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材;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77—0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他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意思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并掌握语文的规律。下面,笔者以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只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笔者经常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陶罐和铁罐》《找骆驼》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习《花钟》一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平时的观察,制作一个“花钟”。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和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教材中的课文是以一组一组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来设计活动。例如,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四组安排了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一组课文,笔者在教学这一组课文时,开展了“我的观察与发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教材原本就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则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瓴,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结合《品德与生活》学科、《美术》学科,开展了“夸夸我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用画笔、相机、眼睛,记下了校园的每一个景点,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教师等形式,发现了学校曾经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行知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的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五组安排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组课文。笔者为了配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开展了主题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组成小组,有的小组搜集图片,展示我国精美的民间工艺;有的小组搜集视频资料,介绍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的小组查阅文字资料,介绍我国的神话故事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的关键。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77—0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他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意思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并掌握语文的规律。下面,笔者以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只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笔者经常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陶罐和铁罐》《找骆驼》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习《花钟》一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平时的观察,制作一个“花钟”。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和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教材中的课文是以一组一组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来设计活动。例如,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四组安排了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一组课文,笔者在教学这一组课文时,开展了“我的观察与发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教材原本就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则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瓴,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结合《品德与生活》学科、《美术》学科,开展了“夸夸我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用画笔、相机、眼睛,记下了校园的每一个景点,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教师等形式,发现了学校曾经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行知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的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五组安排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组课文。笔者为了配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开展了主题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组成小组,有的小组搜集图片,展示我国精美的民间工艺;有的小组搜集视频资料,介绍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的小组查阅文字资料,介绍我国的神话故事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的关键。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