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才能一步步的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初中是学生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深入推进,初中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达到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初中语文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理念的迂腐陈旧,使得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大多数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不能主动的思考、探索,学习效率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有意识的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环节,巧妙的进行一些课堂设计,和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开展。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叙事散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把学生依照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成绩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和父亲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父亲和文章中朱自清的父亲之间的不同,深入理解文章情感。然后,在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通过情节的填补以及揣摩人物心理等阅读方式对本篇散文进行品味,使学生由客观式的阅读转变为创造式、享受式的阅读,从而,对本篇文章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主旨。最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从细节入手,找出文章中能够体现浓浓的父爱之情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文章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教师作为学生前进路上的指南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方向,但绝不是主导学生的前进脚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创建和谐课堂,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开展问题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心理和心智尚未发展的完全成熟,很容易出现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那么,在教学中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厌恶情绪,学习成绩无法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应该改变现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一节课程时,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叶圣陶先生在文章的开头说的“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这一百多出的园林自然各不相同”这一句话,提问学生:“虽然作者说园林各不相同,但是,他却在园林的不同之处找出来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一巧妙设问,既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紧张的课堂状态中,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向下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苏州园林形成初步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教师再请学生细读课文,解决不同的问题,体会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积累写作经验。由此可见,一个个的问题引领学生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要求。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构建多样的课堂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构建高效课堂,除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和变革,还应该学会利用新型设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的时间有限,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有机会亲眼所见像文章中描写的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的石拱桥,教师可以在讲授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石拱桥以及文章中所描写的石拱桥,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对比中国的石拱桥和外国的石拱桥附不同点和相同点。趁热打铁,教师请学生仅通过观看图片上各式各样的桥,说出自己的理解,找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教师循循引导,使学生按照提示进行文章的阅读学习,了解石拱桥的结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坐在教室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构建初中高效语文课堂。
  综上所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等一系列教学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才能一步步的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国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
  【2】张继东.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3】曹红芳.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4(20)
  【4】田艷菊.探究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6(12)
  【5】汤丽丹.少教多学,建构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8(01)
  【6】王星月.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与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如下:阅读教学目标本质认知不清;阅读中教授单词以猜词为主;课堂阅读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诸多明确的要求:教会学生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英语阅读
大容量数据存储在高可靠性、高密度、低成本等的现实上存在技术瓶颈,针对此问题,3D封装作为一种有效方案被提出。从陶瓷封装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大容量存储器电路的高可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高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本文介绍了采用C/S和B/S混合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并针对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现以对话型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英语教学,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手段。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对字句的教学,忽略对话的整体应用性,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隔断英语词句与对话的联系,同时给学生将英语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加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变这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与发展进行梳理,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历程的回顾,从中找到最能反映当前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