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动手能力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巧与心灵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思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中十分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掘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动手;教学;操作;思维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有研究表明,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培养幼儿手的活动能有效地开发大脑中潜在的技能,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事物、探索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感受动手做事的乐趣。同时,通过双手动作的发展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 开展生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发展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众所周知,游戏活动是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材料,并以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因此,教师设计的游戏要具有多样性与充足性的特点。在开展生活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生活游戏,用最适当的方法与幼儿交流,不应该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科学的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推进了幼儿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中设立手工区这样的生活游戏,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可回收物品。教师鼓励幼儿在手工区去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面对着废旧物品思考着,拿起塑料剪刀慢慢地摆弄着,又拿起水彩笔画上各种图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很快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如小汽车、笔筒、电话、手机等等。同时,他们高兴地向教师展示他们的作品。实践证明,我们应该多给幼儿动手创作的机会,哪怕是单一的糊纸盒游戏也能让幼儿通过动手做出各种创意。这样的活动,同样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
  二、 利用操作比赛活动,帮助形成动手能力
  有专家说过,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幼儿逐步地形成动手能力。例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材料,并以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为出发点,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改进幼儿发展服务。在开展趣味性实践操作活动中,投放时材料要具有多样性与充足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兴趣。这样,才能饶有兴趣的动手操作。与此同时,材料的投放还要能够满足幼儿自己选择的需要,让幼儿在操作中可以自由选择。例如,我们在中班开展的“橡皮泥比赛”,我们提供了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小型的塑料道具,滚轴,各种花样的模具等。这样,能在比赛中满足幼儿的需要,活动自主性也由此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活动中材料也具有共享性。如不同年龄段对彩纸的利用,小班可以折纸,中班可以剪纸,而大班可以做各种手工模具。活动过程中很多幼儿喜欢模仿,当看到伙伴的操作材料与自己不同时,他们会充满好奇,从而产生操作伙伴材料的想法。因此,比赛中材料数量的投放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比赛活动的順利进行。
  三、 利用美术操作活动,促进幼儿动手能力
  众所周知,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专业的画家,而是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情境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基础加以引导、启发,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和个性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与表达。即使是同一个题材,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想象与看法,创造出不同的图画。例如,在开展《靴子的联想》这一绘画活动时,就先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描绘了一个场景,有一顶闷闷不乐的帽子孤独地走在路上,它不想被别人戴在头上,它想让自己的人生发挥最大的价值和功能,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助它实现这个愿望呢?此时,有的幼儿能把帽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而有的小朋友把帽子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想象力与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 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区域游戏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教育方法恰当地引导,通过用最适当的方法与幼儿交流,来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在这个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过家家”这个区域游戏活动时,因为“过家家”这样的游戏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可以激活幼儿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多设计这类游戏活动,通过幼儿熟悉的事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分为五人一组,让他们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等不同角色。当孙子与孙女在饭桌上挑食不想吃蔬菜的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不同的角色可能会说什么话?可能会怎样做?这样,幼儿们在想象的过程中一边进行对话,一边动手做家务。通过这样的区域游戏活动,能让幼儿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家长对子女的爱。实践证明,区域游戏活动最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途径之一。
  总之,幼儿动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与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并把它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抓住幼儿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来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正香.浅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
  [2]董甜甜.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对策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6(3).
  [3]王家乐.浅谈幼儿园综合实践教学策略[J].科技教育创新,2015(10).
  [4]张卫民.刍议幼儿动手与幼儿生命的律动[J].广西教育,2015(8).
  作者简介:许珊珊,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盱眙县河桥镇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幼儿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不仅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事,还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国家及社会各界在幼儿教育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近年来美术课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其对幼儿的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确保获得更加明显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实施对策  在我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小班幼儿生存能力的基础,也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的基本生活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2中明确指出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提出了家园合作,游戏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来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小班
学位
摘 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都能看到一盆盆绿萝,一棵棵小树,一片片绿色,这些不仅为幼儿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孩子们接触自然、了解植物、感受生命成长、增进责任意识提供了资源和机会。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了养殖活动,这样的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接触生命、了解生命的机会,本文主要讨论幼儿园的养殖活动的教育价值
摘 要:教育固然是一种理想的事业,教育也需要构筑理想的社会,但教育终究要面对人的活生生的现实,面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于人的现实生活的教育,正所谓“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应该立足于幼儿一日生活中”,这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幼儿园教育要立足于幼儿经验,围绕幼儿实际生活,从而为幼儿科学选择课程。  关键词:生活;幼儿;教育  回归生活
摘 要:在游戏的准备活动中,设计环境布置时以情境的导入为先,再结合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自发自主地开展游戏。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来感受介入的需要,适时、适度、适当地提供帮助,及时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调整的措施。  关键词:游戏;环境;观察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游戏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