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孩子的体验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孩子调皮、不听话?为什么总有孩子不遵守规则,明知故犯,屡教屡犯?在我们开始体验之旅,将自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感受他们的生活,参与他们的活动时,我们有了许多作为班级管理者所不曾体会的感受。在此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与尊重孩子,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体验一:午睡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中午总有六七个孩子难以入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12点15分,我和孩子们一起脱了衣服躺下来。安静了一段时间后,我听见×老师在大声接电话,这声音大概持续了两分钟;接着,听到×老师走路时皮鞋发出的重重响声;过了一会儿,相邻班一老师走过来和×老师交谈了好几分钟;没多久,盥洗室里传来了“哗哗哗”的水流声、不锈钢茶杯碰撞时发出的“乒乒乓乓”声……如此喧闹,孩子们怎能睡着?当一切都安静下来时,我忽又感觉到午睡房光线太亮,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当我终于有点迷糊时,耳边传来了×老师严肃的点名声,原来起床时间到了。
  答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忙于做自己的事,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仅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良好环境,还批评、责怪他们。体验后,我们班教师形成了“孩子第一,事务第二”的思想,并决心持之以恒做到以下几点:不在午睡房接听电话;等孩子睡着后再做事,做事无声;穿上轻便的布鞋,走路无声;不责怪难以入睡的孩子,用目光、动作等无声语言与他们交流。
  体验二:荡秋千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抢着荡秋千。“可以让我荡一下吗?”我的目光掠过正在争抢的敏敏、宁宁、殷殷。“好啊,你坐上来,我们来推你。”“你们平时荡多少下就换人啊?”“20下。不过你可以荡30下。”“为什么?”“因为你是大人嘛。”“大人也应该遵守规则。我就荡20下吧。”我还没坐好,孩子们就准备推秋千了。“我自己来,你们在一边看我怎么玩,给我数数。”我身体后退、双脚一蹬就荡了出去。哇,感觉真好,微风吹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快乐。怪不得孩子们总要违规坐在上面不肯下来呢。还有,这数数的频率也太快了。“数得不对,应该是一个来回才数一下。”在孩子们的数数声中,我闭上眼睛继续全身心地感受着,猛然间听到孩子们已经在数“25”“26”了,我便赶紧停下来。
  我曾经多次严肃地告诉孩子们不能推秋千的原因:用力过猛或用力不均都有可能发生危险,但孩子们总是听不进去。体验之后,我终于明白了,那些等着玩的孩子是为了让坐秋千的人早点下来,才用力推、快快数的。之后,我决定调整策略,激发幼儿追求成功、接受挑战的勇气,并形成良好的秩序。我说:“不要别人推、自己荡秋千的感觉太棒了!真可惜,你们都喜欢推别人,使荡的人体会不到那种快乐的感觉。从现在开始轮到谁,谁就自己玩,其他人都不要推。谁愿意先来试试,像我刚才那么玩?”孩子们都愿意尝试。从此,每次玩秋千,我们都鼓励孩子自己荡,只在必要时帮忙推一把,其他等待的孩子则一边数数一边加油。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又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消除了安全隐患。
  体验三:坐绿凳子
  孩子们每次在餐厅就餐时都要抢稀少的绿凳子,而不喜欢坐量多的蓝凳子。刚开始,我认为孩子们可能是觉得“物以稀为贵”才去抢的,就批评他们:“坐什么颜色的凳子不都一样吗?有什么好选的?拿到什么就坐什么。”可孩子们并没有服从“权威”。后来,我让孩子们排好队,等我按序发凳子,但孩子们为了坐上绿凳子,依然动了许多心思。绿凳子究竟有什么魅力?为了弄个明白,我排在了队伍的最后面。这时我听到可可跟艺艺说:“绿凳子就剩下一张了,今天我又坐不到了。哎,真倒霉!”“我也坐不到了。告诉你,我最喜欢绿色了。潇潇都坐过两次绿凳子了,我一次都还没坐到呢。”听着他们的谈话,看着剩下的那一张绿凳子,我竟然也产生了一丝遗憾。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妙。如果给我选择的机会,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绿凳子。
  体验之后,我对此进行了调整。既然幼儿都喜欢绿凳子,就让他们按座位顺序轮流坐,这样机会均等,孩子们也就不再争抢了。
  有了一次次的体验之旅,我们的行为渐渐发生了变化。吃饭时,我们会问孩子们:“喜欢今天的饭菜吗?”写生回来后,我们会关注他们的感受:“今天外出写生感觉怎么样?”离园前,我们会问一问:“今天过得快乐吗?”大人眼中的小事就是孩子眼中的大事。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孩子的感受,分享他们的快乐,觉察他们的需要,让孩子获得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其他文献
在研究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提出“一脑三育”的理念,用以指导幼儿的社会教育实践。所谓“一脑”是指“社会脑假设”理论,“三育”是指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教育、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脑假设”(Social brainhypothesis)理论是由布拉舍(Brothers.L)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脑认知进化理论。布拉舍等人研究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存在一个
随着实验的深入,我班的角色游戏逐渐丰富起来,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公共汽车站等主题相继出现。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部分孩子会主动地将日常生活引入游戏之中。這时,我也开始进一步思考起来,是将角色游戏主题所涉及的环境、材料一下子全都呈现出来,对推动游戏发展有利呢,还是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断捕捉契机,再适时提供游戏材料更能推动游戏的发展?通过观察与实践,我觉得
餐后,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散步。经过会议室时,我不经意地瞥了一眼,里面空荡荡的,四十多张办公椅和一张宽宽大大的会议桌正安静地等候着下一次会议的到来。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请孩子们坐在这个会议室里,给他们开个会。把一些平时需要注意的事情跟他们讲一讲,不知道效果会怎样?想到这里,我问孩子们:“这里是老师开会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进去看看?”“想!”于是,孩子们迅速进入会议室并坐了下来。虽然椅子
离园环节总是有些忙乱。有些家长急匆匆地来到活动室门口,出示了接送卡后就马上接走了孩子,有些家长则会借机和我们聊聊孩子的情况,有时候真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一天,活动室里没留下几个孩子了,冉冉妈妈急匆匆赶来问道:“老师,冉冉呢?”“走了。”我说。“谁接走的?”冉冉妈妈急切地问。糟糕,由于刚才家长们都挤在活动室门前,只记得有人来接冉冉,并且出示了冉冉的接送卡,但具体是谁接走的我还真一下子说不出来。一般
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杭州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自2月1日起施行。rn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要像抓义务教育一样,全力抓好学前教育。该条例
【摘要】深入分析美国21个州制定的0~3岁婴幼儿早期学习指南中运动子领域的具体内容发现,各州的指南都非常重视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期待性,在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方面突出强调了手部(包括手臂和手掌)动作由整合到分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强调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还要注意0~3岁婴幼儿学习指南的制定要尽可能详细具体,以便教育者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婴幼儿的发展水平。  【关键
《学前教育法》是《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重要立法项目,开展《学前教育法》研究起草工作已列入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日前,教育部在京召开《学前教育法》立法座谈会,积极推动学
对于所谓“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说法,我始终认为这是大人们在脱离了童年之后,以旁观者身份发出的一种感慨而已。事实上,每一个成长中的儿童不仅能体验满足、舒畅、愉悦、欢乐
[摘要]教师教育大学化、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大势所趋,而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又要求教师教育机构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可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并不具备这种办学资质,因此中职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应逐渐成为历史。中职幼师专业可以选择与高校相关专业联合办学。也可以考虑向邻近方向调整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教师教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儿童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权利是不容侵犯的。按其本性生长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权利。然而,在传统教育中,成人通常控制着儿童,侵犯儿童的自由,造成社会的不正义。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生长还是仅仅向儿童传授知识,反映了成人是否尊重儿童的自然权利。教育应当尊重儿童自然生长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促进儿童健康生长。  [关键词]儿童;教育;生长;正义;自然权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