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在编辑的过程中深入考察了湖北省几乎所有的自然村落,收集的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的民歌资料超过3万首,还包括大量的口碑材料和民间文献资料,将其编印成册。对抢救和保护民族音乐遗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民族音乐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保存民族音乐遗产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立足于湖北来凤县的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工作,借鉴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在编辑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探讨了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保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来凤县;民族音乐遗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湖北省来凤县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地生活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8个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当地的民族音乐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素有歌乡之美誉。如何对湖北省来凤县的民族音乐遗产进行积极的保存,是摆在来凤县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辑历经数年时间,遍访各地的民间村落,收集民间歌曲。我国具有连绵千年的传统音乐文化,流传久远、传播广泛、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传统音乐既是音乐现象,同时又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成果,一个有机的组合体。不同的生产方式各民族生活都会对民族音乐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巨大价值。传统音乐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例如湖北省来凤县风俗歌中的哭嫁歌,其内容原本是诉说分离之苦或者出嫁后可能遇到的不幸,表现封建正统思想对土家族习俗的影响以及土家族妇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渴望。然而随着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哭嫁的形式也基本消失,哭嫁歌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表现出待嫁的新娘对自由的婚姻的向往,甚至成为土家族女孩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这充分说明传统民族音乐并非在时空中作隔绝,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对广袤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表现。因此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时应该认识到民族音乐遗产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挖掘其深厚的内涵,才能真正地体察传统音乐的现实价值。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共200余万字,内容多样、品种繁多,对湖北省全省的风俗民情、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侧面人民的生活风貌都进行了全面的反映,可以说是一部民歌的经典性文献资料。这说明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还要认识到这是一项创建新的工作。保存民族音乐遗产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音乐文化、创造社会主义的新音乐、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在保存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时要正确地对待民族音乐的两面性
民族音乐沿袭千年,产生于封建时代,在保存民族传统音乐遗产时要站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观点,正确的对待民族音乐的两面性。作为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能够取其糟粕、去其精华,还应该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民族音乐的两面性,,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达到化废为宝的目的。
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整理和保存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然而保存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地处理“优秀”的标准。如果将传统民族音乐视为一条河流,在奔腾的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尽管民族音乐遗产产生于封建时代,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封建音乐,其中仍然有庸俗音乐与健康音乐之分。每一种民族传统音乐中都是落后与进步的并行、合理与不合理的统一。对于一些格调庸俗、歌词淫秽、曲调艺术性较低的民族音乐,在保存和整理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应该谨慎的对待。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民族音乐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糟粕和精华往往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因此为了适应研究者和读者的不同需要,对民歌的性质进行区分,可以借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分卷的办法,采取不同版本的编辑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对象需要。为了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同时积极推广本地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可以刊行集成本,主要收录本地内容健康、传唱较广、具有较高的曲艺价值的民歌。同时还可以在其中选出最优秀的一部分作品,编辑成为精选本,对照排印简谱和线谱,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满足群众欣赏和演唱的需要。对于一些内容不健康、不适合推广的民族音乐,也应该将其收录到资料本中,以供专业的音乐学家、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对于以上3个版本中未能收录的一些残缺的民歌作品,还应该将其保存下来,分送到文化部门和音乐机构进行保存。只有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分门类、分层次地保存和推广,才不会因为一时评判标准的不同而导致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蒙尘。
三、掌握科学的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方法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要对其进行收录和编辑并非易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來保存湖北省的民族音乐遗产。采用系统的方法,在不留空白点的基础上广泛的收集,从语言、文化、民俗、民族、历史的角度来对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流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到图文并茂、音谱完整、自成系统。与此同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积极使用了录音录像的方式来录制民间音乐,从而更加真实客观的来保留音乐音响的动态,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来凤县素有歌乡之称,乡土民歌类型多样、品种繁多。在对其进行保存时也应该掌握科学的保存方法,首先要深入田间,广泛地收集民族音乐的素材,在收集工作中尽量要做到详细、无遗漏。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分门别类。同时还应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尽量将动态的、真实的、完整的民族音乐保存下来。
四、结语
保存民族音乐遗产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音乐遗产也是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问世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其中有很多保存民族音乐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当前的文艺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来凤县;民族音乐遗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湖北省来凤县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地生活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8个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当地的民族音乐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素有歌乡之美誉。如何对湖北省来凤县的民族音乐遗产进行积极的保存,是摆在来凤县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辑历经数年时间,遍访各地的民间村落,收集民间歌曲。我国具有连绵千年的传统音乐文化,流传久远、传播广泛、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传统音乐既是音乐现象,同时又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成果,一个有机的组合体。不同的生产方式各民族生活都会对民族音乐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巨大价值。传统音乐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例如湖北省来凤县风俗歌中的哭嫁歌,其内容原本是诉说分离之苦或者出嫁后可能遇到的不幸,表现封建正统思想对土家族习俗的影响以及土家族妇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渴望。然而随着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哭嫁的形式也基本消失,哭嫁歌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表现出待嫁的新娘对自由的婚姻的向往,甚至成为土家族女孩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这充分说明传统民族音乐并非在时空中作隔绝,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对广袤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表现。因此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时应该认识到民族音乐遗产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挖掘其深厚的内涵,才能真正地体察传统音乐的现实价值。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共200余万字,内容多样、品种繁多,对湖北省全省的风俗民情、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侧面人民的生活风貌都进行了全面的反映,可以说是一部民歌的经典性文献资料。这说明在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还要认识到这是一项创建新的工作。保存民族音乐遗产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音乐文化、创造社会主义的新音乐、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在保存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时要正确地对待民族音乐的两面性
民族音乐沿袭千年,产生于封建时代,在保存民族传统音乐遗产时要站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观点,正确的对待民族音乐的两面性。作为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能够取其糟粕、去其精华,还应该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民族音乐的两面性,,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达到化废为宝的目的。
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整理和保存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然而保存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地处理“优秀”的标准。如果将传统民族音乐视为一条河流,在奔腾的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尽管民族音乐遗产产生于封建时代,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封建音乐,其中仍然有庸俗音乐与健康音乐之分。每一种民族传统音乐中都是落后与进步的并行、合理与不合理的统一。对于一些格调庸俗、歌词淫秽、曲调艺术性较低的民族音乐,在保存和整理民族音乐遗产的过程中应该谨慎的对待。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民族音乐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糟粕和精华往往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因此为了适应研究者和读者的不同需要,对民歌的性质进行区分,可以借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分卷的办法,采取不同版本的编辑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对象需要。为了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同时积极推广本地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可以刊行集成本,主要收录本地内容健康、传唱较广、具有较高的曲艺价值的民歌。同时还可以在其中选出最优秀的一部分作品,编辑成为精选本,对照排印简谱和线谱,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满足群众欣赏和演唱的需要。对于一些内容不健康、不适合推广的民族音乐,也应该将其收录到资料本中,以供专业的音乐学家、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对于以上3个版本中未能收录的一些残缺的民歌作品,还应该将其保存下来,分送到文化部门和音乐机构进行保存。只有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分门类、分层次地保存和推广,才不会因为一时评判标准的不同而导致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蒙尘。
三、掌握科学的保存民族音乐遗产的方法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要对其进行收录和编辑并非易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來保存湖北省的民族音乐遗产。采用系统的方法,在不留空白点的基础上广泛的收集,从语言、文化、民俗、民族、历史的角度来对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流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到图文并茂、音谱完整、自成系统。与此同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积极使用了录音录像的方式来录制民间音乐,从而更加真实客观的来保留音乐音响的动态,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来凤县素有歌乡之称,乡土民歌类型多样、品种繁多。在对其进行保存时也应该掌握科学的保存方法,首先要深入田间,广泛地收集民族音乐的素材,在收集工作中尽量要做到详细、无遗漏。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分门别类。同时还应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尽量将动态的、真实的、完整的民族音乐保存下来。
四、结语
保存民族音乐遗产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音乐遗产也是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问世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其中有很多保存民族音乐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当前的文艺工作者借鉴。