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及周边地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分布及其控矿特征

来源 :现代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呈现“米字型”结构的展布特点,分别控制了晚古生代岩浆岩(脉岩)和主要金矿床的展布.在柴胡栏子金矿区,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也组成了“米字型”结构,控制了矿体(矿化带)和化探异常的展布.矿田和矿区级别的构造形迹均呈现“米字型”分布特点,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分级控岩控矿规律的具体表现.上述认识为矿床成因研究和矿田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针对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局限性以及Tollenaar-Ernst经验公式的数理逻辑欠缺问题,本文通过模型假设和理论光程分析,创建了墨层厚度与实地反射密度的关系模型.仿真计算揭示了新模型与科学实验结果以及工程实践数据的高度一致性,新模型应用分析对密度的饱和现象以及密度的干退现象做出了新的解读,对印刷色序的呈色影响首次进行了密度学阐释.
通过对上其木干花岗岩进行锆石微量元素和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借助锆石饱和温度和Ti地质温度,反演岩浆源区的温度,进一步分析花岗岩的形成环境.锆石具有典型岩浆岩锆石向左倾斜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有显著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上其木干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72~829℃之间,平均值为800℃,属于高温花岗岩.锆石Ti地质温度的平均最低温度为614℃,平均最高温度为634℃,花岗岩中锆石形成的温度在614~634℃之间.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