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病毒动态变化.方法 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选择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0.1 g,每日1次,共24周,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量法检测其治疗前,治疗12 h、1 d,2 d,3 d、1周、2周、4周、12周、24周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
【机 构】
: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市佑安医院,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病毒动态变化.方法 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选择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0.1 g,每日1次,共24周,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量法检测其治疗前,治疗12 h、1 d,2 d,3 d、1周、2周、4周、12周、24周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应用回归分析估计其病毒动力学参数.结果 共入选172例患者,年龄16~65(31±10)岁,男145例(84.3%),拉米夫定用药后12 h即出现明显的HBV DNA载量下降,平均下降0.45(范围:-1.85~3.86)lg(拷贝/m1),4例患者HBV DNA下降≥2 lg(拷贝/m1);2 d时进一步下降,与基线比较平均下降量1.20(范围:-1.21~4.41)lg(拷贝/ml);1周时继续下降,与基线比较,平均下降量2.01(范围:-0.17~5.79)lg(拷贝/ml).此后一直到24周,HBV DNA载量不断下降.24周时,平均下降量4.10(范围:-0.06~6.68)lg(拷贝/ml).游离病毒半衰期为2.57 d,受感染细胞的半衰期为63.0 d.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快速降低HBV病毒载量。
其他文献
抗凝和溶栓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主要治疗方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01年制定了<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但是指南中的治疗方案多为参考国外经验制定.急性PRE的溶栓治疗中,较为肯定的适应证是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大面积PTE,对于具有右心功能改变的次大面积PTE,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远期预后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证实。
目的 以患者延迟出院原因为线索,分析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子宫切除术后住院时间超过95%百分位(称为延迟出院)的患者资料,对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在3722例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162例因手术相关原因延迟出院.114例有术后发热(占所有3722例子宫切除术的30.6‰),其中82例(71.9%)可用一种或多种并发症解释.(2)常见并发症包括:盆腔血肿/阴道残端出血(46例,1
目的 探讨护骨素(OPG)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有关,明确是否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方法 入选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平均年龄(64.2±7.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 mg每周1次及钙尔奇D 600 mg每天1次,治疗为期1年.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检测.并运用PCR-RFIP对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性位点:A163G、T24
来曲唑化学名为4,4'-(1H-1,2,4-三氮唑-1-次甲基)二苯甲腈,是Noartis公司首次开发的第三代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1996年首次在英国上市,1997年在美国上市,并通过FDA认证.目前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于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并广泛用作乳腺癌的二线用药.自从2000年国外首次将来曲唑应用于克罗米芬促排卵失败的PCOS病例并取得成功以来~([1]),国内外多家中心的研究都肯定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拟定于2010年9月下旬在成都市召开“2010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非变应性鼻炎及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征文内容包括:
寰枢椎是人体头部与躯干的连接枢纽及重要的解剖部位,寰枢椎脱位常累及延髓生命中枢与椎-基底动脉,该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称为骨科手术的"危险区"或"禁区".此外,寰枢椎是颈椎活动功能的重要节段,其旋转活动约占整个颈椎旋转活动度的50%以上。
化学治疗(化疗)自20世纪中叶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发展至今仍未能杀灭所有的肿瘤细胞,即使完伞缓解的病例,仍常有残癌,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1].研究化疗后残癌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并寻找有效应对措施以减少化疗后肿瘤的转移复发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综述化疗后残癌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的 研究Notch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在调节人舌鳞癌细胞增殖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通过分别瞬时转染编码Notch1胞内域的表达载体和靶向人EGFR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的表达载体,以及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Gl478 处理,分别观察Notch1组成性活化、EGFR基因沉默以及阻断EGFR信号通路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ea8113 细胞增殖及Notch1和EGFR表达的影
目前原发恶性脊柱肿瘤的临床治疗疗效仍欠理想.为?提高原发恶性脊柱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生物学行为,并从恶性肿瘤细胞分子牛物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了解原发恶性脊柱肿瘤的基础研究进展。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与脾外科学组及《中华创伤杂志》、《肝胆外科杂志》联合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2010年国际腹部创伤暨第十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定于2010年6月4-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