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五步对话,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 “创建新课堂”的大背景下,打造“阳光、绿色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条阳光大道。
  【关键词】阳光课堂;语文教学;推进教育内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A
  在“创建新课堂”的大背景下,打造“阳光、绿色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条阳光大道。那么什么是“阳光、绿色”的语文课堂呢?
  所谓的“阳光课堂”,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思想品格、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知识与方法的优质高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品质,全面推进教育内涵的发展。
  对于“绿色课堂”的含义,则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理解:回归语文学习的自然成长状态,消除种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远离打着各种课改名义的功利喧嚣,纠正语文课等于中考习题课的不良倾向,让阅读成为语文的成长主渠道,让积淀成为语文素养形成的主路径,让日记、练笔驱赶作文速成,让背诵、朗读重回语文主阵地……,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巴赫金在他的作品中提到,“相信有可能把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但不是汇成一个声音,而是汇成一种众声合唱;每个声音的个性,每个人真正的个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完全的保留”。课堂教学就好像一个众声合唱,在这个合唱中,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自己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存在,每个人之间都是完全平等的。在语文教学中,由于需要阐释大量文本,不同读者对于文本的体验和解释必然是多元化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强势话语独霸课堂,而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师生对话中。
  笔者认为,积极构建阅读课堂“五步对话”语文教学模式,能够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做到课堂阳光、绿色。
  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每节课的基础知识要进行有目的的预习。预习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基础知识——积累生字生词,有文采、有内涵、有哲理的语句;
  (二)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作者基本情况、趣闻轶事,了解作品时代背景等;
  (三)整体感知——通读后的整体感觉;
  (四)质疑——通读后对文本提出的自己的疑问。
  这个环节的设置有几个意图:一是学会预习;二是学会积累;三是学会搜集信息;四是学会整体感知;五是学会发现问题。
  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两点:一是目标定向;二是时间定位。
  预习指导: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自读方法,不要过高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全无,基本要求是读上几遍、粗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当然,学生水平到一定程度后,上面四个方面均可要求。
  预习时间:强烈建议课前进行预习,时间可选择在语文自习上集中阅读,比如集中阅读一个单元、集中阅读三篇课文,甚至可以在开学之初,拿出一周时间阅读全部现代文部分的课文。这个想法来源于单元语文教学法、语文素养的阅读沉淀性。力避语文课堂作秀式的、应景式的阅读环节安排设置。(“五分钟读完”“三分钟快速阅读”等)
  二、预习检测,生师对话、生生对话
  时间与形式: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小黑板书写、教师口述、检测纸发放、多媒体展示、小组轮流出题等形式均可。
  内容:不可求新、求异、求难,要检测基本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此环节要检测的东西,应是多数学生通过真正的自我阅读能够掌握、理解的文本内容和信息。
  提倡各学习小组轮流出题,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千万不可让预习停留在教师随意的一句话:把课文预习一下。而要实实在在实现预习常态化、真实化,夯实预习环节,养成预习习惯,这是模式的精髓要求和成功的前提。
  只有夯实了预习环节,用检测的方法对学生施加压力,将预习压制成“形”,成为习惯,语文课堂才能从这儿扬帆起锚,走向坦途。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这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就课堂上的主要问题,用对话的形式学习文本。
  (一)提出问题。
  (二)讨论、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师生分享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这个环节要注意:一是文本的基本框架和深度;二是文本的语言价值;三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四是学生的读书时间。
  提出问题环节,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可以补充提问。不能因为学生是主体,让学生牵着鼻子游离于教学目的之外。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交流价值,不要形式主义,学生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绝对不要打着“合作、探究”的旗号让全组学生去进行所谓的合作、探究,否则就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生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一)就文本的内涵或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探究。
  (二)语言风格和文学价值。
  在这个环节,教师提供不同的支架,让学生走入作者的写作意图,揭示文本最深层次的东西,探究作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片区域,阐释文本的核心价值。我们看过很多公开课,教学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环节紧凑,教师语言也亮丽,但是总觉得缺少一些味道,缺少走入心灵的一些东西,缺少一些回味,感觉不过瘾,高度上不去。有的大谈感情或者是拓展延伸,其内容早已超越了语文的范畴,这是切切要注意的。要让文本的价值在这里得到最大的体现。语文课不同于别的课程,它承载着教育人类文化历史的任务,语文的丰厚典雅、博大精深是别的学科永远无法企及的。
  五、总结评价,自我对话
  (一)师生小结
  (二)评价修正
  (三)解惑存疑
  这个环节,是对一堂课知识的回顾整理。缺乏整合的学习环节是残缺的,在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总结能让知识系统化、明朗化,巩固并深化知识。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评价。学生学会了多少、收获了什么,这里要算个总账了。在总结、评价、修正中点石成金,高屋建瓴。学习准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没有得到解决的,这里可以向老师求教。能解则解,不能解可存,给孩子们留下课下争论的话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真正的高效课堂,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没有模式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个性的、丰富的、高效的、多姿多彩的,各位教学同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阳光、绿色。
  作者简介:吕国军,河北省涉县人,河北省涉县索堡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词汇量掌握情况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情况,尤其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大量的单词和发音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目前小学拼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法,使发音与拼写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就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拼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拼读教学;应用  前言  小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套管针使用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套管针使用情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套管针使用率偏低原因,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指导学生预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率;预习;师生合作;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就在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关系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和血管重建的方法。方法:本组3例患者在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动脉瘤后,采取自体肾移植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采用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
《易经》的“谦”卦,居“大有”卦之后,是对人类富裕之后如何处世的智慧启示。其卦“艮”下“坤”上,是有而不居的象征。以卦象而论,山体高大,而于地下,象征着虽然内在蕴藏崇高,却能“屈躬待物”;以人事而论,这种谦虚处事待物,“先人后己”的风尚,则在现实的事务处理中,又怎能不事事皆通畅方便?而行“谦”之道,唯君子才能孜孜不倦,有始有终。《序卦传》日:“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这就是说,有了大的成就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相当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头痛和变态反应性症状等。既往传统的额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存在着视野不清、能见度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