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毛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毛豆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样品用乙腈水溶液匀浆提取,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8%107.6%,变异系数在1.7%7.2%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1,最小检出量为2.5×10-10g。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半衰期分别为4.310.1 d和3.110.2 d;以195.7 g·hm-2和293.6 g·hm-2剂量,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3d,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和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923、0.757 mg·kg-1,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中最大残留限量1 mg·kg-1。综上建议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于大豆防治豆荚螟时,最多施用3次,用量为195.7293.6 g·hm-2(3654 g ai·hm-2),安全间隔期为3 d。
其他文献
现在国内仍有大量的柔性版印刷企业继续在采用传统的柔性版粘版方法进行印版的安装,还未能达到像国外那样采用套筒柔印版的层次,所以,柔性版粘版胶带的使用仍然至关重要.
本文阐述了安装氨氮在线监测仪的意义,介绍了EST-2004氨氮在线监测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羊三木油田污水处理站的应用情况。并且根据设备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同故障,提出了
一门新型实用的科学技术就是超滤技术,而且随着其发展已获得了普遍的运用。超滤技术自身就有着特别大的优点,超滤技术在操作的经过中简单快捷,同时其分离之后能够展现出特别
近年来,国内精细化工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其中许多物料的输送需要以夹套管进行伴热保温。随着工厂设计中对三维设计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如何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夹套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