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优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明显增强。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图书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 不仅来自于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定位,还在于图书馆资源的外部性特征。
   然而,在考察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运转情况时发现:尽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然而,却很难看见当地民众踊跃前往借阅或阅读。并且,这一状况在县域图书馆发现得尤其突出。该状况不仅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还不断弱化公共图书馆的内在功能。因此,须通过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来面对挑战。文章从以下四个环节对文章主题展开讨论。虽然,笔者所在单位属于县域图书馆。但是,在具体讨论主题时,仍以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逻辑起点。
   一、目前图书馆服务所面临的挑战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需要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部门共同支撑。在具体考察目前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时,发现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服务模式趋于传统。从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来看,其仍显得过于传统。不难理解,图书馆在功能定位上一直以“满足图书借阅和提供阅读场所”为导向。诚然,上述功能导向构建起了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却忽视了时代演变所赋予它的新地位。在网络时代,诸多电子图书以简洁和低成本而替代着传统书籍;同时,网络时代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此背景下,在缺少服务创新的当下,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难满足民众的阅读需求。
   2.图书馆服务模式过于单一。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已从原来的消遣之用,逐步延伸到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之需。不难知晓,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图书平台,为各行各业的民众提供了知识信息搜集、查阅等支持。然而,诸多基层公共图书馆仍然满足于“提供阅读的场所”这一要求,在服务模式上缺少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难以满足各层次民众的阅读需求。
   3.图书馆服务模式缺乏柔性。刚性化的服务模式主要体现在:(1)阅读地点的刚性;(2)阅读时间的刚性;(3)借阅程序的刚性。当然,刚性化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运转效率。然而,在现阶段民众生活节奏显著加快、工作压力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以上刚性化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切实阅读需求。
   综上所述,上述三个方面的挑战实则体现为服务意识的薄弱。为此,下文将在“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服务优化的对策。
   二、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内在要求
   新时期面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安排,面临着广大民众对“终身学习”的实践,须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在要求:
   1.适应民众不断演变的阅读习惯。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在习惯上网浏览新闻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并且,该习惯的养成直接与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为此,公共图书馆若一味地遵循传统服务模式,将在守旧中失去大部分青少年读者。不难理解,在我国全民阅读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面前,只有适应了民众不断演变的阅读习惯,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大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2.针对民众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不仅存在着年龄差异性,还存在着学历差异性。由此,不同文化层次的民众前往图书馆的目的便有所不同。包括:简单的阅读需求、查阅文献、搜索生产技术信息等,都是公共图书馆应提供的服务内容。从而,针对民众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则显得格外必要。
   3.根据新情况开展柔性化服务。现在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流动借书网点,这一新事物便是适应都市民众生活方式的一种服务创新。尽管,该服务创新现阶段还很难在所有城市推广。但是,根据新情况开展柔性化服务,仍是所有公共图书馆所须重视的内在要求。
   三、图书馆服务优化的对策
   结合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内在要求,图书馆服务优化的对策如下所述:
   1.建立多元化图书服务。建立多元图书馆服务需要以传统服务为核心,根据图书馆自身经费状况适度延伸服务领域。在服务领域的延伸中,应始终把握信息化技术对民众阅读偏好的影响。如,建立电子阅览室。通过购买相关图书资源,为民众提供网上阅读的收费服务。通过引入收费机制,不仅可以增强民众的阅读效率,还能满足电子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此同时,传统服务模式仍是广大民众所需求的,因此,应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服务的主动性。
   2.开展个性化图书服务。开展个性化图书服务,并不需要对每一位读者开展针对性的服务,而是通过服务职能分工,根据民众的不同需要开展专业性的服务。上文已经指出,简单的阅读需求、查阅文献、搜索生产技术信息等,都是目前民众来图书馆的目的。因此,在图书馆职能分工基础上通过各部门分工协作,分别为民众提供上述服务。
   3.构建柔性化图书服务。根据上文可知,柔性化的图书服务实则满足了民众现实的阅读需求。面对原有阅读地点的刚性、阅读时间的刚性、借阅程序的刚性而言,需要一一给予克服。其中,克服阅读地点的刚性化现阶段容易解决,因此,可以从这一环节入手。具体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与各单位取得联系,在充分了解职工借阅需求信息的前提下,开展送书上门服务。也可以以社区为单位,集中组织送书上门服务。
   四、还应关注的新问题
   针对县域图书馆的服务优化,还应关注目前出现的新问题。
   1.应分析县域的资源禀赋条件。资源可以被看作为: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县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群趋向的影响表现在:因县域资源禀赋条件的异质性,将促使各县域内的读者群形成不同的阅读趋向。基于我国县域人口地理分布上的广泛性,这就使得各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异质性较为明显。
   2.应分析县域的外部生态。县域外部生态的动态演化效应,将使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趋向发生动态适应。动态适应性的现实特征就表现为,读者群趋向的可变性与非线性。同时,东部与西部农户的外部生态并不同质,区域分层结构是其生态环境的分布特征。由于这种特征,不同区域读者的动态演化趋向,就表现为一种异构性。
   结 语
   考察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运转情况时发现:尽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然而,却很难看见当地民众踊跃前往借阅或阅读。该状况不仅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还不断弱化公共图书馆的内在功能。因此,须满足适应民众不断演变的阅读习惯;针对民眾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根据新情况开展柔性化服务。惟有通过三管齐下的服务模式重构,才能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结果。
   在我国提升文化产业地位并大力发展文化的背景下,只有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公育梅.县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理实践,2009(3).
   [2]冯玲.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思路[J].图书馆,2009(4).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图书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