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魂,是学校品牌之魂,更是未成年人成长之魂。在“十三五”的第3个年头,人才的竞争必将更第加激烈,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学校的摇篮,在机遇和挑战的面前,如何使学校处于不败之地,成为强者中之王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试从用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引领发展、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彰显品位、用高品位的制度文化保驾护航、用高品位的行为文化提升内涵、用高品位的课程文化积淀素养、用高品位的创新理念拓展未来等六大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学校成为育人的强者之王,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用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引领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集中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价值追求。学校应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学校精神文化,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如“一训三风四” 理念,校训:“爱校、守纪、勤学、向上”; 校风:“文明、勤奋、团结、创新”;教风:“严谨、务实、求真、求精”;学风:“自信、乐学、善思、拼搏”;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以制度促管理”; 德育理念:“德育为首,全面育人”;教学理念:“培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通过“一训三风四理念”的建设,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引领未成年人前进发展。
  二、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彰显特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一项潜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未成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鞭策着未成年人执著追求,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努力建设一流的校园环境,整体规划,布局合理,使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现代化,创造一个未成年人的“花园”“乐园”“家园”式的校园,以达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方位整体优化。学校挖掘文化底蕴,追求儒雅的文化气息,发扬时代精神,打造校园人文景观。如学校建校史室,用优秀的传统教育学生;建荣誉室,以先进的人和事激励学生;建生物园,以体现大自然生態的和谐美丽培育学生阳光的心态。
  学校的校园文化长廊更未成年人成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彰显着校园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学校的教学楼各层走廊课室外教可挂一些镜画。如,英语镜画、文明礼仪教育镜画、心理引航镜画、安全教育镜画、名人画像镜画等;科学楼各层走廊都是挂有学生的绘画、书法的精品镜画,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幅墙壁都成为催人上进,警人自省的育人的场所。
  学校每学年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这都是未成年人最向往的最快乐的日子,在“三大节”里学生翱翔高飞,展示才华,彰显特长。
  三、用高品位的制度文化保驾护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品位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之脉,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法治根基。制度文化是通过制度管理过程凝聚精髓文化而形成的。制度文化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制度管理是为了学校的发展,管理也是为了每个人目标的实现:领导者实现管理理想,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未成年人实现健康成长。人、财、物、事、信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不理清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抓不住管理的主线就容易陷入沼泽。学校管理既要严格、强化,又要柔性、开明,这样凝聚力就会倍增。如果把心与心,思想与思想直至精神境界的高级对话渗透在管理中,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体,那么学校就会迅速驶进历史的快车道,超越历史的车轮。
  学校可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学生管理制度》《校规》《品行评比制度》等等,以制度为准则,规范未成年人行为,让未成年人有章可循,促进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用高品位的行为文化提升内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品位的行为文化能约束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规范,让未成年人成为高雅的文明人。初中正处于学生人生价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用给力的行为文化来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良好的道德行为文化,应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入手。学校通过班会课、主题团队课、德育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等,将行为教育寓教育活动中并得到内化;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歌唱比赛等,使未成年人学会关心、尊重、爱护、帮助他人,做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的文明习惯。
  五、用高品位的课程文化积淀素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品位的课程文化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学校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要与时俱进,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最给力的课程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文化是通过课堂教学积淀而成的,因此学校首先要打造的是课堂教学模式文化的构建,如语文科构建“读—思—评—练—议” 课程文化教学模式;数学科构建“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课程文化教学模式;英语科构建“任务型教学”的课程文化教学模式;政治科构建“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自主归纳”的课程文化教学模式;物理科构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课程文化教学模式;化学科构建“以实验为基础,主动合作——问题探究”的课程文化教学模式。通过各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大大优化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有力地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学校课堂文化的特色。
  其次,开发校本教材,为课程文化积淀素养注入新的生长点。学校可结合本土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形成课程文化特色。我们新会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名人梁启超,陈白沙;有伟人周恩来总理到新会视察时留下的足迹;有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有宋元古战场、“崖门国母殿”等;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如开发《学名人,寻足迹》校本教材、《爱我新会,美化新会》校本教材。此外,学校可结合新时期德育的特点,开发《家长学校辅导教材》《家长经验交流》《法制教育》《节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家长学校校本教材,使学校德育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为未成年人成长积淀素养。
  六、用高品位的创新理念拓展未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品位的创新理念对学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如果只是用旧的理念支撑学校的现在和未来,那么学校只会停在原地踏步,滞后不前。面对教育的激烈竞争和未来趋势对教育的要求,如何在百舸争流中扬帆前进,创造学校美好的未来?这是学校发展面对的新挑战、新课题。学校未来的发展,首先在于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关键在于人,而这个“人”就是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在全国表彰优秀教师说会上:“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强教育必先强师。”可见,教师在未成年人培养中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优秀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优秀的未成年人。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学校首先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研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及时更新观念、理解变革、参与变革、研究变革,增强应变能力;其次学校要鼓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等,让教师不断“充电吸氧”;再次,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种方式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创新思路。毛泽东同志说:“思路决定出路。”通过这些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使广大教师有了明确的思路和全新的理念,才能使学校在培养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做活、做特、做优。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三五”的号角声早已吹响,学校要扬帆前进,树立特色意识、品牌意识,用最给力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祖国未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主要干线,一切数学知识的习得为了解决数学而服务。一年级开始,由于学生识字量少,解决问题主要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或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看图列式;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数量关系;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是数学组成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一是学生的生活面狭窄,尤其是农村孩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单一、枯燥。二是学生忽视了身边的精彩,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三是学生知识储备太少,语言贫乏。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抄来”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所谓“优秀作文”。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使农村学生在作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适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营造教学环境、利用教材资源以及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实现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营造;利用;体验  当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被溺爱,以自我为中心;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爱的滋润,人格不健全;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管教。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这些孩
【摘要】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广州市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此为契机,我校为了让学生从行为上进行转变,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利用不同形式将垃圾分类知识方面的教育融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以各项垃圾分类活动为载体,借助多种形式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对垃圾分类有关知识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双向提升。  【关键词】
走向新时代,中国将面对日新月异、激荡多样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发展及新业态,不仅许多新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产生,新教育理论和实践形式不断涌现,更多种类的微课、慕课、直播视频课等网上课程会如雨后春笋般到来,更多新型的深度学习、智慧课堂等也必將迅速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挑战传统教学。为了策应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到来和新形势下广东教育新改革与新发展,经广东教育学会批准,由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广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那些沉积着智慧结晶的名家言论,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和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字字珠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摘要】长期以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成为旧语文作业模式的标签,它禁锢了本应鲜活的思想,扭曲了天真活泼的童性,成为童心世界里沉重的枷锁。作业本无错,错的是施教者僵化的教育思想、枯竭的创新意识。把学生从枯燥、沉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还教育一片乐土,让它成为滋润心灵、焕发热情的“精神家园”,让语文教学真正“鲜活”起来,我们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陶行知;新课改;语文作业设计;多元化  现代教育家陶行
本报综合报道 8月10日下午,2017-2018学年广东省“书香校园”线上读书系列活动颁奖仪式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举办的南国书香节少儿馆举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获奖单位和学生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颁奖活动。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承办的广东省“书香校园”线上读书系列活动从2016-2017學年开始开展,以“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优秀读后感”“请一批名家进
【摘要】校园足球作为我国足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发展进程与所遇到的问题,对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整体发展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发展校园足球的历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发现现阶段校园足球存在以下问题:硬件设施不完善,场地缺乏;校园足球与应试教育挂钩,难以激发青少年对足球的真正兴趣;足球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校园足球;发展问题;改进策略  一、前言  足球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当前社会主流议题,其在塑造宏观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单凭学科课堂实施得不到有效持续的发展。我校在育人方面倡导“顺和教育”,在多年的努力下形成了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其在驱动我校德育工作发展方面发挥着支柱性作用。本文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维度,分析“顺和教育”课程拓展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