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一步步深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学中选择“快乐教学”作为突破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问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应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教师与学生、 学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音乐课堂上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也都乐于畅所欲言。
二、改变学习方法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是比较枯燥的。一个节奏通常需耍练 很多遍. 且学生很难一下子明白两拍、半拍是怎么回事,时间长了.学生对节奏练习便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象化、趣味化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举例用人物走、跑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如:×× ××——××一一× ×××——×一跑跑跑跑止l止跑跑跑跑止(ou)通过跑跑、走走、拍拍、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节奏速度感,以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占”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幻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 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四、改善评价方式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一次所提出的问题或回答问题,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在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常用“送星星”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体验中产生对学习的信心。在唱歌表演课“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我让他们分小组自创编动作并戴上头饰表演, 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在评 价中不免会对学生说某某小朋友动作编得不好,歌唱得不好听或是跳舞不好看,这时我就会让他们互相帮助.并对愿意帮助别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奖励一朵小红花、一个表示爱心的结果等,让这个学生看到他自身的价值,也培养了其他学生
学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然后也有一些会夸自己表现如何如何好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一 面赞扬他们大胆表演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引导他们向别的同学 专心学习.帮助其形成席心好学的学习习惯。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期望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五、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一步步深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学中选择“快乐教学”作为突破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问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应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教师与学生、 学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音乐课堂上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也都乐于畅所欲言。
二、改变学习方法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是比较枯燥的。一个节奏通常需耍练 很多遍. 且学生很难一下子明白两拍、半拍是怎么回事,时间长了.学生对节奏练习便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象化、趣味化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举例用人物走、跑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如:×× ××——××一一× ×××——×一跑跑跑跑止l止跑跑跑跑止(ou)通过跑跑、走走、拍拍、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节奏速度感,以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占”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幻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 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四、改善评价方式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一次所提出的问题或回答问题,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在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常用“送星星”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体验中产生对学习的信心。在唱歌表演课“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我让他们分小组自创编动作并戴上头饰表演, 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在评 价中不免会对学生说某某小朋友动作编得不好,歌唱得不好听或是跳舞不好看,这时我就会让他们互相帮助.并对愿意帮助别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奖励一朵小红花、一个表示爱心的结果等,让这个学生看到他自身的价值,也培养了其他学生
学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然后也有一些会夸自己表现如何如何好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一 面赞扬他们大胆表演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引导他们向别的同学 专心学习.帮助其形成席心好学的学习习惯。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期望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五、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