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快速形成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将会取得良好的成效。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材内容普遍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这些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成为德育教育的资源,给学生的价值观以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研究,望能为小学德育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56-01
作为小学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养成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而小学生习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则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更多方式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与渗透效果[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语文学科各方面理解能力。
在整个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活动不但能增加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见识,还能让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加强小学语文中德育的渗透,不但能建立良好的教学教育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弥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涵能够在其中得以充分发挥,因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但目前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层次偏低,很多有意义的内容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如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则有利于改善这些情况,使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层次得到提高。
3、语文教學中实现德育与语文的双向发展。
当前,新课改提出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读书、识字、写作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还能够达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的。小学德育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时期要初步形成热爱科学、热爱劳动、有爱国主义情怀等等,还要让学生养成有礼貌、遵守纪律的习惯,而这些要求都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全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素材。
和其他小学学科相比,德育教学素材在语文教材中体现的更多,因此更有利于德育的实践。小学语文不仅是让学生认识汉字和字词句的累积,其目的还想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感受人类精神以及自然的魅力,感受伟大的情感[2]。在这样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拥有很多美好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能让德育教学得以渗透。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篇经典的课文《丰碑》。它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老班长把自己的棉衣给了战友,自己却被严寒夺去生命的感人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展现出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祖国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进行德育的渗透,让小学生感受和领悟到老班长的大无畏精神,而这种奉献精神正式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这种德育渗透的方式是建立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不仅不会耽误语文教学,还能得到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因此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学渗透时,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共鸣,还能给学生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
2、利用朗读教学渗透德育 。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怀,并能逐渐深化道德感情。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读”的重要性。利用阅读的形式教学,能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感受语言文字,读懂文章的大体意义,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理解课文文字的情况下,进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全身心的进行思想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化认识和理解。如:略读、精读、分角色阅读、集体朗读等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中,为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先让学生集体朗读一次,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得到深化,让学生思考:高尔基为什么能让小摄影师给他拍照,而拒绝了杂志社的拍摄?通过这种方式,深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深化,促进了学生思想上的触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课外阅读达到有效渗透德育的目的。
课外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对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课外阅读也是渗透德育的一个途径。教师带着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喜好、兴趣和学生自身特点来进行引导。利用课外阅读文章中的德育材料渗透德育教育内容[3]。
例如,教师在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讲解时,可以指引学生课外进行阅读。文章内容是毛泽东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师对此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自我得到更好的完善,而这样的课外阅读方式也能实现德育的渗透。
结语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充分意识到在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中、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另外,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容易受到老师言行举止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作武.探索学科渗透,追求德育无痕[J].基础教育研究,2013(7)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万莉.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56-01
作为小学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养成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而小学生习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则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更多方式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与渗透效果[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语文学科各方面理解能力。
在整个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活动不但能增加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见识,还能让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加强小学语文中德育的渗透,不但能建立良好的教学教育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弥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涵能够在其中得以充分发挥,因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但目前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层次偏低,很多有意义的内容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如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则有利于改善这些情况,使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层次得到提高。
3、语文教學中实现德育与语文的双向发展。
当前,新课改提出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读书、识字、写作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还能够达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的。小学德育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时期要初步形成热爱科学、热爱劳动、有爱国主义情怀等等,还要让学生养成有礼貌、遵守纪律的习惯,而这些要求都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全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素材。
和其他小学学科相比,德育教学素材在语文教材中体现的更多,因此更有利于德育的实践。小学语文不仅是让学生认识汉字和字词句的累积,其目的还想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感受人类精神以及自然的魅力,感受伟大的情感[2]。在这样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拥有很多美好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能让德育教学得以渗透。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篇经典的课文《丰碑》。它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老班长把自己的棉衣给了战友,自己却被严寒夺去生命的感人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展现出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祖国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进行德育的渗透,让小学生感受和领悟到老班长的大无畏精神,而这种奉献精神正式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这种德育渗透的方式是建立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不仅不会耽误语文教学,还能得到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因此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学渗透时,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共鸣,还能给学生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
2、利用朗读教学渗透德育 。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怀,并能逐渐深化道德感情。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读”的重要性。利用阅读的形式教学,能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感受语言文字,读懂文章的大体意义,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理解课文文字的情况下,进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全身心的进行思想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化认识和理解。如:略读、精读、分角色阅读、集体朗读等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中,为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先让学生集体朗读一次,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得到深化,让学生思考:高尔基为什么能让小摄影师给他拍照,而拒绝了杂志社的拍摄?通过这种方式,深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深化,促进了学生思想上的触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课外阅读达到有效渗透德育的目的。
课外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对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课外阅读也是渗透德育的一个途径。教师带着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喜好、兴趣和学生自身特点来进行引导。利用课外阅读文章中的德育材料渗透德育教育内容[3]。
例如,教师在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讲解时,可以指引学生课外进行阅读。文章内容是毛泽东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师对此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自我得到更好的完善,而这样的课外阅读方式也能实现德育的渗透。
结语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充分意识到在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中、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另外,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容易受到老师言行举止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作武.探索学科渗透,追求德育无痕[J].基础教育研究,2013(7)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万莉.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