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音乐课中的“教学过度”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0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度”的问题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并不少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它将音乐课的学习由快乐变为负担,对教学有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教学过度;高中音乐课;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度,即教育者对学生施以超越身心承受限度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育现象。它忽视学生认知规律,超越课时学习目标,增添教材内容涵盖,繁冗课堂环节设置……这种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甚至反效。近年来,“教学过度”己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现象之一。
  提到“教学过度”,人们往往会关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高考科目,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度”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在本文中将列举音乐课堂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教学过度”类型并加以分析。
  (一)课堂容量过度
  一节课上得满满当当,能给人一种“紧凑”感,往往会得到赞赏,但有时课堂内容安排过满,也会挤占学生的思考空间,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不佳。
  产生课堂容量过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些教师为了将某类音乐介绍的尽量完整,盲目增添鉴赏内容,倾其所知进行拓展,从而造成内容过多。有些教师指定的教学目标过于泛化,缺乏明确、科学的目标引领教学,让教学失去了方向,多重目标和任务都要兼顾,往往是什么都抓,但都抓不好。
  (二)教师讲解过度
  讲解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方法。但讲解必须适量、适度。有些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以讲带赏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摄入知识并不是通过自己的鉴赏、感受得来,而是被一股脑儿的灌输,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致,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违背。
  讲解过度的产生,有时与知识容量过度有关,教师怕知识点讲不完,就会直接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有的时候是由于教师忽视音乐学科特点,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用讲解无法替代鉴赏給学生带来的情感体验,音乐性的感受经常是用一般教学语言难以表达的,讲解过多不仅消耗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效果也常常不尽人意,往往一个直观的示范或是一次有目的性的段落欣赏或许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包装环节过度
  如今,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流行的组织形式。但不少音乐课,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被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的学生活动所占领,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创作、表演……似乎没有这样的活动,就不算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看似热闹,效果欠佳的学生活动其实是掉入了包装过度的陷阱。
  有些音乐老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精髓没有准确把握,教学时极力向新潮靠拢,使音乐教学出现“过度包装”的现象。学生活动的形式固然很好,但要注重效果,而且无论怎样的教学形式都应有度,否则适得其反,“包装环节”过度了,怕是只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感觉。
  二、对策与建议
  (一)精炼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目标切忌过多、过滥,过于泛化。不能盲目高估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其次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教”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音乐课要上好,首先应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课堂内容的难度应落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跳一跳,够得到”的水平上。在内容的量上也必须合适。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并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不是越多越好。“内容过度”主要就体现在教师在教学中贪多,学生会了的也教,不需要的也教,结果是在量的获得中,牺牲了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好的学习过程不应看重“量”,而应以“质”取胜。音乐教师必须尽快从大容量的误区中走出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握音乐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优化、整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灵活的取舍教学内容,科学地规划教学任务,使课堂容量合理化,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处理好教材和拓展资料的关系,拓展资料不能过多,贵在少而精,否则,将喧宾夺主,削弱教材的影响力,造成教学过度。
  (二)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实质上是学生从现有的认知起点发展到教学目标预设的认知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唤醒、激励并维持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人”的位置上,教师的主导功能固然重要,但当教师的主导超越了某个度,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反过来弱化教学功能,这种效果在音乐课中尤其明显,音乐使人获得感官体验、身心释放,教学过度恰恰走向了它的反面——压抑、禁锢了学生的身心。知识传授过度,能力必定减弱;课堂管控过度,自主必定缺失;机械模仿过度,创新必定萎缩,片面强调功利性目标,必定会忽视教育的本源。所以,音乐教师必须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能够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计,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赏析为中心开展音乐课教学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需要丰富的活动,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首先,设计活动前要明确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哪一个具体知识点,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问题导向出发,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拓展性和交际性,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机智,化解突如其来的干扰因素,并时刻注意引导活动方向,保证活动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力;最后,活动结束时要及时做出评价,对活动开展优秀的团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活动失败的队伍更要指出问题,以便下一次活动能够避免失误,对活动成果也要及时加以总结,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点,保证活动的成功和有效。
  总之,教学必须遵循规律,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研读教材内容,了解学情状况,把握好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寻求最合理的那个“度”,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如齐.试论教学过度[J].教育与职业,2006(36):165-166.
  作者简介:刘小鹏(1981—),男,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教育硕士,江苏省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无锡市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无锡市教科院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现就职于无锡市第一中学。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杂志,曾获“长江钢琴”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等奖项。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和钢琴教学中教学现状分析,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可分为三个方面:钢琴学习基础、钢琴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钢琴教学中教学现状分析又分为四个方面:钢琴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且不符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单一且不符合当前的学前教育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失衡、教师的教学能力较低且缺乏相关的教学设备。之后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
在国家项目制治理的大背景下,妇联和妇女社会组织以"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为基本定位,以提供妇女儿童服务和实现性别平等为共同目标,通过多元化的合作,使项目成效扩
清末民初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结与嬗变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清理与总结, 又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发生转型时期, 因而体现出传承创新总结与嬗变的阶段特征,中国
实体经济涵盖的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行业,包括工业以及制造业等。因此现阶段要想让实体经济得到更科学和合理的发展,就需要对外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冷静的对待和处理,保
阻尼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研究了非线性能量汇(NES)与双管隔振器相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利用谐波平衡法、牛顿迭代法和弧长延拓法对耦合系统的
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主参与必须要正视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有效实现路径和策略。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民主参与动力,为民主参与奠定思想和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