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最后的念想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去世一年多了。
  在这之前我不论多忙,每月都必从香港返广州一两回,看望在那儿的老母亲。一个高龄老人,全身上下都有伤病,怕是时日无多了。我能多陪她一会儿是一会儿,哪怕只是坐在她身边沉默。
  母亲去世时98岁,双目失明多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已不爱说话,听人说话也表情冷漠,常常就只是默坐,用十指去感触身边的事物,那事物通常是几张纸巾或一根牙签。她也只能凭着气息感觉其他人。我就一遍遍地揉摸她青筋纵横的双手,传达着爱意与悲悯。
  母亲是位奇女子,出身澳门豪门,上的是英国圣罗撒名校,本来便该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少奶奶的日子。但日本侵华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从抗日歌咏团的热血少女变成了拿枪的抗日战士。一次,抗日游击队遭告密,被日军包围,母亲在突击时受了伤,被日本人的炮弹震晕过去,腿上一直留着取不出来的炮弹散片。
  我的外婆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未必通晓家国情怀,但对女儿的选择从不阻拦,并以母亲的大爱暗暗支持爱女的行动。
  外婆一直随舅舅生活在香港,一年一度回广州探望母亲一家。上世纪60年代的一段不正常的日子里,母亲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揪”出来,困在单位“劳动改造”,一度失去人身自由。外婆在这段日子里去世。舅舅来电报说外婆的棺木放在了殡仪馆,请他的姐姐、我的母亲过去主持盖棺下土的大事。母亲身不由己,复了无奈的电报,大意是:未可赴港,万事请弟代办主持。
  这已是多年前的旧事了。
  母亲去世前两年,我如常回广州看她,那时她已长住医院,正步步逼近油枯灯灭的大限。
  那是个夏日下午,母亲刚被护工洗过头,灰发柔顺地伏在头上,面容显得丰满而精神。我进病房时叫了她一声,她扬起了双眉寻找声源,神气有些雀跃,好像盼我很久很急切似的。
  “我有件事想拜托你……”母亲的教养令她说话一直都很有礼貌,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女。
  我忙应道:“妈,有事尽管说。”
  “你帮我把外婆的棺材盖上盖儿,再找个地方把她好好葬了。”
  我惊愕,一刹那间还有些悚惧。但母亲神情平静,丝毫不像在说谵语。她绞着十指间的纸巾,平静地说:“棺材盖儿老开着,外婆的尸首都变绿,长毛了,还是要入土为安。”
  我眼前即时出现了一具棺木,那里躺着我的外婆,正呈现着母亲描述的情态。我慌了:“可是……可是又到哪儿去找外婆的棺材呢?”
  “元洲村。”母亲平静、清晰地吐出三个字。
  我在香港住了多年,从未听说过这个地名。元洲街倒是有一条,它深藏在二战前未经严格规划的深水埗街道里,既不现代,也不豪华。母亲年轻时跟外婆住过那一带,它或許与殡葬有关,甚至只是一个“村”。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为几十年前未能亲自为外婆盖棺,在脑海里绘画了一幅奇幻、甚至有几分恐怖的画面,急切要完成一桩念想。
  我决心帮母亲了结这个心愿,应道:“好,我回香港就办。”
  那天告别时,母亲又吩咐:“看要花多少钱,你先记下,由我来付。”
  20多天后再回广州看望母亲。刚坐下,母亲就迫不及待地问起,我居然把事情忘光了!这会儿只好答应:“哦,那事啊?都办好了……”
  母亲的口气竟有点紧迫:“在哪儿找到的?”
  我这时便语塞:“就是……在你说的那个地方……”
  “元洲村吗?”母亲又把那三个字说得字正腔圆。
  “对对对……就是元洲村!”如果母亲的眼睛能看到我,一定能发现我是在撒谎。
  “找了你表舅帮忙吗?葬在哪儿了?”
  除了我,表舅是母亲家族在香港唯一的亲人,她与他小时候在香港一起成长,情同姐弟,感情甚至比跟我的亲舅舅都要好。
  我无奈之下,只得编:“没去惊动表舅。找了两个工人把外婆葬在一个山岗边……妈放心,那儿很清静,不会有人来打搅外婆的。”
  母亲说话素来“牙齿当金使”,又提起了旧话:“花了多少钱?你到三妹那儿取吧。”
  三妹替她管着账。
  我只得答道:“5000元……妈,钱由我付吧,外婆自小就疼我,就当是我的孝心。”
  我的眼泪已渗了出来。
  母亲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好了,不用总惦着这事了。”
  这以后我每次去看她,她都还会提起棺木下葬的事。后来母亲不再提起这事了,而我内心深处的歉疚却越来越重……再后来,她平静地走了。
  一年多来,我对母亲的怀念随着日子流逝越发强烈,但我也有些庆幸与母亲共同编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它让母亲放下了多年的内疚和遗憾,替她完成了最后的念想。这念想的关键词是外婆、香港,那是母亲一生中重要的人与地。
  (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12月8日)
其他文献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幼儿对人生的认知较浅,执行能力较差,教师要观察、引导幼儿,在活动和生活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园开展的种植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团队合作意识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应教授幼儿如何和他人合作,带领幼儿锄草,让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不爱与小朋友玩耍的孩子加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以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以节奏和旋律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以此传递情感的教育。现代教育中,音乐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性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与音乐的交互作用认知、了解并体验音乐,从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经验,促进自身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
在你向往的那些线路和目的地中,在你和孩子匆忙的行程中,没准就会路过这样一些站台,美好得值得你带娃放下行囊,把它们当做一个目的地而不是中转站,好好欣赏一番。  这些世界上最美的火车站,其中一些看起来像博物馆,有的像热带植物园,有的则充满现代艺术气息……每一座火车站都承载了所在城市满满的历史。不问将来与过往的空站台  最近,日本新建了一个“奇怪”的火车站,它是位于Nishikigawa Seiryu线
德裔美籍犹太汉学家傅汉思(Hans H·Frankel)著有一本讲述中国古诗的著作叫《梅花与宫闱佳丽》,这书名于他非常合适,因为他是张充和的丈夫。  傅汉思翻译的《木兰辞》流传甚广。我们读大三时上翻译课,边笑边读他译的“磨刀霍霍向猪羊”:  He whets the knife,quick quick for pig and sheep。  “霍霍”被译成了“快快”,想想也是这么回事,霍霍长刀,明
男人如果不在早晚高峰期穿正装挤地铁,就会被视为异类  确诊患有肉状瘤病那年,守一刚满30岁。这种病会令全身产生炎症细胞,肉芽会在各个器官之间游走、生长。守一在东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每个月光加班时间就长达120个小时,生病后,他再也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结婚刚一年的他还没有孩子,为了不连累妻子喜代子,他提出了离婚。  但喜代子把他骂了一顿。“我出去工作挣钱,你好好待在家里养病。”她斩钉截铁地对丈
一  第一次见到那位老人时,我与她并排坐在一辆开往医院的公交车上。那时母亲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吉凶未卜,我心情糟糕透顶,一言不发。  车行至终点,老人忽然惊喜地叫我看:路边高树上花开得挤挤挨挨,风一吹,纷纷扬扬洒了半窗花瓣,她拈起一朵嫣红,笑逐颜开。在她的感染下,我的心也不禁松了下来。  第二次相见,还是在这趟车上,赶着去给住院的母亲送饭。车内拥挤不堪,心力交瘁的我腿软头晕,摇摇晃晃。忽然有人让座,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听不到大自然的交响,感受不到声波承载的丰富情感,只有一片沉寂,无法打破的沉寂……  许智宏、周喜花夫妇,是新疆霍城县一对双胞胎聋童的父母。20多年来,他们致力于聋童特教,依靠自己摸索出来的语训方法成功教会了200多名各族聋童开口说话,使他们得以融入社会。  他们用爱唤醒沉默,让一个个孩子寂静的童年有了声响,让无言的花儿也能唱出欢乐的旋律。为了爱子发出的“第一声”  19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此,笔者将基于多年幼儿阅读指导经验,重点谈谈如何科学指导幼儿的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家庭都有书,可是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却很少。要让幼儿阅读,首先得买书。家长在买书时不能看见什么买什么,而是要参考教师的要求和孩子
算算,自從来到这个偏远的乡镇工作,已经有快3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尽管每年都还是有一两次回到老家所在的县城家里,但都因假期太短,加上总有各种应酬,故而一直没有机会回一趟老家。春节回家时,接到外婆的好几个电话,皆是让去老家玩之类,但也都简单搪塞过去了。再过了些时日,听母亲说起外婆不小心扭伤了大腿的事后,这才决定一定抽空去看看。  清明前夕,天气还算较好。我随手拿了点礼品,便和母亲一道搭车朝老家去了。一小
冯景兰冯友兰冯沅君  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更是一个人的情感所在和精神牵挂。家风,是由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构建的氛围,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中国学术界著名的“冯氏三兄妹”指的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著名文史专家冯沅君,他们是亲兄妹,三人都是一级教授,在中国教育界极其罕见,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更是令人称道。兄妹三人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