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群" "变"与梁启超的自然观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With the advent of modern scienc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ch subverted the view of mechanical nature since the 17th century, Liang Qichao gradually formed a view of nature characterized by “moving”, “grouping” and “transformation”, and experiencing and criticizing the culture of “science invaded philosophy” Expand its natur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Realistic concerns and salvation feelings make their views of natur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trend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both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match each other with the guidance of a strong new nation.
其他文献
朱子人性论是“自然常道”思想基础上强调“当然”的客观道德价值论。戴震对理学的深刻批判同时导致了人们忽视了朱子人性论的自然主义思想基础。朱子通过对天道的体认 ,揭示
本文描述了意象的两大特征 :以生命感作为意象沉默姿势的本质特征 ,主观情意的投射和主客交融赋予意象以生命感 ;以凝定性作为意象沉默姿势的表现特征 ,它凝定为语言 ,在时间
80年代初数理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关系的争论中,大致有4种观点:取代论,统一论,吸收论,永恒论(并存论)。吸收论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吸收下去。永恒论不应该是吸收论的终点,
道德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得以治理的根基,我国传统儒学一直致力于道德教化,竭力倡导“道德为先”的原则。王艮基于这一重德传统,坚持“德行为重,文艺为轻”的教育方针,希望
性别是文化生活的核心.性别价值观从一系列社会结构和行为中得到体现和推动,而正确性别价值观的确立对于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家庭教育、
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主体性,实质上就是坚持人的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中真正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和个性发展要求。我们要逐步消除无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传统道德教育模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从存在分析哲学的立场出发,针对二十世纪出现的“存在的虚空”的现象,提出通过创造的价值、体验的价值、态度的价值三种途径,可以探求到人生的意义
知荣明耻,维护中华民族的魂、灵、根,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南和精神动力。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用模范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当好人民
知识改变命运,物流改变世界.一个新行业的兴起和发展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物流管理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而在物流人才开发过程中却出现滥竽充数、质量低等问题.为确保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早期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近代中国要自强,必须要有自强的人才;要培养自强人才,必须改革科举制.他对科举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