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受外界与自身的影响,出现新的特点,分析原因,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学校的,有自身的,我们教育者应根据其特点,调整思路与方法,以便适应新形势,让中学生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 高中生 影响因素 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小城镇化的建设,农村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新时期的农村教育也随之有了新的特点。新课程的开发与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农村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形势的影响下,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紧跟形势,积极了解钻研和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健全人格服务。
一、农村高中生的心理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方面
1、社会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变得富裕起来,加上国家的彩票公益金、贫困救助等政策,以往的家庭经济拮据导致孩子上不起高中的现象越来越少,可毕业的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最终还会回到农村,或又要外出打工导致心理失衡而认为读书无用。
2、手机、电脑等信息化的普及,让学生很轻松地从家长手中拿到手机,或是自己省吃俭用就可买一部,有的班级手机拥有率甚至达到80%以上。
(二)家庭方面
1、农村高中学校现大都实行寄宿制,一周或半月才与家长见一面,再加上农村家长现在外打工者居多,学生回家由爷爷奶奶照管或是托亲戚照管,家长只是在经济上满足孩子,情感教育明显不足。
2、有的学生家长平时忙于上下班,对学生心理关注不够,只是一味强调成绩,造成学生的逆反,有的甚而出现厌学情绪。
3、独生子女比以往增多,有的家长宠爱过度,滋生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学生合作意识淡泊,甚至唯我独尊。
4、由于农村离异或单亲家庭增多,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环节缺失,受其影响,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出现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三)学校方面
1、农村教师的师资比以前有了大福度的提高,但是依然有着层次不均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与认可满意度不高。
2、虽然已实施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旧很强,受社会及各级领导的影响,部分学校与学生还唯成绩决高低,从而使好大一部分学生因成绩落后自我放弃,无人问津。
3、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进度缓慢,实验设施或是多媒体的使用比以往有提高,但是制约因素过多,课堂偏重书本上的理论,而不关注实践和技能操作,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4、学校与家长的管理严格导致学生的逆反,过多的考试、要求等机械的评价方式,待遇的问题使教师工作情绪不好,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受学校的条件和高考的成绩的影响,农村高中的生源越来越差,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四)自身方面
1、高中学业加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业焦虑从而厌学
高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虽然经历了中考的磨砺,但是初中的考试科目少,高中的课程多、杂,面广,知识度又深,又加上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新的课程,部分学生适应性差,不会自主与合作,不会自我安排。又加上刚离开父母到校住宿,要适应新环境,所以会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调整不好就会影响自身学习。
2、个性的自卑导致自我放弃
高中环境大,学生多,学生在校无形之中形成比较,因成绩的低下,经济的不好,身体的缺陷,交际能力差,兴趣爱好没有让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时间一长,会使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
3、外界诱惑导致自我荒废
NBA,网游,手机,玄幻,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与他人上网吧玩游戏,甚而逃课,有人上课也是QQ不下线,有人小说不离手,都在诱惑中荒废了学业。
二、教师的策略调整
针对当前的农村高中学生新出现的特点,我们应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相应地做出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
1、加强沟通配合,营造舒心环境
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利用方便的手机和网络,定期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写信、发短信息、打电话,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双方及时沟通,营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
2、开展多种活动,培养自尊自信
通过演讲,读书,朗诵等个人才艺展示多种活动,在班级的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优点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在活动中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团结意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成长。
3、加大课堂改革,多方调动气氛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4、融洽师生关系,。
利用学校的班级联欢,学生的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加强师生的联系,建立平等融洽的
5、积极心理干预,合理疏导缓解
对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有了不良情绪时能够有正常的宣泄方法和排解方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张世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浅谈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杨素萍.《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第2期.
[3]《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与调整策略》.王亚娟 《考试周刊》2011年03期.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 高中生 影响因素 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小城镇化的建设,农村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新时期的农村教育也随之有了新的特点。新课程的开发与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农村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形势的影响下,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紧跟形势,积极了解钻研和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健全人格服务。
一、农村高中生的心理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方面
1、社会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变得富裕起来,加上国家的彩票公益金、贫困救助等政策,以往的家庭经济拮据导致孩子上不起高中的现象越来越少,可毕业的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最终还会回到农村,或又要外出打工导致心理失衡而认为读书无用。
2、手机、电脑等信息化的普及,让学生很轻松地从家长手中拿到手机,或是自己省吃俭用就可买一部,有的班级手机拥有率甚至达到80%以上。
(二)家庭方面
1、农村高中学校现大都实行寄宿制,一周或半月才与家长见一面,再加上农村家长现在外打工者居多,学生回家由爷爷奶奶照管或是托亲戚照管,家长只是在经济上满足孩子,情感教育明显不足。
2、有的学生家长平时忙于上下班,对学生心理关注不够,只是一味强调成绩,造成学生的逆反,有的甚而出现厌学情绪。
3、独生子女比以往增多,有的家长宠爱过度,滋生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学生合作意识淡泊,甚至唯我独尊。
4、由于农村离异或单亲家庭增多,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环节缺失,受其影响,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出现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三)学校方面
1、农村教师的师资比以前有了大福度的提高,但是依然有着层次不均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与认可满意度不高。
2、虽然已实施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旧很强,受社会及各级领导的影响,部分学校与学生还唯成绩决高低,从而使好大一部分学生因成绩落后自我放弃,无人问津。
3、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进度缓慢,实验设施或是多媒体的使用比以往有提高,但是制约因素过多,课堂偏重书本上的理论,而不关注实践和技能操作,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4、学校与家长的管理严格导致学生的逆反,过多的考试、要求等机械的评价方式,待遇的问题使教师工作情绪不好,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受学校的条件和高考的成绩的影响,农村高中的生源越来越差,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四)自身方面
1、高中学业加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业焦虑从而厌学
高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虽然经历了中考的磨砺,但是初中的考试科目少,高中的课程多、杂,面广,知识度又深,又加上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新的课程,部分学生适应性差,不会自主与合作,不会自我安排。又加上刚离开父母到校住宿,要适应新环境,所以会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调整不好就会影响自身学习。
2、个性的自卑导致自我放弃
高中环境大,学生多,学生在校无形之中形成比较,因成绩的低下,经济的不好,身体的缺陷,交际能力差,兴趣爱好没有让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时间一长,会使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
3、外界诱惑导致自我荒废
NBA,网游,手机,玄幻,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与他人上网吧玩游戏,甚而逃课,有人上课也是QQ不下线,有人小说不离手,都在诱惑中荒废了学业。
二、教师的策略调整
针对当前的农村高中学生新出现的特点,我们应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相应地做出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
1、加强沟通配合,营造舒心环境
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利用方便的手机和网络,定期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写信、发短信息、打电话,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双方及时沟通,营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
2、开展多种活动,培养自尊自信
通过演讲,读书,朗诵等个人才艺展示多种活动,在班级的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优点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在活动中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团结意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成长。
3、加大课堂改革,多方调动气氛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4、融洽师生关系,。
利用学校的班级联欢,学生的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加强师生的联系,建立平等融洽的
5、积极心理干预,合理疏导缓解
对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有了不良情绪时能够有正常的宣泄方法和排解方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张世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浅谈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杨素萍.《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第2期.
[3]《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与调整策略》.王亚娟 《考试周刊》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