此不疲,先是伸长的手臂穿过它,然后是倔强的鼻尖碰到它……最后,整个身体也穿过它:我在与灯光嬉戏,作
男孩儿来到枫色山上。  山上春色正好。男孩儿四处游荡。绿色的树叶“扑啦啦”地在树上欢笑,给春天增添了几分活泼之感。  男孩儿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守着一片面积不大却寄托着一家人希望的麦田。正因如此,男孩儿才放下了自己几近破烂的课本,背起竹篓,独自上山来——他几天前听说有人在这座山上挖到了千年人参,发了大财。  男孩儿不认得什么是人参,更不认得什么是松茸,只管翻大山。  人参一定长得很漂亮吧?  是不是
人的一生会走过无数条陌生的路,或许你会感到无助、迷茫,但你应该坚信前方会有曙光,那曙光便是希望。  ——题记  小时候,我特别胆小,不敢独自一人过马路,常常停在路中央——前面有车辆快速驶来,后退一步呢,自行车也不少,恐惧就这样滋生出来。其实,我周围的车辆都不是夺命飞驰,但它们的步调我捉摸不透,我只能小心地退回人行道上。  那晚,我站在一个陌生的路口,又有了这样的恐惧,红绿灯不停变换,身边的车辆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