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 倾心环保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e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由局部地区污染问题发展成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地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美术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创作对象,甚至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是有其一定优势的。通过美术与环境的天然联系,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一、利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许多中外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
  如宋代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巍峨的山峰,葱郁的树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法国画家柯罗的油画《孟特芳丹的回忆》,表现了在恬静、优美的湖边景色中,银灰色的迷离雾气映衬出正在采摘草蕈和野花的妇女与孩子,不仅生意盎然,而且情景交融,弥漫着田园诗般的梦幻情致。
  古元的木刻画《运草》,表现了朴实勤劳的陕北农民正在夕阳下拉运麦子,他甩起了鞭子,怡然自得地沉浸在劳动丰收的喜悦之中,同时也在享受大自然的丰厚恩赐。
  教师也可结合室外风景观察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充满魅力,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兴趣的理想大课堂。教师可利用这样的课堂作为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表现自然和爱护环境的最佳手段。
  二、重视环境艺术,提高生存意识
  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时代,由于自然环境的污染,环境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艺术家们以环境艺术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创造具有优秀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21世纪人居社区发展呈生态化和人文化趋势。“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人居城市”等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良好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向往,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天空、大地、海洋、森林等自然景观和凭借自然环境创造的人工环境,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提醒学生人类在利用、改造、享受自然界的同时,也使自己渐渐远离了自然环境,大肆的破坏所带来恶性循环,如泥石流、洪水、干旱沙尘暴,甚至疾病的流行等等,都是自然界对人类不懂得爱护他的一种惩治。教育学生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所居住的环境,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人类在享受自然赋予的同时,更有责任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生存空间。
  三、巧用废弃物品,增强环保意识
  工艺美术是用物质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思想意识的艺术形式。工艺美术是以各种形式的物质材料为载体。材料运用得新奇与巧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工艺美术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适用、经济、美观。如《最亲近的家具》、《时间的表情》、《黑白木刻练习》等工艺美术课都是利用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去寻找日常生活的废弃的物品,如旧挂历、易拉罐、瓶子、布片、一次性纸杯饭盒等。通过独特的构思和一定的技法,既将废弃物变成了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让它们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深入综合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综合活动是新教材的新课题,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在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独立自主的活动,自我教育,教师只处于指导和辅导的地位,其作用是启发和鼓励学生。如初一《综合·探索》中,可结合环境日开展“校园环保节”,为学校环保节设计制作请柬、环保海报、环保标语、活动标志、道具、会场布置等。通过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而且留意生存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也与日俱增,而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人类更懂得了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只有懂得珍惜、保护,才能更好的利用、享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运用我们的课堂去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其他文献
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04年2月上旬,22岁的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为琐事争执,将其四名同学一并杀害。  2008年4月10日,云南再现“马加爵”,云南楚雄警校培训学员王建军因琐事挥动铁锤和长刀,致两名同学一死一伤。  这几则消息发人深思。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的有效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偏重于智
期刊
作为一个班主任,当你发现你的学生的心理存在偏差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笔者就碰上了这样一件事。    一、表现出来的问题    那是高一新生军训的第二天早上,笔者坐在一旁看学生们练走步。突然,队列里一片骚动,一名学生冲了出来,别的同学都捂着鼻子在小声地议论,教官则显得茫然和无措。笔者迅速跑了过去,教官对笔者说:“张老师,快去看看!”“老师,快去洗手间!”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笔者径直跑向二楼,冲进了最
期刊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班主任在初一阶段时,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班主任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对班主任的了解,他们对班主任逐渐有了一定的看法,对班主任也不再那么崇拜了。随之表现在班务工作上是松松垮垮,班级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其后果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反之,有些班主任的班务工作呈阶梯状的发展。学生对班主任的人格、素养、工作能力逐渐了解,逐
期刊
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主,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关心学生之关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从心里接纳你,喜欢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收获的又何止是和谐,又岂止是课堂的精彩?    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人    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早在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加剧,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旅游管理人才市场需求现状的剖析,提出了从开放的实践教学机制、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创新的科研氛围、多层面的合作机制、政府引导和社会需求等六个方面构建适合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构建    高素质旅游人才是衡量国家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中国从世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但是根据专家近十多年来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呈下降趋势。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每个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因此,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习进步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学校结合办学特点,对高一新生进行了一年的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行动研究,摸索探究
期刊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职高语文教学。加强职高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我校选择“设境激趣——互动演练——拓展实践”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口语交际的教学改革。  一、设境激趣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到口语交际训练经常化,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高他们对生活感知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口语
期刊
一、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善于补充材料。例如讲“地震”时,可让学生自学课文有关内容,教师除了讲述近年来我国四川、台湾等地频繁发生地震外,还应适时补充一些应急避震救助常识:(1)高楼避震: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2)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营救
期刊
摘 要:《渔父》写的是屈原和渔父的一次思想交锋,表现的是屈原自己内心的矛盾及抉择。作者采用“分身立言”的手法虚构了一位与屈原对话的人物,其实是屈原跟自己心灵的对话。由《楚辞·渔父》中的“渔父”作为艺术原型,由屈原和渔父两者综合而成的新“渔父”实际是一个象征和寓意,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渔父;酿变;文化符号    一  根据司马迁和王逸的说法,《渔父》这篇文章约写于楚顷襄王执政时
期刊
一、培养学生几何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师生间互动下的自主讨论和交流,是双方精神的相互碰撞,是认识界的真正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认识偏见得到纠正,并产生新的知识建构。(二)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不同程度的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开拓自我的思维,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三)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二、几何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从学生找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的模糊理解看提高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