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较于高等学府的学术课程教育致力于培养知识型学术人才而言,广大职业课程的教育则是面向社会招收想要获得或提高某方面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达到优良的职业技能教学任务,以及更加适应市场需要,很多职业学校开始着重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其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趋势最为突出。本文以中职学校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为例,采用实践研究的方式,探讨中职学校是怎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来构建应用美术设计这一课程的。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美术应用设计;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分类号】G633.955
社会发展的加快,加大了就对人才的供需要求。知识科学领域需要具有知识创新型的学术人才,技术发展领域需要拥有精湛专业技能的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技术经济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倚靠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优质的制造业应用型人才,要以人为本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但是长久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偏见。譬如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缺乏具体操作性强的专门的法律保护,政府对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自觉地从其内部进行深化改革,努力创办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入有用的技能人才。具体做法首先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模式、教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其次,应该依据市场需求推动校企融合,突破旧时的纯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目标[1]。
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指在职业课程中以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为主要指导的教学系统。应用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具备很大的社会实用意义。应用美术也称实用美术,是指不限于物质产品生产的,并且涵盖以实用目的为主的美术设计。主要包括商业美术、服装设计、书籍装帧、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生产生活中对美观度有一定要求的产品设计。作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类型,从教授知识的职业课堂上就应该以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为指导,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这也为我们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概念与设计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能力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通过对社会实践的考察,制定最适合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这样可以做到更专业更时效更有效率的学习。同时因为市场时刻处于运转状态中,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市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从教授对象、教授内容、教授手段、课程组织、产品展示分析、不同环境下教授方式有所不同这六个要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虽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譬如,获取资讯的信息来源,基于市场所做的决策,计划的实施与检查、评价等步骤。
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课程设计模式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分析典型职业课程,找准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课程区别于纯知识型的学术课程主要在于其各个专业、各科课程的设置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需要根据职业的具体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之前,找到准确的课程市场定位,可具体分析几个典型的依据工作过程进行授课的课程仔细研究。第二,分析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只有真正面对市场需求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职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市场调研小组,组委会应该定期咨询几位在行业有所建树的专家,共同商议研讨针对职业岗位进行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第三,对学习领域的扩展开发。掌握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前期分析准备,对于课程本身亦是不容忽视。学习领域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建立在课程理论基础上的跨学科的课程计划,主要任务包括完成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2]。具体来说,就是开发与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职业课程相对应的学习课程。培养与行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相一致的学习型人才,从而做到教育与工作能力的统一。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设计优势
严格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教授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学习的是专业的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能够将实践和学习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实践经验或邀请行业专家和同学们讨论理论型知识,秉承学以致用的观念,增强课堂的实用性和有趣性,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教学在保障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外,通过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还能够感受在真正的职业生涯中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如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工作守则、注重做事效率和团队合作等。
相对于学术型人才的课程指导而言,基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目标,更快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多地创造财富。
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的构建
美术应用设计拥有广阔的经济市场,当今社会的每一样大众产品都离不开应用美术的设计制造。大到工业产品、建筑房产、视觉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珠宝首饰、服装加工、景观设计等,小到纺织、装饰、绘画平面设计。因为其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行业。中职学校积极发展美术应用设计课程的依据之一,就是努力尝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
(一)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的构建标准
依据课程开发的两大要素,推动校企融合,是构建美术应用设计课程的新标准[3]。
课程开发的两大要素包括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职业学校中美术应用设计方面的骨干教师应该结合市场上美术应用设计工作实例,并且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开发最新、最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美术应用课程,并按照课程知识的重要性选择适宜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时长,做到有效率有意义的课程教学。 校企融合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方式,更是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方式。学校管理人员和每一名美术应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努力搭建学校和企业互助融合的平台,具体应该从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入手,通过长期的深入调研、补充、讨论选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并适宜作为教学案例的企业长期合作。也可以让优秀教师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培训或参加企业活动的形式加强教师的技能培养,让企业的优秀员工,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校企融合的真正目的。美术应用设计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校更应该加强其专业的校企融合水准,让学生的设计图纸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更符合产品设计实际,让企业的产品设计在学生的创意参考下,更人性化、更实用。
分析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于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就需要把美术应用设计的不同产品分类,对不同设计产品的功能、用户需求等进行市场调研,最好配合发放调查问卷,这样可以更清晰的分析美术应用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的用户需求,以便更好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
美术应用设计学习领域的扩展开发,需要整合美术应用设计学习领域,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美术设计专业除了需要新型的设计思维、设计观念、设计目标,更需要具备优秀绘图能力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还应该从平日的学习中,发掘具备优秀绘图能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拓展学习的能力,为顶岗实训工作储备人才。
(二)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的构建成果
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指导模式,发展成为以实现学生综合性学习任务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培养了岗位适应性高、具有高素质行业竞争力的学生,并且通过对应用美术设计行业资源的掌握,可以发掘美术应用设计不同领域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学习领域的扩展开发,学习资料库利用,保证了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传统课堂冗长枯燥的文字结合实践工作分析,优化了课程内容,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课程质量的最优化。现代职业学院大力发展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为了更有效的实施美术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可以促进该专业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校内模拟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培训的工作,较好的解决了地方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以及地域的限制等问题。
三 结束语
探索美术应用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课程研究,通过专业化校企融合的团队分析典型美术应用设计课程和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对美术应用设计行业知识的拓展开发。积极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步。
参考文献
[1]贾嘉.基于工作过程的美术应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设计艺术研究,2013,03(3):96-97.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12):36-37.
[3]姜大源.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0)162-16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美术应用设计;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分类号】G633.955
社会发展的加快,加大了就对人才的供需要求。知识科学领域需要具有知识创新型的学术人才,技术发展领域需要拥有精湛专业技能的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技术经济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倚靠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优质的制造业应用型人才,要以人为本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但是长久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偏见。譬如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缺乏具体操作性强的专门的法律保护,政府对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自觉地从其内部进行深化改革,努力创办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入有用的技能人才。具体做法首先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模式、教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其次,应该依据市场需求推动校企融合,突破旧时的纯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目标[1]。
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指在职业课程中以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为主要指导的教学系统。应用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具备很大的社会实用意义。应用美术也称实用美术,是指不限于物质产品生产的,并且涵盖以实用目的为主的美术设计。主要包括商业美术、服装设计、书籍装帧、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生产生活中对美观度有一定要求的产品设计。作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类型,从教授知识的职业课堂上就应该以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为指导,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这也为我们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概念与设计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能力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通过对社会实践的考察,制定最适合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这样可以做到更专业更时效更有效率的学习。同时因为市场时刻处于运转状态中,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市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从教授对象、教授内容、教授手段、课程组织、产品展示分析、不同环境下教授方式有所不同这六个要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虽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譬如,获取资讯的信息来源,基于市场所做的决策,计划的实施与检查、评价等步骤。
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课程设计模式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分析典型职业课程,找准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课程区别于纯知识型的学术课程主要在于其各个专业、各科课程的设置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需要根据职业的具体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之前,找到准确的课程市场定位,可具体分析几个典型的依据工作过程进行授课的课程仔细研究。第二,分析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只有真正面对市场需求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职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市场调研小组,组委会应该定期咨询几位在行业有所建树的专家,共同商议研讨针对职业岗位进行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第三,对学习领域的扩展开发。掌握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前期分析准备,对于课程本身亦是不容忽视。学习领域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建立在课程理论基础上的跨学科的课程计划,主要任务包括完成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2]。具体来说,就是开发与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职业课程相对应的学习课程。培养与行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相一致的学习型人才,从而做到教育与工作能力的统一。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设计优势
严格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教授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学习的是专业的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能够将实践和学习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实践经验或邀请行业专家和同学们讨论理论型知识,秉承学以致用的观念,增强课堂的实用性和有趣性,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教学在保障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外,通过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还能够感受在真正的职业生涯中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如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工作守则、注重做事效率和团队合作等。
相对于学术型人才的课程指导而言,基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目标,更快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多地创造财富。
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的构建
美术应用设计拥有广阔的经济市场,当今社会的每一样大众产品都离不开应用美术的设计制造。大到工业产品、建筑房产、视觉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珠宝首饰、服装加工、景观设计等,小到纺织、装饰、绘画平面设计。因为其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行业。中职学校积极发展美术应用设计课程的依据之一,就是努力尝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
(一)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的构建标准
依据课程开发的两大要素,推动校企融合,是构建美术应用设计课程的新标准[3]。
课程开发的两大要素包括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职业学校中美术应用设计方面的骨干教师应该结合市场上美术应用设计工作实例,并且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开发最新、最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美术应用课程,并按照课程知识的重要性选择适宜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时长,做到有效率有意义的课程教学。 校企融合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方式,更是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方式。学校管理人员和每一名美术应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努力搭建学校和企业互助融合的平台,具体应该从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入手,通过长期的深入调研、补充、讨论选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并适宜作为教学案例的企业长期合作。也可以让优秀教师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培训或参加企业活动的形式加强教师的技能培养,让企业的优秀员工,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校企融合的真正目的。美术应用设计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校更应该加强其专业的校企融合水准,让学生的设计图纸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更符合产品设计实际,让企业的产品设计在学生的创意参考下,更人性化、更实用。
分析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于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就需要把美术应用设计的不同产品分类,对不同设计产品的功能、用户需求等进行市场调研,最好配合发放调查问卷,这样可以更清晰的分析美术应用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的用户需求,以便更好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
美术应用设计学习领域的扩展开发,需要整合美术应用设计学习领域,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美术设计专业除了需要新型的设计思维、设计观念、设计目标,更需要具备优秀绘图能力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还应该从平日的学习中,发掘具备优秀绘图能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拓展学习的能力,为顶岗实训工作储备人才。
(二)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的构建成果
美术应用设计职业课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指导模式,发展成为以实现学生综合性学习任务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培养了岗位适应性高、具有高素质行业竞争力的学生,并且通过对应用美术设计行业资源的掌握,可以发掘美术应用设计不同领域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学习领域的扩展开发,学习资料库利用,保证了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传统课堂冗长枯燥的文字结合实践工作分析,优化了课程内容,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课程质量的最优化。现代职业学院大力发展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课程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为了更有效的实施美术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可以促进该专业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校内模拟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培训的工作,较好的解决了地方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以及地域的限制等问题。
三 结束语
探索美术应用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课程研究,通过专业化校企融合的团队分析典型美术应用设计课程和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对美术应用设计行业知识的拓展开发。积极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步。
参考文献
[1]贾嘉.基于工作过程的美术应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设计艺术研究,2013,03(3):96-97.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12):36-37.
[3]姜大源.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