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美与悲剧之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自产生自主意识以来,就发现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所有人,都难逃一死。活着只有一条艰难之路,死亡却是千奇百怪的容易。人类对生命终结问题的关照,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人类在哲学与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寻永恒。对永恒的向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希望生命永恒、希望亲情、爱情、友情永恒,这种美好的愿望,产生了人类文化中美若星辰的文学艺术,但人类永远无法达成永恒的宿命,又是人类一切悲剧的源头。
  关键词:文学;死亡;永恒;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17-03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石猴跳入水帘洞,为猴群觅得一个有石窝、石灶、石盆、石床、石碗、石凳的安身之所,遂被众猴拜为王,名曰美猴王。美猴王在猴群中分派君臣佐吏,带领猴群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不与飞鸟为伍、不同走兽攀亲,不受人王拘束,整日欢会,自由自在,快活赛神仙。可是有一天,美猴王忽然悲从中来,涕泪零零。猴群不知何故,问猴王为何悲伤。猴王答曰,今虽不受人管束,不惧禽兽威服,但实在逃不出阎王老子的手掌,等到年老血衰,必然身死赴黄泉,如今的自由快活,也不过是将要消散的云烟。猴王语罢,众猴皆掩面而泣。
  美猴王超然于众猴之上。他天生神力,能去往众猴不能去往之地;他也善于思考,在众猴不倦的欢愉中,提出了一个令所有猴子都感到忧虑的问题——“猴”必有一死。正是因为这个哲学问题的提出,《西游记》的故事才拉开了大幕,这部经典名著才得以流传于世。
  美猴王的难题,其实是人类的难题。人类自产生自主意识以来,就发现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所有人,都难逃一死。老死、病死、跌落悬崖而死、落入虎口而死、被火舌吞噬而死、被水泽淹没而死、被雷霆击打而死、被同类战争杀死。活着只有一条艰难之路,死亡却是千奇百怪的容易。死去同伴的状貌,往往令生者不甚恐惧:皮肉之下,白骨可见;身死之后,将居何处?人类对生命终结问题的关照,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美猴王的办法是出山渡海,寻仙求术;人类则在哲学与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寻永恒。对永恒的向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希望生命永恒、希望亲情、爱情、友情永恒,这种美好的愿望,产生了人类文化中美若星辰的文学艺术,但人类永远无法达成永恒的宿命,又是人类一切悲剧的源头。
  一、神话故事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也是中华民族的“神话史诗”。华夏祖先面对客观的世界,无常的命运,产生了对自然人生的认知方式。诸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故事,正是远古先民对人类超越自身局限性,征服客观世界的浪漫幻想。女娃溺于东海,但她的精神不灭,化而为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281)。精卫虽小,但生命不灭,以不灭之身填有限之海,未尝不能为也。夸父“逐日而走”,因为口渴,“饮于河、渭”,因为不够,又“北饮大泽”,喝光了几条大河的水,可还是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282)。夸父的故事非常有趣,夸父能喝光几条河的水,可见他并非凡人。可夸父又死于口渴,可见他难逃凡人的宿命。好在故事结束时,夸父的手杖化为桃林,夸父的生命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同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鲧,为了救苍生于洪水,“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于是被杀于羽山之郊。大禹从鲧的肚子里钻出来,继承了父亲治水的事业,“布土以定九州”[1](283)。治洪水、救苍生是凡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鲧因此牺牲了性命。但在故事里,他的生命和理想超越了普通人身体的限制,在儿子大禹身上得到了延续。又如黄帝、蚩尤各请天神相助,逐鹿天下;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后羿弯弓搭箭,射下九日;共工争帝不成,撞断天柱。先民英雄在神话传说里纷纷超凡脱俗,成为寄托先民永恒理想的化身。
  二、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五百多年间,各个阶层诗人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朴素,韵律和谐,对当时的社会百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艺术记录。《卷儿》的诗人当是一名贵族,他怀恋之人被征召从军,不得与之相守,于是作者发出感慨,“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伤”,“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1](3)《谷风》记录了一位被丈夫遗弃女子的悲哀之声,她希望夫妻应该似“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应该“黾勉同心”,“及尔同死”,结果却是“能不我慉,反以我为仇”,“有洸有溃,既贻我肄”。类似之作还有《氓》,男人追求女人时,蚩蚩之貌令人不能不信其心之诚,他登上墙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美好时光短暂,“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女人总结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10)《黍离》是东周大夫悲悼周王朝覆亡之作,作者路过东周故国宗庙宫室,只见“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于是作者仰天长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三、楚辞
  与《诗经》交相辉映的,是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之作《离骚》。屈原学识渊博,忠心耿耿。他希望能够帮助楚王抗击秦国侵凌,让楚国江山得以继续传承,但事与愿违,楚国终被强秦所灭。现实让诗人痛苦不堪。他发现自己对楚国败灭的国势无能为力,他同时发现自己对被楚王冷落的命运束手无策,悲愤之情从诗人胸中迸发而出,“忳鬱邑余侘傺系,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230)诗人上天入地,探寻通往光明的道路。“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1](230)女嬃劝诗人明哲保身,但诗人选择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231)。他上扣天门,却遭冷落,“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1](231)。诗人接着下寻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结果并无所获。诗人只好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诗人远游他乡。“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1](232)诗人在远行途中,忽然看见自己的故土,“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1](233)。经过多方探索,诗人仍然找不到一个让祖国长治久安的方法,同时又无法舍故土而远走他乡,于是他选择步彭咸后尘。“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1](234)。正如辞中所言,诗人在家国兴隆之梦破灭后,抱石自沉湘江,留下千古悲剧。   四、散文与辞赋
  公元前221年,秦国以一国之力,“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2](8)。秦始皇摩挲着传国玉玺,“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锯,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拒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谷。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8)秦始皇以为如此,便可“子孙帝王万世”[2](8)。然而,“陈涉,瓮牖绳枢密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将秦始皇千秋万代的梦想彻底击碎。几十年后,西汉文学家贾谊写下《过秦论》,探讨了秦始皇期望永恒,却必然被后来者替代的宿命,成为流传至今的名篇。
  五、汉乐府诗
  南朝时期,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史称《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所录皆为五言诗,刘勰《文心雕龙》赞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其“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这十九首诗较为广泛的反映了汉末文人对宗庙祭祀、帝王出猎、爱情友谊、生存死亡等的感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日已远,衣袋日已缓……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1](394)远行异乡的情人,令诗人无比思念,以至于日渐消瘦,衣带渐宽。诗人努力多吃饭,以免自己的身体因思念过于憔悴,等不到情人的回归。“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撼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的诗人对世道不平满怀激愤,于是不无讽刺的呼吁人们追逐富贵,不要让短暂的人生贫困交加。《西北有高楼》的作者经过雕栏楼阁,忽然听到动人音乐,“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1](396)。其曲之悲,令作者联想到杞梁妻。作者感叹奏乐者心中之苦无人能理解,正如自己知音难觅。高喊“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却在一首音乐的催发下,生出如此感慨,不得不令人怀疑他们“据要路津”的可能性。不论是对知音的渴求,还是对政治抱负实现的渴望,最终都成为作者的一场白日梦,幻化为抟扶摇而上九千里的大鹏,飞向缥缈永恒的未知处。又如“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1](398)?“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竹生》399)“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1](40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401)“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1](401)“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减。一心抱区区,惟君不识察。”[1](402)“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1](403)有关亲情、爱情、友情、事业等等的美好愿望,都可以用《客从远方来》中的诗句概括。“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膠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六、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谈到《史记》时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受宫刑之痛辱后,司马迁将其人生理想寄托于研究社会自然的规律,通达历史变幻法则,形成一套为世人认可的文字遗产,从而完整其不完整的生命,完成其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不少篇章都因其详实的记载、丰富的内容、较强的文学性而广为人知。如《项羽本纪》中,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率楚军大破秦军,“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轩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2](35)。及攻破咸阳,杀秦王子婴,分封诸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2](39),一时间风光无限。不料几年后便被围垓下,自枭其首。虽然司马迁认为项羽“自矜功伐”、“欲以力争”[2](44)导致其必然失败,但司马迁也为“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的项羽感到惋惜。《留侯世家》记载了汉初三杰之张良的传奇一生。作为刘邦的主要谋士,张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2](74),帮助刘邦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劝谏封赏雍齿、迁都长安等等,为大汉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天下已定、群臣争功之时,张良认识到君臣一心打天下的阶段已经结束,“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2](76)。韩信不听张良劝告,自恃功高,终被吕后所杀。灿若星辰的英杰俊才,无论当日如何耀眼,最终都会落入历史长河。司马迁椽笔一挥,在长河中拾取最闪亮的几个石子,为后人研习天人古今之道提供了最鲜活的社会记忆。
  七、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是基于汉语独有的韵律节奏美而产生的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学里最为耀眼的双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从台阁走向关山与荒漠,心中充满了建功立业以达不朽的理想。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大声呼喊出圣明君主不再,天地悠远,人生短暂的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28)。张若虚则在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细致而有层次的描写了相思离别之苦。王维与孟浩然试图进入山水,在相对静止的山水里,捕捉人生中稍纵即逝的美好。王维参禅悟理,研习书画,因此其诗充满了禅佛理味与空间想象感,在超越轮回的智慧与超越人类生命的大自然中研磨永恒之美。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诗人饱蘸笔墨,描绘祖国边塞的长河落日、戈壁孤城,通过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完成对有限人生的超越。代表盛唐诗歌最高艺术成就的诗人李白,升天入地、穿今越古,将盛唐的自信与抱负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现实无情关上了实现理想抱负的大门,诗人蓬勃的生命力激荡冲突,转而发掘有限人生面对种种束缚时复杂情感。“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3](66)“我纵言之将何补?”[3](6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3](7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3](74)“吾将囊括大塊,浩然与溟涬同科。”[3](7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8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3](89)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另一位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更无处实践自己的理想。他在感慨人生不易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庶民百姓,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诗作。杜甫之后,唐诗的高峰上又添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等璀璨钻石,使唐诗在批判现实、探索心灵等方面有了新的成就。唐诗丰富的积淀,促使更善于表现情感的宋词兴盛起来。词作家借词抒发离愁别绪、爱恨情愁,如晏殊、晏几道、柳永、周邦彦、秦观等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4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4)“寸寸柔肠,盈盈粉泪。”[4](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17)至苏轼、辛弃疾,句式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宋词,也可以用以“言志”,与“言情”交融一体,向唐诗的高远古雅靠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4](7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82)别离悼亡、思乡念故,功业难就、人生短暂等等话题,正是唐诗宋词所反复吟唱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在诗词中超越了自己有限的生命,将千百年前瞬时而逝的个人体验转变为人类的共同体验,从而完成了个体生命的升华。   八、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元明清时期,元杂剧与明清小说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杂剧作家,为我们留下了《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等经典作品。这些剧作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疾苦、激烈的社会矛盾有较为深刻的反映。窦娥蒙受不白之冤,在审判者面前也无法洗刷冤屈,冤死刀下。故事本来到此为止,但是在剧作中,窦娥的血飞溅白练,六月天突降鹅毛大雪,当地亢旱三年。关汉卿让窦娥所遭受的不平,通过这三件超自然的现象昭示天下,让在人间得不到伸张的正义,在超越人间的“苍天之上”保留了一份希望。
  明清小说可分为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公案小说等类型。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镜花缘》、《聊斋志异》、《红楼梦》等经典作品。如果说《西游记》产生于美猴王对永生的追求,那么可以说《三国演义》出自各路英豪为一统天下的美梦而进行的苦心经营;《水浒传》里好汉们都有一个天下清平的梦想,《金瓶梅》中的男男女女则在酒色中忘忧作乐;《镜花缘》中的君子国、无继国、黑齿国、不死国等国正是作者美好理想国的幻景,《聊斋志异》里有花妖狐魅和人的真挚爱情,也有为求功名埋首八股的执着书生,有对统治阶级残酷压榨的揭露,也有对劳动人民不懈斗争的歌颂。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一开头便带有虚无缥缈的神话色彩。跛足道人摇头所唱“好了歌”,甄士隐所做“好了歌注”,更是直接点明了作者的世界观,名利富贵、爱恨情仇,都是即将消散的烟雾。
  时间是另一条流逝不停的河流,它冲刷出一条人类肉眼无法观察的河道,并且正在渐渐抹去存在过的人们的所有印记。手执火把围猎巨兽的远古先民,手臂与脚踝上沾染过怎样血痕?攻灭六国始皇帝,如何筹划千秋万代的基业?忧国忧民的杜甫,是否在春草遍围的城墙边投笔着墨?曹雪芹批阅《红楼梦》十载,曾记下多少人和故事?这些被时间推进未知空间的迷题,永远不能得到回答。
  人类发现自己所留下的痕迹,总会被时间慢慢抹去,哪怕镌刻于磐石龟甲,最终都会化为风中尘土。人类无法通过控制时间来解决此生有限的问题,但人类通过文学艺术,体验到了生命拓宽延长的可能性。文学艺术帮助人类对抗生命的有限,并将有限的自然时间和生理时间转化为无限的心理时间和体验时间,从而使人体验和接受时空的流转,坦然面对衰老死亡,同时超越衰老死亡,迎接永恒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81、282、283、3、10、230、231、232、233、234、394、396、398、400.
  [2]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35、39、44、74、76.
  [3]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8、66、69、71、74、77、87、89、436.
  [4]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10、17、71、82.
  [5]汪天文.社会时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作者简介:颜修(1987-),男,湖北宜昌人,就职于铁道警察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中外小说。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30-01  池塘的水像镜子一样光亮  花丛倒映在水面  野鸭游戏在水面  秋叶睡在水面  活着是多么美好啊  白天能够亲吻太阳  晚上可以欣赏月亮  每一朵玫瑰说道  那些玫瑰是多么可笑  它们多么吵闹  它们傻头傻脑  野鸭们叫着  望着水面玫瑰的倒影  秋叶红着脸说道  美就是阳光  永远不会灭亡  年轻的女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29-01  北方的雪可不同于南方的雪  它粗犷 它暴躁  可怕的暴风雪在外面呼啸  玻璃窗白得像被打扫过的天空  铺满了 厚厚的积雪  屋里却是一派温暖的景象  女主人在屋里炒菜  孩子们在玩耍  顽皮的孩子  在窗户上勾勒出稚嫩的图画  调皮的青蛙  奔跑的小马  外面多冷 给它们加个小太阳吧  妈妈对着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29-01  这是一个放大镜  这是一片圆玻璃  这是一滴水  瞧瞧一滴从树梢落下的水  玫瑰在开放  野鸭在游玩  鸟儿在歌唱  瞧瞧一滴从水沟里取出来的水  乱爬的蜉蝣  肮脏的蝇卵  在这滴水中注入一滴血  透过鲜红  千万种生物被放大  好似一盘龙虾  它们跳跃  它们凶猛  好像一座城市  它们赤身裸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32-01  太阳将内脏放入灯盏  一群群野兽舔着鲜血  走向黑暗的丛林尽头  凤凰此刻是悬挂在空气中的火焰  凤啄香木 凰扇火星  翅膀血红  那就是凤凰涅槃的时节  凤凰怀抱一片森林  复仇的火焰落在凤凰身上  她看到的  是熊熊燃烧的烈火  风与火相交  凤与凰相遇  那样斑斓 那样永恒  每世纪燃烧的火焰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28-01  有路的地方就有风景  越是漫长就越是美丽  苍茫的群山在天边召唤  梦想的热气球在身边飞舞  我们昂首挺胸  向着光芒  走向远方  远方总有一个缺口  永远无法消除  远方的远方  是我们背负着重重的行囊  走向传说中神秘的大海  作者简介:黄轶劼(1989—),女,湖北武汉人,云南师范大学 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32-01  耀眼的阳光  照着天安门的金色瓦片  金碧辉煌  天安门上的国徽 钢铁似的发着光  国徽里的天安门 威严的矗立着  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徽  它代表着力量  而上面的五角星代表 信念和胜利  神圣的国徽化作共青团的勋章  这勋章是少年胸前的一颗星  也是国徽上的一颗心  神圣的国徽化作共产党的党旗  
期刊
西海雨风絮缕落下  蓉城歌九霄憧月华  夜色垂暮云坠空寂  平分秋色花香熟睡  要是嘤鸣湖畔  柳枝妖娆与风伴  沙沙响起  素衣清寒  遥望星辰  缘寻宫阙声声颤  秋澄之夜留月圆  客乡之子客相聚  思乡愁绪随大雁南去  扶手惊鸿  梦月归道  只登奈何桥  今昔月圆怎回了  对酒相邀  愿此夜长好。
期刊
中图分类号:Q9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28-01  滇池的水是平静的  舞动的风都舍不得吹散  镜子一般光亮的水面  玫瑰丛上挂着刚被洗礼过的水滴  向日葵的倒影充满着笑意  那金灿灿的银杏树  枝繁叶茂地长到与天相接的地方  顽皮的梧桐果  从悬铃木脱落 落到泥土里  在土地的深处 正孕育着蓄势待发的希望  滇池的水是嘈杂的  红嘴鸥在这里嬉戏  渔
期刊
摘要:《空巢》以一个典型的“电信诈骗”事件为突破口,穿越时间与空间,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发现了与个人一生不可推脱的关联。以女主人公绝望地被迫离开人间,预示着支撑着她存在的各种认同顷刻间决然地崩溃。在一个充满欺骗的世界里,原有的充满信任的、有序的、充满理性的世界溃然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虚伪的、混乱的、充满非理性的世界。对于理性主义者来说,非理性世界是他们无法接受的,所以,被迫离开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31-01  神话上面说  鲲鹏住在北冥  飞速快的像闪电  个头大的望不到边  在北极光的晨曦中  飞过青藏冰冻的高原  在短暂的香格里拉的夏天里  游过清澈的青海湖  从千尺的天空跌落  撞掉了头 撞烂了翅膀  腐败的尸体上长出了花朵  没有边的尸体 肉包着骨 长成树林  尸体是树林 树林 长出花朵  花朵的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