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分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活力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曙光。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分课堂的设计,对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进行了着重分析。
  所谓的对分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一半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讨论。但是要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错开,保证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在完成内化吸收之后,学生则回到课堂中,通过分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则是学生自己学习的内容,之后再与全班同学和教师一起互动,深入交流。具体设计如下:
  一、教师讲授阶段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保证学生在自我学习时有范围、有目标、有方法。因而,讲授最先应该明确的是教师讲什么的问题。如对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出塞》的教学,教师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你知道这些景物都有哪些故事吗?”与传统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同,对分课堂中,教师讲授的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把讲授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为学生说明在既定的范围内怎么做和做到什么。
  二、内化吸收阶段
  内化吸收环节可以设计成三个环节:第一,“亮闪闪”环节,是指学生在内化吸收时写出学生自己的结论,要求至少列出一条,更多不限。如有的学生会提出塞指关塞,描写的是守卫家园的故事;有的学生提出诗歌内容写的是守卫关塞的著名英雄——飞将军李广;还有的学生会提出诗歌内容赞扬了守卫家园的牺牲精神等。这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了解全诗,对诗歌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使学生锻炼归纳能力。第二,“考考你”环节,是指让学生写出自己弄懂的地方,并觉得其他人不懂的地方,用来向其他人挑战,至少一个,更多不限。这个环节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重合性,如不少同学会提出飞将军李广、保卫家园等内容。出现这类状况,一般都是学生共同的意见,在简单总结后,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继续学习;而在面对少数人提出的问题时,如为什么不教胡马度阴山等,则需要进行重点讲解。这时就需要进入“帮帮我”的环节。第三,“帮帮我”环节,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或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记录下来,讨论时向其他人请教,至少一个,更多不限。这个环节也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环节之一,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个性的表达,如有的学生提出飞将军李广并不会一直出现,还是需要那些无名长征人的牺牲,虽然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少学生的回应。但是,从这些问题来看,学生确实是对《出塞》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即使有时候出现一些较深入的问题,也不妨碍学生对《出塞》这首诗的学习与思考。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亮考帮”与其说是学生内化吸收的过程,不如说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支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以“亮考帮”为载体,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不过,从对分课堂整体上来看,“亮考帮”这种类型的内化吸收模式,更多的是为学生在讨论阶段做准备,能够为学生提供所讨论的素材。这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内化吸收有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讨论,从而也使得内化吸收的效果更好。
  三、分组讨论阶段
  对分课堂的讨论可以分为四个小节,首先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时间较为自由,五到二十分钟不等,可视情况而定,小组成员不宜超过四個人。遵循的原则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越多、准备得越充分,则讨论时间须加长,小组成员也相应增加。之后是教师抽查,方法是教师随机抽取四至五组,每组随机选出一名代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言总结。主要是对小组内容进行总结,不建议学生在这一阶段发表结论性的观点。但是,在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组的水平适当。再后是自由提问,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学生互动或者直接答疑等办法。但是在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回答不了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讲解这些问题,解决好学生们遇到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最后是教师总结阶段,教师只需要三分钟就可以,不宜过多。教师总结之后,整个讨论过程也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对分课堂的设计主要是围绕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来展开,但是教师在设计对分课堂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应该控制、把握好讲授的时间;同时要重点突出,把重点问题凸显出来即可。第二,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适时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路。第三,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讨论时间过长,则会挤占教师讲授的时间;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感觉到充实、紧凑即可,不用过于追求内容,充分高效利用时间即可。第四,教师应对整节课进行记录,对小组活动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共性问题、待解决问题等一一记录在案,为学生下次讨论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其他讨论内容充实做好铺垫。只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对分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更有效率,发挥出更大价值!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中心校 吉林】
其他文献
当前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受农村教学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毫无兴趣时,课堂教学效果差,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农村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联系本地的实际开展幼儿绘画教学。乡土资源是指本地区内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教育功能的资源。本课题研究的乡土
为观察压力蒸汽对1356 ml软膏缸内物品的灭菌效果,在缸内物品中部与底部放置化学指示卡检测.结果,在124~128℃压力蒸汽作用30 min后,加盖的空软膏缸内化学指示卡不变标准黑色.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对活动主题进行设计,正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成为教师和学生遭遇的一大难题和“瓶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将学生五花八门、凌乱无序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从而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进行研究呢?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多位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选题,能较好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