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2015年在苏州进行的乒乓球世乒赛,马龙取得了男单比赛的冠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马龙在苏州世乒赛比赛中最关键的1/4比赛中对唐鹏的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马龙凭借前三板的变化和流畅的衔接,在战术上和落点上的牵制唐鹏,和他高质量的弧圈球,因此赢得了这场比赛。
关键词 世乒赛 马龙 技战术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马龙技战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查阅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阅读有关技战术统计的专著与文章,并收集分析乒乓球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录像观察法
对2015年乒乓球苏州世乒赛男单1/4比赛进行观看并进行统计,马龙以总比分4∶0(7∶11、9∶11、6∶11、1∶11)战胜唐鹏。
3.三段统计法
按照三段统计法将张继科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包括第一板、第三板)、接发球抢攻段(包括第二板、第四板)和相持段(第五板以后)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4.數理统计法
按三段统计法,将马龙世乒赛的比赛录像通过对技战术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与分析。
5.分段评估指标法
模式值评估指标为:
发抢段:使用率25%-30%为良好,得分率优秀在70%以上,良好60%-70%,及格50%-60%。
接抢段:使用率15%-25%为良好,得分率优秀为50%以上,良好为40%-50%,及格30%-40%。
相持段:使用率45%-55%为良好,得分率优秀须在55%以上,良好50%-55%,及格45%-50%。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马龙发抢段总体得17分,失4分,得分率高达80.95%,使用率高。因此可以看出,前三板的争抢是马龙得分的关键环节,其发球抢攻得了12分。并且从录像观察看,马龙的前三板非常细腻,衔接非常流畅,手上感觉很好,并且用发抢后的落点变化牵制住对方。但从结果看,马龙在发抢段失了3分,主要是失分在对方接发球给近台中路短球时,马龙采取上手进行挑打,由于时间短,动作不够准确而出现失误。由此可以看出,马龙还要使自己的技术在关键时更加准确,减少失误。
从比赛录像看,马龙的主要得分点是接发球抢攻和接球后抢攻,接球后抢攻得分较高,为9分,仅失1分。由于马龙接发球质量非常高,不仅能牵制对方,又对唐鹏的球路也比较熟悉,马龙能积极进行抢攻,因此效率非常高。但唐鹏的发球抢攻也十分有威胁,敢于大胆搏杀,这也使马龙在接抢段失了4分。比较明显的是第二局比赛,唐鹏利用发球后直接侧身打马龙的直线或斜线大角度,而直接得分,当马龙在接发球上的战术和落点变化时,就能控制住唐鹏的发球抢攻。由此可见,在发抢段,马龙不仅要充分发挥出自己接发球抢攻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接发球落点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减少接发球被攻失分。
马龙在相持段的使用率为33.33%较低,得分为12分,得分率为54.55%,评估为良好,由此可以看出,马龙对阵唐鹏主要进攻手段是发抢段和接抢段,在比赛当中,马龙和唐鹏的相持并不算太多。但在相持中可以看出,马龙主要得分手段是主动相持,并且通过正手和侧身得分,以高质量的弧圈球压制对手。但在双方相持时,马龙正手失分。被动相持时,反手防守失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发抢段和接抢段是马龙的主要得分手段,借助前三板细腻和落点的变化,并且衔接的流畅给唐鹏带来很大的压力,使比赛大部分处在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当唐鹏通过搏杀这个战术在得分时,马龙通过在战术和落点的牵制而使唐鹏没有多少机会。相处段马龙主要采取主动进攻技战术,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较低。
(二)建议
马龙在发抢段,衔接流畅,落点变化意识强,但还要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准确,减少失误。在发抢段,马龙不仅要充分发挥出自己接发球抢攻的能力,还不能轻忽控制接发球落点以防止接发球被攻失分。相持段时,马龙通过主动相持正手和侧身得分,以高质量的弧圈球压制对手。但双方相持或被动相持时时,马龙要快速移动而采用弧圈球反压对方的进攻,同时加强发手的防守。
参考文献:
[1] 蒋燕丽,兰政芬.第16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1.29:560,568.
[2] 白帆.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运动.2010.02:8-11.
[3] 王德志.对我国乒乓球男双选手马龙、许昕的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0.09:153.
[4] 刘杰,魏然.第33届世界杯乒乓球男单冠军马龙在决赛中技战术分析[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06:52-56.
[5] 叶冬清,屈子路.对我国横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4.10:218,220.
摘 要 2015年在苏州进行的乒乓球世乒赛,马龙取得了男单比赛的冠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马龙在苏州世乒赛比赛中最关键的1/4比赛中对唐鹏的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马龙凭借前三板的变化和流畅的衔接,在战术上和落点上的牵制唐鹏,和他高质量的弧圈球,因此赢得了这场比赛。
关键词 世乒赛 马龙 技战术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马龙技战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查阅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阅读有关技战术统计的专著与文章,并收集分析乒乓球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录像观察法
对2015年乒乓球苏州世乒赛男单1/4比赛进行观看并进行统计,马龙以总比分4∶0(7∶11、9∶11、6∶11、1∶11)战胜唐鹏。
3.三段统计法
按照三段统计法将张继科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包括第一板、第三板)、接发球抢攻段(包括第二板、第四板)和相持段(第五板以后)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4.數理统计法
按三段统计法,将马龙世乒赛的比赛录像通过对技战术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与分析。
5.分段评估指标法
模式值评估指标为:
发抢段:使用率25%-30%为良好,得分率优秀在70%以上,良好60%-70%,及格50%-60%。
接抢段:使用率15%-25%为良好,得分率优秀为50%以上,良好为40%-50%,及格30%-40%。
相持段:使用率45%-55%为良好,得分率优秀须在55%以上,良好50%-55%,及格45%-50%。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马龙发抢段总体得17分,失4分,得分率高达80.95%,使用率高。因此可以看出,前三板的争抢是马龙得分的关键环节,其发球抢攻得了12分。并且从录像观察看,马龙的前三板非常细腻,衔接非常流畅,手上感觉很好,并且用发抢后的落点变化牵制住对方。但从结果看,马龙在发抢段失了3分,主要是失分在对方接发球给近台中路短球时,马龙采取上手进行挑打,由于时间短,动作不够准确而出现失误。由此可以看出,马龙还要使自己的技术在关键时更加准确,减少失误。
从比赛录像看,马龙的主要得分点是接发球抢攻和接球后抢攻,接球后抢攻得分较高,为9分,仅失1分。由于马龙接发球质量非常高,不仅能牵制对方,又对唐鹏的球路也比较熟悉,马龙能积极进行抢攻,因此效率非常高。但唐鹏的发球抢攻也十分有威胁,敢于大胆搏杀,这也使马龙在接抢段失了4分。比较明显的是第二局比赛,唐鹏利用发球后直接侧身打马龙的直线或斜线大角度,而直接得分,当马龙在接发球上的战术和落点变化时,就能控制住唐鹏的发球抢攻。由此可见,在发抢段,马龙不仅要充分发挥出自己接发球抢攻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接发球落点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减少接发球被攻失分。
马龙在相持段的使用率为33.33%较低,得分为12分,得分率为54.55%,评估为良好,由此可以看出,马龙对阵唐鹏主要进攻手段是发抢段和接抢段,在比赛当中,马龙和唐鹏的相持并不算太多。但在相持中可以看出,马龙主要得分手段是主动相持,并且通过正手和侧身得分,以高质量的弧圈球压制对手。但在双方相持时,马龙正手失分。被动相持时,反手防守失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发抢段和接抢段是马龙的主要得分手段,借助前三板细腻和落点的变化,并且衔接的流畅给唐鹏带来很大的压力,使比赛大部分处在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当唐鹏通过搏杀这个战术在得分时,马龙通过在战术和落点的牵制而使唐鹏没有多少机会。相处段马龙主要采取主动进攻技战术,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较低。
(二)建议
马龙在发抢段,衔接流畅,落点变化意识强,但还要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准确,减少失误。在发抢段,马龙不仅要充分发挥出自己接发球抢攻的能力,还不能轻忽控制接发球落点以防止接发球被攻失分。相持段时,马龙通过主动相持正手和侧身得分,以高质量的弧圈球压制对手。但双方相持或被动相持时时,马龙要快速移动而采用弧圈球反压对方的进攻,同时加强发手的防守。
参考文献:
[1] 蒋燕丽,兰政芬.第16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1.29:560,568.
[2] 白帆.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运动.2010.02:8-11.
[3] 王德志.对我国乒乓球男双选手马龙、许昕的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0.09:153.
[4] 刘杰,魏然.第33届世界杯乒乓球男单冠军马龙在决赛中技战术分析[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06:52-56.
[5] 叶冬清,屈子路.对我国横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4.10: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